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Discovery介紹韓國的KTX高速鐵路,接著就上網查了查關於台灣高鐵的消息。
說到台灣高鐵,大家都知道這是日本第一次輸出新幹線,全世界都非常關注,而日本方面也非常謹慎,可以說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大事。
關於新幹線,我們可以看Wiki新幹線的介紹,而且我們可以從最早的新幹線0系開始看每個系列的介紹。
近年新幹線的主流是700系列,日本自己目前用的最新車款,是700改良型N700,輸出台灣的是700改良型700T,因此說起來,700T的確是目前最新的款式,並不存在「賣舊貨」的道理。
而且事實上,日本的新幹線列車使用時間都很長,經典的新幹線0系從1964年開始服役,直到1999年才全線退出,其他新幹線系列有不少也都在服役中,並不是N700出來了,就全日本新幹線都換N700,因此這次出口的700T,並不遜色於日本自己在用的車子。
再提一次,車子相關介紹可以看Wiki新幹線。
再來我們可以看chinshen在MyAV視聽商情報網的發文。
chinshen本身在台灣高鐵工作,他的發文中有對台灣高鐵被質疑的幾個部份給予回應。
一般對高鐵的質疑,
第一點屬官商勾結,廠商得利,我對這點實在沒太大興趣,不過chinshen有對這部份進行篇幅不少的說明,主要是說,台灣高鐵屬BOT,政府並沒有大手筆的出資救急,政府有做的,只有「借貸」和「投資」,另外他也提到有趣的一點,全世界的高速鐵路,除了自設計、自產的原始國德、法、日之外,沒有一國是不追加款項、不工程延宕的,台灣高鐵已經是追加款最少,工程延宕最少的了。
第二點屬日、歐混血,chinshen也提出了說明,台灣的新幹線,機電系統都是日本新幹線興建的,沒有所謂日、歐混血,會引起爭議的原因在於,日本的新幹線並沒有使用太多的自動化系統,主要是靠駕駛和車長來負責,歐美則用自動化系統來協助管理,像是有防止駕駛睡著等自動化的措施,在台灣高鐵訂立合約時,就要求要使用這樣的系統,在台灣,是日規系統和歐規自動化系統都有的,有雙層的防護措施,而對於自動化系統,合約中就定好日本新幹線必須要將機電整合做好。
第三點屬換系統,很多人質疑原本用法國的系統,為什麼後來改用日本的,也是因為這樣造成日、歐混血的嗎?chinshen提出了簡單的說明,在一開始的時候,日本新幹線和法國TGV提出的金額都是1500億元,而且日本新幹線提供500型的車子。
後來日本重提金額,日本提出金額改為1000億元,而且日本新幹線提供新型的700型車子。
正常人當然都會改選日本新幹線,因此台灣高鐵後來改使用日本新幹線也是合情合理的,現省500億,誰不幹阿?而後來法國TGV要求求償50億,當然付阿,省的錢是求償的10倍耶。
而且目前參與興建的廠商,這些公司、這樣的組合,事實上是台灣工程建設的第一首選了,事實上要換其他營造商,可能也沒什麼選擇,畢竟台灣有能力的營造商,屬得出來的就是他們幾家了。
看到最後,還會認為台灣高鐵差嗎?
我個人對高鐵,唯一有點意見是價格,畢竟沒有人會對價格沒有意見的,不過話說回來,我沒有經常南下的需要,事實上放假時,連家門都很少外出,但看了chinshen的解釋,我對台灣高鐵是非常有信心的。
2007年2月25日
沒啥好說,一個煩字~
隨著放假日快結束,論文又非常懶得進行,到現在都找不到題目卻煩得沒心思,就知道問題不小了~
剛剛在google和Flickr申請了相簿,以後大頭照改放到google(又或者Flickr目前不確定),如此一來,在寫些心得文之類的時候,也可以放圖片上去(夠有心的時候)。
這幾天,硬要說工作,在很懶的同時,對MythTV進行調配,目前狀況已經很不錯了,算是基本功能齊備,在延伸功能了,目前幾個主要的問題是:
1.電視卡的電視,畫質實在爛,目前我是懷疑家裡線分得太兇,線材不好訊號太差,目前打算加個強波器試試看,因為畫質很糟,這是沒人用它看電視的最大問題,老爸說過「電腦的電視畫面感覺比較差的樣子」,一句話道盡我的無言。
2.電視卡的電視,音質爛阿~
這跟前面那點很相似,電視卡的音質不好,我目前還無力解決它,先看看用強波器畫質有沒有改善再說吧。
3.節目表問題,目前節目表的問題是,我可以得到節目表的訊息,可是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設定它是重播或首播?
