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7日

Linux我在使用時感覺到的幾個問題

最近家裏的桌機正式改用Linux,重新開機進Win2000的次數已經很少了,基本上以Linux做日常用途已經很能接受了。

我用FreeBSD/Linux的時間其實很長了,算起來從高職2年級開始到現在,有10年了~
回想當時看著「黑皮書」灌FreeBSD 2.2-RELEASE的情景就覺得懷念,當時還很嫩,jdli、woju這些大人物沒一個接觸過,但他們的文件,我們這些初學者,是都會拜讀的,這些人現在都不見了,市面上、網路上看得到的,大概最耳熟能詳的,變成了鳥哥,它的網站幾乎是Linux使用者必去的地方,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拿來查資料很方便,尤其是DNS、防火牆什麼的,忘了就google一樣,上去看看..... :p
一直以來Linux版上的人在推廣Linux時,幾個常見的論調是,Linux沒有Windows這麼多的宣傳,大家用Windows的時間都拿來用Linux的話,一定可以熟悉.....等等。
最近我以Linux當桌機日常使用之後,我深深地感覺到,Linux要和Windows相比,要佔領廣大的個人電腦市場,還需要時間,Linux的確在很多方面,和Windows差太多了~
聽起來Linux好像一無是處,不是的,是Windows在這樣的市場已經很久了,能做的幾乎都做了,沒做的,其他廠商也幫它做完了,Linux要切進來,目前看起來火候還不夠,如果說不太挑剔,用Linux當桌機,馬馬虎虎還可以~
我個人覺得,Linux如果要真正深入桌機,用什麼使用時間長短的屁話,是沒意義的,我覺得Linux like最成功深入桌機市場的,是MacOS.....

我覺得最近在使用Linux時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有幾點:
1.Linux的應用程式,缺乏介紹和整理
在Windows上,應用程式就是應用程式,大部分情況之下,要執行應用程式就是下載特定的安裝程式,執行完在程式集點選執行即可。
只有少數情況下,被要求要安裝特定函數庫,才需要安裝特定函式庫,也是以安裝程式的方式安裝。
在Linux上,我們知道有偉大的套件管理系統,負責管理整個系統的所有套件,問題就在這裡。
a.套件管理系統管理的是整個系統的套件,它並沒有區別這個套件是應用程式還是函數庫,只有簡單的被分類,我們大部分情況無法準確的知道到底現在系統裡面安裝了哪些應用程式,因為應用程式和函數庫的套件,完全被混在一起了。
Ubuntu、Fedora因此加入了新增移除程式的功能,但它又太鳥了,該有的一個都沒有,不該有的一堆,大部分教學幾乎都不用它。

b.在Linux上,嚴重缺乏應用程式的介紹、整理,沒有類似toget、軟體王這類的網站,統一介紹各種Linux的應用程式(有沒有人有興趣,我們一起來開這樣的網站吧),這時說回偉大的套件管理系統,套件管理系統儘管有包含一些說明,簡單的敘述套件的功能,但是又回到a提到的,它把函式庫跟應用程式混在一起,根本無法區分哪個是應用程式哪個是函數庫,另外它的說明實在是非常簡短,同一種應用程式可能還有分別(lynx會有lynx-ssl、lynx-i18n...等),我們無法簡單的用「瀏覽器」、「檔案管理程式」....等來搜尋。

2.Linux開發工具缺乏文件
這不是我說的,的確有人說,Linux的GTK開發,像是Windows以前的MFC,一切都要從include檔當中搜尋,然後猜猜看怎麼用,而我認為,這也間接導致了Linux上應用程式欠缺的問題(和Windows相比),用Visual Studio來開發,很直覺就是去MSDN查,甚至IDE介面中就有突顯介面來提示,寫程式便利很多,Linux感覺還停留在很原始的狀態,Java已經很不夠人性化了,和Java相比,文件部份還大輸。
我完全不認為Linux的函數庫缺乏,我甚至認為要什麼有什麼,要瀏覽器元件,Linux上mozilla就可以讓你直接呼叫,這可是和IE同等強大的,要播放程式,有XINE-lib、mplayer、vlc隨你用,這每套都可以和Windows Media Player SDK相比的,而且毫不遜色,可是文件都不多(以mplayer來看),Windows Media Player SDK則是MSDN寫完整給你~

