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9日

Smoothie光合舒果昔試飲心得

每次到便利商店要買喝的,看到琳瑯滿目的飲料都不知道要買什麼才好。
看到果汁、蔬果汁,就會注意到果汁成份只有30%、50%,甚至還有10%的。
喝紅茶、綠茶、奶茶,就會發現裡面果糖加很大,好像整瓶果汁有半瓶都是糖的感覺。
喝烏龍茶、綠茶儘管不錯,也有無糖可以選,但永遠都只有烏龍茶和綠茶可以選。

這次因為看到「Smoothie光合舒果昔」的試飲心得活動,我注意到了這個新的飲料,更因此愛上了它。


Smoothie光合舒果昔從拿在手上到喝下第一口的感覺,都讓我注意到了它的用心,它使用的不是傳統的鋁箔包,而是目前最新的「利樂鑽包裝」,這種包裝拿在手上握感很不錯,不像傳統的鋁箔包,哪個方向握感覺都怪怪的;此外這種包裝和傳統的鋁箔包相比,從表面看感覺大小差不多,但它的內容量卻足足有330ml,份量比傳統的鋁箔包多了很多。

一個新的飲品單單只有包裝好是沒有用的,Smoothie光合舒果昔的口感相當的棒。

我這次買的是「strawberry & banana」的口味,正如名字中的Smooth,飲料倒入嘴巴、滑過喉嚨的感覺非常滑順,不會有喝冰水的刺激感;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在喝過後一陣子,不會殘留不自然的甜味或化學糖份的苦味、澀味。
喝一口放入口中,香蕉的綿密感讓人印象深刻,其他的水果像是草莓、水蜜桃、蘋果的香甜滿溢口中,此刻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好像煩惱都煙消雲散一般。

感謝7-11能夠研發出這麼讚的飲品,讓我自烏龍茶、綠茶後,又找到一個新的選擇。

下面是我和它的親密合照。



晚餐與它的合照。


http://blog.7-11.com.tw/diary.asp?blogid=153

2009年3月27日

FON變身大絕招

剛剛因為學弟send給我關於FON賺錢相關的文章,勾起了我對FON的回憶。

之前曾經google過FON可以怎麼改裝,而查到下面這個網址:
http://www.lefinnois.net/wpen/index.php/2007/05/13/i2c-bus-for-la-fonera/

當然還有其他類似的網站,原則上以「FON i2c」來搜尋就能找到了。

很多人都會問,FON要怎麼改裝?能夠變成怎樣?能不能當電話?能不能跑BT?
但大部份都還侷限在軟體相關的服務,通常把它和無線基地台或IP分享器劃上等號,然後查詢或試想能做什麼。

但其實~FON它還有個很棒的地方,就是它是個超小且支援802.11g的嵌入式開發板,它上面同樣有I/O可以使用。
這時候我們終於介紹到上述網站的內容了。

在國外瘋狂的FON hacker的努力下,FON已經被完全且深入的瞭解了。

FON內建的I/O並不多,經過「處理」後(以4根GPIO模擬2組I2C介面),FON可以拉出「2組I2C」介面,這是FON僅能利用的I/O介面,但對於電子相關科系的同學們來說,這已經足以讓我們開始各種惡搞計畫。

I2C是近年熱門的介面,它有幾種表示方式,IIC、I2C,其中的2其實是平方,因為打字的關係,通常連著打。
在電子相關科系中,大部分同學可能還沒聽過它,但它被用的很多了。
I2C其實和RS-232(UART)差不多,同樣是串列傳輸埠,但它只需要2條線就能動作了,I2C因為只有2條線,又只是high/low的表示,因此在遇到沒有內建I2C的時候,可以用2根標準IO來模擬出I2C的動作,而目前一些單晶片像是部份AVR就有內建I2C介面。

既然FON有I2C可以操作,而且還有2組,我們就能夠透過I2C將FON和AVR之類的單晶片進行連接,由FON對AVR下指令,再由AVR實際動作,開發上其實和PC<->RS232<->8051差不多。

有了類似AVR這樣的單晶片,我們就能夠用AVR開發各類電子專題,像是常見的自走車、警報器...等。
AVR+FON,我們就能夠開發802.11g的遙控自走車。

人家說沒圖沒真相,事實上國外已經有不少人以FON開發出自走車,原理不外乎就是FON+單晶片組合而成,影片如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qqthHWThe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hBb3F27Ts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4wdrhiMO0s

而關於FON的I2C介面如何拉出來,下面的blog有不錯的教學:
i2c bus for La Fonera

另外,下面這個網頁雖然不是拉出I2C,拉出來的是SPI介面,但用的I/O腳相同,同樣可以參考:
Fonera SD Card Hack

2009年3月26日

該用64bit Linux嗎?(新測試已逆轉)

剛剛朋友問我,它們公司在考慮新環境是否該改用64bit Linux,問我是否適合換成64 bit,換了有什麼好處?效能表現差異多大?