剛剛在google和Flickr申請了相簿,以後大頭照改放到google(又或者Flickr目前不確定),如此一來,在寫些心得文之類的時候,也可以放圖片上去(夠有心的時候)。
這幾天,硬要說工作,在很懶的同時,對MythTV進行調配,目前狀況已經很不錯了,算是基本功能齊備,在延伸功能了,目前幾個主要的問題是:
1.電視卡的電視,畫質實在爛,目前我是懷疑家裡線分得太兇,線材不好訊號太差,目前打算加個強波器試試看,因為畫質很糟,這是沒人用它看電視的最大問題,老爸說過「電腦的電視畫面感覺比較差的樣子」,一句話道盡我的無言。
2.電視卡的電視,音質爛阿~
這跟前面那點很相似,電視卡的音質不好,我目前還無力解決它,先看看用強波器畫質有沒有改善再說吧。
3.節目表問題,目前節目表的問題是,我可以得到節目表的訊息,可是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設定它是重播或首播?
2007年2月20日
Java與Debian
以往在Linux或FreeBSD上安裝Java,簡直就是自找麻煩,尤其是在Debian上~~~
話說Debian有嚴重的License情節,相關訊息可以參考Debian 和 Mozilla® 在 Firefox 的 LOGO 和 名稱 上的爭議。
而在FreeBSD上,情況有些類似,但是更可憐,因為FreeBSD不是Linux,Sun沒有提供FreeBSD版的Java,雖然Sun的Java有提供Source Code,但必須同意不同的License規範,其中一點,就是「不能散佈」。
所以FreeBSD從Java 2(Java 1.2)開始,就無法使用了,終於有一小群人看不下去了,他們維護FreeBSD Java的patch,一開始提供patch,後來將patch過的Java送Sun審查,在Java 2(Java 1.3.1)終於過了,也因此有了自Java 1.1後的第一個FreeBSD Java公開套件。
爾後陸續提供新版patch,也陸續提供較新版本的套件,目前FreeBSD提供的最新版本是Java 5(Java 1.5.06),而Sun的最新版Java則是Java 5(Java 1.5.11),測試版則有Java 6(Java 1.6)了......... :(
前面說到Debian有嚴重的License情節,也因為License的問題,因此Debian始終沒有把Java做成套件放入APT tree當中。
現在Java的授權改了,因此我們終於可以在Debian裡面,直接用套件安裝Java了~~
至於寫這篇的原因,除了解釋前面一大堆之外,最重要的是,網路上很多關於Debian安裝Java的資訊都舊了,但是FAQ還是非常多,多到淹沒了新的消息。
如果你想在Debian上安裝Java,到google一查,你很容易看到下面這個步驟:
1.安裝java-package
2.執行fakeroot make-jpkg jre-xxxxxxx.bin
*警告*
~這個方法是舊的~
現在方便、快速、無負擔的方法是:
1.修改/etc/apt/sources.list,在原本的deb ooxxooxx testing main最後面加上non-free,類似如下:
deb http://ftp.tw.debian.org/debian/ etch main non-free
deb-src http://ftp.tw.debian.org/debian/ etch main non-free
2.更新APT,執行apt-get update
3.進aptitude,搜尋sun並安裝,套件有sun-java5-fonts、sun-java5-jdk(或sun-java5-jre)、sun-java5-plugin,其他讓它自己相依安裝即可。
詳細的訊息可以參閱:
https://jdk-distros.dev.java.net/debian-dev.html
話說Debian有嚴重的License情節,相關訊息可以參考Debian 和 Mozilla® 在 Firefox 的 LOGO 和 名稱 上的爭議。
而在FreeBSD上,情況有些類似,但是更可憐,因為FreeBSD不是Linux,Sun沒有提供FreeBSD版的Java,雖然Sun的Java有提供Source Code,但必須同意不同的License規範,其中一點,就是「不能散佈」。
所以FreeBSD從Java 2(Java 1.2)開始,就無法使用了,終於有一小群人看不下去了,他們維護FreeBSD Java的patch,一開始提供patch,後來將patch過的Java送Sun審查,在Java 2(Java 1.3.1)終於過了,也因此有了自Java 1.1後的第一個FreeBSD Java公開套件。
爾後陸續提供新版patch,也陸續提供較新版本的套件,目前FreeBSD提供的最新版本是Java 5(Java 1.5.06),而Sun的最新版Java則是Java 5(Java 1.5.11),測試版則有Java 6(Java 1.6)了......... :(
前面說到Debian有嚴重的License情節,也因為License的問題,因此Debian始終沒有把Java做成套件放入APT tree當中。