其他Linux細部這邊就不說了,如果對為啥我覺得Linux應該跟MacOS看齊,往下看ㄅ,不然可以停了。

有注意MacOS的人會知道,MacOS其實是混種,它的核心就是UNIX,系統Library是BSD,嚴格來說,MacOS其實和BSD有一定的相似度甚至淵源,MacOS在整個介面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協力廠商的合作上下了功夫,它從買回來一開機到使用,可以完全遮蔽掉UNIX那種操作模式(動不動指令列、動不動設定檔,要能支援OpenGL,X.org要改什麼什麼....要支援什麼,kernel要改什麼什麼),然後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操作說明,從開始到所有設定的完整圖文解說,並且全部放上圖形介面,甚至設計一套使用流程,讓人們按照流程去操作,弄了這些之後,用MacOS的人其實什麼都不懂,什麼也都不需要懂,說難聽些,他們的操作完全被Apple牽著鼻子走。
儘管如此,但我覺得這才是Linux能夠發展起來的方法,現在的Linux和其他OS相比,有著太多太多的優勢,Linux有非常完善的驅動程式支援(硬體支援),有非常完善的函式庫,有非常完善的程式庫,甚至有非常完善的通訊協定,以目前來說,除了Windows之外,能有最好支援度的,大概就是Linux了,甚至如果把其他平台(其他架構的處理器、系統平台)拿來比較,甚至比Windows有更強的支援性(Windows被切割到WinCE去了)。
我覺得Linux目前細部上的問題還滿多的,像是:
1.字型系統
和古早相比,儘管已經很便利了,但是/usr/share/fonts/truetype/這樣的路徑,誰會記得阿~各系統又還會有些微不同,再區分個~/.fonts/一整個天下大亂~
如果遇到中文顯示的問題,像是字型複製進去沒反應,變亂碼、字體跟鬼一樣傾斜、方塊字、部份中文方塊字...等等,扯到fonts.conf的設定、fc-cache的執行之類的,是人大概都會發瘋吧~
如果改了又沒作用,相信我,人的熱情是有限度的~Vista、XP很快又會有信奉者出現~

2.音效系統
之前就提過了,alsa、esd、arts、oss...等,第一次看到的人,誰搞得懂之間的差異性?不要說第一次看到,隨便找個玩Linux的人,我想10個有6個不知道它們的區別,已經夠亂了不說,又出現更多第三方系統希望整合它們,整合的優點還沒看到,又出現更多音效系統是真的。
好吧~不管有沒有搞清楚區別,隨便個問題,我的音效卡是5.1聲道、6.1聲道,我是最新、最先進、最高級的7.1聲道,我在Linux上怎麼設,才可以支援5.1、6.1、7.1聲道?
問題一出,大概沒幾個人會回答吧~
再不然,問題再來「各位前輩好,偶上google查了之後,建議我MPlayer音效裝置用alsa,可是它一直說裝置busy...怎麼辦?」
甚至,像我之前遇到過的問題,「我有2張音效卡,因為網路上都說內建的音效卡是AC97的,不好,我另外買了一張創X未X的卡,可是在Linux上,都沒聲音耶,要怎麼選才能讓它使用這張卡發出聲音?」
這些問題一大票,但是在Windows上,很奇怪的,都沒問題~