我曾經在摩托學園詢問過Intel 64 bit 在 Debian 上要怎麼設定?,另外也搜尋到大家的 x86-64 CPU 都跑 amd64 還是 i386 呢?,看起來大部分都還是建議用32bit Linux。

而一般來說,64 bit Linux的效能應該會比較好,那以效能表現來說,64 bit Linux效能能好多少?是否以效能為考量的Linux Server用64 bit會比較好呢?
於是我用「32bit 64bit linux performance」為關鍵字在Google搜尋,找到下面2篇:
AMD Phenom 32-bit vs. 64-bit Performance
Ubuntu: 32-bit v. 64-bit Performance

這邊要特別注意,Ubuntu: 32-bit v. 64-bit Performance這篇是2006年的測試。

從上述2個網頁中,作者針對32bit和64bit的Linux的比較,我發現到幾個事情:
1. 在遊戲相關的效能中比較,64 bit Linux幾乎都比32 bit Linux差,而且差不少
2. 在I/O相關的行為上,包括RAM的讀寫...等,32 bit Linux和64 bit Linux表現差不多,32 bit Linux略快
3. 針對CPU處理頻繁的工作,包括kernel make(gcc compiler)、MP3轉檔(lame)、檔案壓縮(gzip)上,64 bit Linux的表現要比32 bit Linux好
4. 可能是因為硬體不同,也可能是新版有針對64 bit做最佳化,2006年的那份測試和2008年的測試,gzip的表現反應差異較大,lame的表現差距幅度也有差異

整體來說,我認為64 bit Linux應該只有在CPU關聯性大的工作會有較突出的效能表現,其他部份「效能不一定比較好」,此外,在摩托學園的討論中看得出來,目前64 bit Linux還是有不少應用程式不支援。
所以我認為,目前還不是全面使用64 bit Linux的時候,除非對於CPU效能極度要求的情況下,那麼我個人的建議是,先瞭解該Linux Server要運作的應用程式或服務,目前對64 bit Linux的支援狀況(包括相容性、是否針對64 bit指令集EM64T最佳化...等),全部確定後,一切ok再上路
如果是個人PC或桌面系統,那麼正如上面說的,我認為目前還不是使用64 bit Linux的時候。


感謝回覆留言的匿名網友,從最新的測試中可以發現,現在64 bit Linux在64 bit平台上效能已經超越32 bit,而且超越很多,上述評估已經不正確了。

2009年3月24日

詐騙電話

剛剛又接到詐騙電話了~
可能因為上次耍了他,這次打來一接就掛斷~
因此上網搜尋後,下面列出搜尋到的詐騙電話,未來會持續更新:
0913925523
0927344966
0927429858
0938822315
0938822531
0989041218
0989041220
0989041385
0989382037
0989385003
0989385004
0989385031
0989385032
0989385033
0989385034(我剛剛接到這隻)
0989385037
0989385039
0989385040
(以上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hsueh925/10138374)
0989677972
(以上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may931107/20411495)
0989565193
0989506753
(以上來源:http://blog.yam.com/speed777/article/14211587)
0982649297
0982752752
0923790350
(以上來源:http://blog.sina.com.tw/t_mango/article.php?comment_page=19&pbgid=1523&entryid=16674)
0980486012
(以上來源: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791387&p=7)
0980149288
(以上來源:網友留)
最後寫下防堵的辦法
如果使用新款的智慧型手機(高階手機),可以針對不同手機作業系統來找「來電黑名單(也叫來電警衛...等類似名稱)」軟體並安裝,輸入上述電話號碼後即可幫你自動過濾,未來有新的,再持續更新。
如果像我一樣使用舊款手機,我記得Sony手機有黑名單功能,之前的T68記得有看過,而我正在用的Nokia 6230沒有黑名單功能,不過Nokia手機可以設定「號碼分組」,目前設定一個「黑名單分組」,把上述號碼全部加入,接著錄製一段無聲鈴聲並設為分組鈴聲即可。

