2007年12月27日

DAC、OP、擴音機、擴大機...等無底洞.......

今天中午,朋友問我DAC、OP熟不熟,我就說.....8051的DAC知道一點,音響的不大熟......

之後上網找,找到下面這篇:
http://chat.ericoffice.idv.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3

作者雖然一直說他本行不是電子,不敢評論什麼,但是.....大哥您多慮了,您寫的很不錯..... :p

我雖然研究所前都是電子科系,可是電子學一向都是60飛過的,電路也很爛,
跟我一樣的人,多的勒~ :p

這篇文章標題叫「DAC--->(1) 結構簡介」,內容一開始就說得很明白,
DAC就3個部份:
1.數位輸入
2.解碼
3.類比輸出

還記得之前打過另一篇,說到我對DAC、耳擴不屑一顧,而且覺得浪費,
還不如花大錢買更好的音效卡之類的,這篇說了很多,也有異取同工之效,
他就說到,解碼部份大都是IC,IC根本不能動,
數位輸出通常都是IC的電路,幾乎都是公版,能動的也很有限,
頂多就是換換元件,而這.....能帶來多大的效用?能因此改變音質?這是否定的~
而且作者也說了,一個搞不好,電路就不會動了,我附加.....IC甚至可能燒掉~~

既然1,2都不能改,能改的也就3(類比輸出)了,
而類比輸出,能動的也就改改電容增加濾波效果,真正影響的不在這裡,
因為解碼晶片不好,解出來的類比資料不好,後面更不用說了~
所以DIY真正的效果,僅僅就是加強原本的硬體,多做濾波、多做緩衝,
但效用有多大?你能做,製產品的設備廠商為何不做?
因此說到底,與其DIY改半天,不如花大錢買好的設備還比較值得,
那至於這個大錢有多大?就看個人對大錢的定義了..... :p

最後補充一點,那篇的作者最後有提到,與其搞半天DAC,不如換好點的喇叭,
這點我非常認同,雖然喇叭很貴,但是他造成的差異性應該是最大的,
至於喇叭的選擇,我個人仍舊停留在5年前的認知~「越重越好」~
這和Power選擇差不多,畢竟都是繞線圈繞出來的,理論上越重表示越好,
想想看,做電磁鐵磁性要大,是線圈多繞點,還是少繞點?
Power現在的選擇有些不同,無法完全用重量判斷,原因有2:
1.現在Power幾乎都是Switch Power,Switch Power主要是靠RC震盪出來的,
因此線圈大概只剩下電感... = =||
因此不容易用線圈數量來判斷好壞,要真的去測測看它的效率、功率,
測法,當然得拆開用「專業儀器」量,通常辦不到,因此現在的判斷方式,
就是看Power上面的徽章了,徽章越多,價格越高,通常也越好~

2.Power會重,現在都是重在散熱片,散熱片越大會越好嗎?
我寧可是12cm的風扇或雙風扇,效果應該都比很大、很重的散熱片好.... = =||

所以現在Power已經不好用重量來判斷了,不過喇叭,就電磁鐵+磁鐵,
我還是很相信重量說法低~ :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