3.X的顯示系統
我想看特效,那個特效好炫喔~要怎麼用?
你要安裝Nvidia、ATi的驅動程式,有官方跟OpenSource的2種,如果是舊的,要裝xxx版.....
我想裝官方版的,可是裝完進不去X-win了,一片漆黑怎麼辦?
我裝OpenSource的,裝完怎麼終端機標題列都不見了,怎麼辦?
我裝完.....一堆麻煩和問題~~~
Windows不能說沒問題,以前win98時代,經常有開不了機跳回VGA模式的情況,也有無法開機的情況,但是進入2k/xp之後,情況已經非常少見了,可是同樣問題出現在Linux上,更慘的是,它的安裝過程經常是全手動(官方版本是如此),而且出問題後,不會自己用VGA模式(VESA mode)來啟動它,就是直接黑色畫面死給你看~

4.Linux的當機
說Linux不會當機,或者非常少當機的人,統統都該去跳海,最近用Linux的經驗是,Linux也滿常當機的,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它當機之後,對於一部分的響應很弱。
比較有Windows使用經驗的人,會在當機的時候按Ctrl+Alt+Del,跳到「Windows安全性」的介面,接著可以選擇登出、關機或叫出程序管理員。
在Linux上一樣會有類似的情況,但是Ctrl+Alt+Del的選單,只有關機、登出,沒辦法叫出程序管理員,因此假如下面的選單列也掛了,我們大概只能登出、登入(Ctrl+Alt+Del或Ctrl+Alt+<-),或者跳到文字介面終端機來處理(Ctrl+Alt+1)。
另外,Linux在遇到應用程式page fault(我不確定是不是這狀態,應該是)或其他異常時,它會把應用程式關閉,這是很正常的標準程序,Windows 2k/xp也是這樣,但是在2K/XP中,它關閉之後會彈出Message Box跟你說它被關閉了,但是在Linux上不會,你可能莫名其妙的應用程式就被關了,這情況最常見的,就是發生在Firefox上,眾所皆知的,Firefox吃記憶體吃很兇,經常記憶體被吃到滿載,就很容易莫名其妙的視窗不見了(GNOME)。
再者,當Linux吃記憶體吃到極限的時候,它會不斷不斷不斷的進行緩衝(SWAP和RAM),試圖要讓程式執行下去,以我家桌機來說,RAM 1G,SWAP 512M,在執行VirtualBox跑win2k、Firefox 30分頁、WINE執行IE6、再來個Adobe Reader 7時,當IE6出現問題,異常的狂吃記憶體時(瀏覽中華郵政的webatm網頁,估計是載入那個webatm元件後出問題的),整個系統會開始發瘋,最後完全不回應,這時看到硬碟狂跑,但是完全不理我,連程序管理員都叫不動~
這在Windows上,當RAM和SWAP爆掉的時候,它就會給予提示,再不行,它會強制關閉應用程式,但是在Linux上,看起來是會不斷不斷的嘗試去handle它,甚至到自身可能不能處理的境界。

最終我想總結的是,Linux作為伺服器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就伺服器來說,它比Windows適合非常多,像前面記憶體管理的方式,作為伺服器很適合,OS不斷的handle它,頂多就是service慢很多,但是不至於停止服務,應用程式有問題,關閉即可,頂多在syslog加上註記,但是在桌上型電腦全視窗的環境來說,和Windows相比還是不足的,粗略的來看,Windows有的,Linux都有,Windows做得到的,Linux也做得到,但是細部來說,Linux還欠缺許多東西,我認為時間可以改善它們,現在的Linux,感覺像是Windows的98時代,像是Win98的圖形系統配上2K/XP的核心。
最近自從ASUS推出eee pc之後,感覺台灣的電腦廠商開始投入Linux開發了,從104人力銀行可以發現到這樣的趨勢,我認為這是非常正面的,我一直認為,硬體廠商開發Linux相當有優勢,硬體廠商不靠軟體賺錢,開發Linux和Windows其實差不多,但如果因此減少了軟體的成本,對硬體廠商是有優勢的(當然M$這種公司,會用便宜的價格、軟體開發的支援、新技術的授權...等進行威脅利誘),而這麼做之後,從硬體上對Linux進行支援、開發,對Linux的發展是無比巨大的,也可以從根本上,提昇台灣硬體廠商在電腦上的影響力。

1 則留言:

GJRobert 提到...

嗯!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