現在Java的授權改了,因此我們終於可以在Debian裡面,直接用套件安裝Java了~~
至於寫這篇的原因,除了解釋前面一大堆之外,最重要的是,網路上很多關於Debian安裝Java的資訊都舊了,但是FAQ還是非常多,多到淹沒了新的消息。
如果你想在Debian上安裝Java,到google一查,你很容易看到下面這個步驟:
1.安裝java-package
2.執行fakeroot make-jpkg jre-xxxxxxx.bin
*警告*
~這個方法是舊的~
現在方便、快速、無負擔的方法是:
1.修改/etc/apt/sources.list,在原本的deb ooxxooxx testing main最後面加上non-free,類似如下:
deb http://ftp.tw.debian.org/debian/ etch main non-free
deb-src http://ftp.tw.debian.org/debian/ etch main non-free
2.更新APT,執行apt-get update
3.進aptitude,搜尋sun並安裝,套件有sun-java5-fonts、sun-java5-jdk(或sun-java5-jre)、sun-java5-plugin,其他讓它自己相依安裝即可。
詳細的訊息可以參閱:
https://jdk-distros.dev.java.net/debian-dev.html
中樂透與捐錢
在去年年底的最後一期大樂透,獎金上看8億,大家都在買,我也就很入境隨俗的買了兩組號碼。
開獎後,我在生日的當天對獎了,也許是因為生日手氣特別旺吧,很有中獎的感覺,結果真的給我中了4個號碼~~
儘管在對的過程告訴自己,4個已經不得了了,都沒中過這麼多號碼,但是在查獎金時,還是一直在難過為何不多1,2個號碼,獎金可是差了10倍、百倍、千倍的耶~~
4個號碼有多少錢呢?這次中的人特別多,均分下,只有不到3500元。
領錢時更發現,扣完稅金,只剩下29xx元..... :(
不過不論如何,當時就許下,這錢是多少該捐一點出來,然後買電腦機殼,捐多少?那就捐個1/10吧~~因此我就想,捐個300左右吧~~
說到捐錢,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寫過,我對慈濟這種捐錢的單位實在很不以為然,希望大家捐錢,可是可以蓋金舍、蓋醫院、蓋學校,出發點也許不非常壞,但也沒有好到什麼程度,況且我對他們「做善事」的認知實在不非常喜歡,為什麼到醫院做義工或者捐大錢才是做「做善事」?
我今天寫個軟體,把它OpenSoruce出去,這不是「做善事」嗎?
結論是,「做善事」在乎一心,心裡認為是做善事,那就是善心的表現。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我就在想,要捐給誰?雖然只有300元.....
後來想想,捐給一些寫軟體的團體好了,而這件事,就這樣擱著了~~
到了剛剛,看到Java,想到FreeBSD上的Java,剛好給我看到捐款的按鈕,我想到了這件事,就給它按下去了,因此最後這300元(US10$),就用信用卡給了FreeBSD Foundation。
許多人在中獎之後,都會捐錢,然後都會捐給社福團體或宗教。
許多人在做善事時,也都會找社福團體或宗教當義工。
並不是說這些團體不好,但是我覺得,身為資訊人,很多電腦社團也很可憐,沒電腦、沒設備、沒人力,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將錢捐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寫出更好的軟體讓大家用。
而且說起來,身為資訊人、網路一族,去做義工太吃力,扛東西扛不動、揹老伯伯揹不動、跑個腿說不定還中暑,與其做這些和自身優勢相異的「善事」,不如發揮所長,盡情的寫程式,把程式貢獻給大家,這.....也是善心的表現吧~
開獎後,我在生日的當天對獎了,也許是因為生日手氣特別旺吧,很有中獎的感覺,結果真的給我中了4個號碼~~
儘管在對的過程告訴自己,4個已經不得了了,都沒中過這麼多號碼,但是在查獎金時,還是一直在難過為何不多1,2個號碼,獎金可是差了10倍、百倍、千倍的耶~~
4個號碼有多少錢呢?這次中的人特別多,均分下,只有不到3500元。
領錢時更發現,扣完稅金,只剩下29xx元..... :(
不過不論如何,當時就許下,這錢是多少該捐一點出來,然後買電腦機殼,捐多少?那就捐個1/10吧~~因此我就想,捐個300左右吧~~
說到捐錢,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寫過,我對慈濟這種捐錢的單位實在很不以為然,希望大家捐錢,可是可以蓋金舍、蓋醫院、蓋學校,出發點也許不非常壞,但也沒有好到什麼程度,況且我對他們「做善事」的認知實在不非常喜歡,為什麼到醫院做義工或者捐大錢才是做「做善事」?
我今天寫個軟體,把它OpenSoruce出去,這不是「做善事」嗎?
結論是,「做善事」在乎一心,心裡認為是做善事,那就是善心的表現。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我就在想,要捐給誰?雖然只有300元.....