2009年3月21日

建置1080p Media Center事項

最近家裡要換客廳電視,目前我是看好SONY 32S4000,雖然它只有32吋,又雖然它只支援到1366x768,但沒辦法~目前1080p的LCD TV都還很貴,老爸缺錢又要換電視的現在,只能選擇32吋了~
我的想法是,反正目前都還是看有線電視,高畫質有線電視目前還不普及,就算有了也不能保證一定是1920x1080的解析度,至於數位電視,那個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認為,3年內要讓1920x1980普及應該是有難度的,與其買台用不到這麼高解析度的,不如買台SONY 32吋高品質的LCD TV,看起來應該會爽很多。
關於電視最後提一下,SONY 32吋系列,S和V根據Mobile01魔人的深入分析,兩者雖然差價3000元,但內容相同,此外,SONY 32吋系列再次根據Mobile01的魔人檢查,發現裡面的面板用的是奇美的,在這經濟艱困的時期,別懷疑~買SONY也是愛台灣啦~

雖然電視沒辦法用到1080p,但Media Center播放的高畫質電影檔情況稍稍不同,Media Center是電腦,它在播放影片時,並不會因為輸出的解析度比較差,就因此能夠節省CPU使用率或系統資源,因此,為了能夠播放所有影片,包括高畫質影片,Media Center需要升級,來應付720p以上畫質的影片檔,所以,最近開始尋覓目前針對高畫質影片的電腦建置。

我在之前的Media Center中應該提到過,我家目前的Media Center是P4-2.4G的CPU,主機板的整合式晶片組是Sis 630,因此顯示卡部份也是Sis的晶片。
P4-2.4G看起來很新,但事實上對於720p以上的影片,它是不足的。
目前我實際使用的經驗是,以網路上下載的720p日劇,播放時CPU使用率大約75%~100%,中間的Range是關係到影片播放當時的影片狀況,通常較細膩的片段就會lag,此時就是100%,因此網路上通常有人會說,720p影片P4-2.4G可以看,那是不精確的,測試的人八成只是把影片拿來開開看,看CPU使用率只有80%上下,就認為ok,這實際上是錯誤的結論。

此外,有一類720p的影片P4-2.4G CPU也是不夠力的,那就是下載的高畫質電影常使用的H264編碼,就算這部H264編碼的片子只是720p,P4-2.4G還是不夠力的,情況會比前面的日劇更糟(720p日劇編碼通常是DivX 6)。

高畫質影片往往需要更大的儲存空間,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儲存所需的空間,因此都會壓縮,而傳統的影片壓縮格式像是MPEG-1、MPEG-2、MPEG-4、DivX...等,壓縮率已經不足以應付FullHD(1920x1080)的影片,因此H264被提出並成為了FullHD影片的標準壓縮格式之一。
H264能讓高畫質影片儲存空間更小,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運算量,因此對CPU的負擔非常大。
很不幸的,如果要以軟體解碼的方式來處理,目前要能夠處理包括H264在內高畫質影片的CPU,至少需要中階以上的CPU才能應付,而中階以上CPU的價位並不很親民。

可能是因為上述的原因,最近幾年Nvidia和ATi(AMD)的顯示卡都內建了高畫質影片的硬體解碼晶片,而且具備這樣能力的顯示卡並不貴,大概NT $2000上下就能買到了,因此最近配Media Center的電腦,幾乎都會額外添購一張能夠支援FullHD的顯示卡,而挑選這樣的顯示卡,就變成了一個新的學問了。

在1080p Media Center建置的事項中,我們可以分為硬體和軟體兩類:

硬體:
要能夠處理1080p的影片,硬體上有2種解決方式,1種是買強力的CPU用軟體解碼來解決,另一種是買張新的顯示卡用硬體解碼來解決。

1. 使用CPU來解決
用CPU來解決問題其實不錯,後續問題可以少很多,但CPU很貴,要能夠處理到1080p影片的中階CPU價格通常需要NT $4000以上,如果錢不是問題,那直接買顆高速高貴的CPU統統都能搞定。
但這邊要注意一點,高速CPU通常很燙,高畫質影片軟體解碼時CPU使用率通常不會只有10%~20%,至少也有30%~50%,它會較耗電也會較熱,如何選擇高效能的散熱器又可以減少噪音,會是一個大問題。

2. 使用顯示卡來解決
以目前(2009-03-21)來說,目前NVIDIA主流的顯示卡大致有8000系列和9000系列兩種,網路上許多人會說這時候買8000系列的中階顯示卡最划算,因為8000系列是NVIDIA的舊晶片組,它的中階卡在之前都是NT $5000、NT $6000,現在只要NT $2000、NT $3000即可買到了,可以說是物超所值,但是,我在這邊要提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如果以Media Center為用途,專門用來播放高解析度影片,那麼~買9000系列低階顯示卡會比8000系列中階顯示卡更合適,2者價格差不多~9000系列低階卡稍微低一點。
原因有2個:
1. 溫度
9000系列使用新的晶片,它的低階顯示卡溫度較低,8000的中階顯示卡通常都需要很大的散熱片和風扇,對Media Center來說,噪音是非常難搞的,沒有人會希望看電影的同時旁邊有個嗡嗡嗡的聲音,因此就溫度來說,9000系列更合適。

2. 硬體解碼的支援
NVIDIA在8000系列的顯示卡中就已經支援高畫質影片的硬體解碼(稱為PureVideo)了,但是8000全系列都只支援3種格式的硬體解碼,包括:
a. MPEG-1
b. MPEG-2
c. H264

而9000系列使用的新晶片,內建則支援4種格式的硬體解碼,包括:
a. MPEG-1
b. MPEG-2
c. H264
d. VC-1

關鍵在新出現的VC-1,VC-1乍看之下很陌生,但其實被應用的地方不少,VC-1是Microsoft提出的wmv中使用的編碼。
Microsoft在高畫質影片中一樣插了一腳,以類似H264的演算法來設計,並使用在wmv當中,Microsoft稱之為VC-1。
如果使用NVIDIA 8000系列的顯示卡,不論是低階、中階或是高階,全部都沒有包含VC-1的硬體解碼,換句話說,未來如果看到wmv的影片,就算使用的是8000系列中最高級的顯示卡,同樣都必須用CPU來運算,CPU不夠力,就是lag。

軟體:
如果使用CPU來做軟體解碼,基本上軟體的設定沒什麼問題,按照傳統的作法把codec安裝上去即可。
但如果是使用顯示卡來進行硬體解碼,軟體的配置就需要注意了。

接下來我會以NVIDIA來說,ATi的不清楚。

在Windows上,首先NVIDIA的顯示卡驅動程式是「一定要安裝」的,不安裝不可能支援硬體解碼,而且要安裝到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式。
安裝好驅動程式是不夠的,目前在Windows上,幾乎所有的codec都是軟體解碼,支援硬體解碼的codec很少,根據這陣子在網路上看到的,大概只有CyberLink PowerDVD提供的CyberLink Decoder和CoreAVC的Decoder可以支援顯示卡的硬體加速(使用硬體解碼)。
因此在設定上,必須要指定特定的檔案給特定的decoder才能使用到顯示卡的硬體加速。
而這部份,需要在各個播放程式裡面單獨的定義,像是KMPlayer可以設定,Media Player Classic目前我還不清楚。

在Linux上,為了讓Linux也能使用顯示卡的PureVideo(硬體解碼)功能,NVIDIA提出了VDPAU (Video Decode and Presentation API for Unix)。
VDPAU是專門針對NVIDIA顯示卡PureVideo(硬體解碼)功能的API,透過這組API程式設計師就能夠應用NVIDIA顯示卡上硬體解碼的晶片。
因為Linux上不同的文化和錯綜複雜的歷史因素,所以Linux上的播放軟體都直接內建decoder,所以目前要在Linux上支援VDPAU,必須針對播放軟體進行patch,讓播放軟體能夠支援VDPAU,才能夠使用硬體解碼。
目前在Linux上,確實有提供patch檔的播放軟體只有mplayer,而vlc、xine對VDPAU的支援都還在開發中。
比較讓人高興的是,Linux上的編解碼器軟體ffmpeg,已經有提供VDPAU的patch,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用vlc或xine呼叫ffmpeg來使用VDPAU,是之後使用時可以注意的部份。

整體來說,為了要處理1080p,我認為代價是很高的,以顯示卡的硬體解碼來處理1080p目前看來是不錯的選擇,但軟體設定很麻煩,而且硬體解碼只支援到1920x1080,未來更高解析度的影片它沒辦法處理(這邊指的沒辦法處理不是速度不夠快,而是顯示卡不能動作,有更高解析度的影片,顯示卡並不能支援,到時候完全只能用CPU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