後來想想,捐給一些寫軟體的團體好了,而這件事,就這樣擱著了~~
到了剛剛,看到Java,想到FreeBSD上的Java,剛好給我看到捐款的按鈕,我想到了這件事,就給它按下去了,因此最後這300元(US10$),就用信用卡給了FreeBSD Foundation。
許多人在中獎之後,都會捐錢,然後都會捐給社福團體或宗教。
許多人在做善事時,也都會找社福團體或宗教當義工。
並不是說這些團體不好,但是我覺得,身為資訊人,很多電腦社團也很可憐,沒電腦、沒設備、沒人力,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將錢捐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寫出更好的軟體讓大家用。
而且說起來,身為資訊人、網路一族,去做義工太吃力,扛東西扛不動、揹老伯伯揹不動、跑個腿說不定還中暑,與其做這些和自身優勢相異的「善事」,不如發揮所長,盡情的寫程式,把程式貢獻給大家,這.....也是善心的表現吧~
2007年2月9日
boot from floppy image and CD iso
經過了長久的探尋,它出現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把軟碟機從桌上型PC移除,可是始終無法如願,就是因為找不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當機後重灌和還原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
不過因為晚了,之後再整理整理po出,可以先說的是,關鍵在grub和isoemu。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把軟碟機從桌上型PC移除,可是始終無法如願,就是因為找不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當機後重灌和還原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
不過因為晚了,之後再整理整理po出,可以先說的是,關鍵在grub和isoemu。
FON bridge mode GoGoGo(簡易&細節詳細說明)
原文po在Taiwan FON社群,直接轉啦~~
因為有回覆說看不大懂,因此另外發個簡易說明的版本。
首先回應幾個回覆時問的:
1.
它並沒有修改任何的Firmware,而且,直接給Firmware看似簡單,但其實更危險,一個不小心就是車毀人亡。
如果是直接把Firmware刷掉的話,能做的事情,就不僅僅只是bridge了,可以直接裝一些人家編譯好的套件,像是ftp、nfs、samba....等,我個人是對BT和eMule比較有興趣的,不過還沒有仔細查有沒有人有放。
2.
我個人是覺得,傳輸效率應該沒有差別的,因為硬體相同,也沒有額外加上參數,因此我不認為傳輸效率會有差別。
3.
我目前對FON的wpa設定還有FON的FON_AP(開放的那個連線)的設定並不熟悉,因此目前提供的檔案,並沒有支援wpa設定,FON_AP雖然看得到,但是並不能使用。
如果您是一個「極度有善心」,或者您覺得「沒有wpa認證,這樣的無線網路安全性不夠」,完全不能接受的話,請先不要用。
下面,我就把一堆廢話拿掉,僅把修改加入bridge mode的部份寫出來:
1.
先把FON的SSH功能打開。
為了簡化說明,作法就不詳述了,earlreco大大有po了,網路上用La Fonera和ssh來搜尋,也可以找到一堆
2.
登入FON,並執行下面指令來編輯script檔案。
vi /tmp/test.sh
3.
將script內容寫入(可以用貼的,或自己用手打)後存檔離開。
先按i或a,讓vi進入(變成)編輯模式
貼上(key入)下列內容(「=」請自動略過,「xxx」請自己改成自己要的wep key)
===================================================
#!/bin/ash
echo "Setting up LAN bridge"
# 將 DHCP server 和 DHCP client 停止
/usr/bin/killall dnsmasq
/usr/bin/killall -9 udhcpc
# 建立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br br0
/usr/sbin/brctl stp br0 off
/usr/sbin/brctl setfd br0 0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設定清除
/sbin/ifconfig eth0:1 down
/sbin/ifconfig eth0 0.0.0.0
/sbin/ifconfig ath1 0.0.0.0
# 啟動 bridge interface
/sbin/ifconfig br0 up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加入到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if br0 ath1
/usr/sbin/brctl addif br0 eth0
# 設定 bridge interface 的 IP(udhcpc為DHCP / ifconfig為手動)
/sbin/udhcpc -i br0 -R # get new IP via dhcp
#/sbin/ifconfig br0 192.168.0.103 # static IP
# 設定防火牆, 允許 bridge interface 的 Input / Output
iptables -A INPUT -i br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o br0 -j ACCEPT
# add bridge to hostapd.conf and restart hostapd (allows to use WPA)
# 原指令為執行 hostapd 來啟動 ath1 的 AP
# 改為直接用 iwconfig 來啟動
# 因為 hostapd 不熟不清楚設定,hostapd 能支援 wpa...等認證
[ `grep -c bridge=br0 /tmp/hostapd.conf` = "0" ] && echo bridge=br0 >> /tmp/hostapd.conf
/usr/bin/killall killall hostapd
#/usr/sbin/hostapd -B /tmp/hostapd.conf
/usr/sbin/iwconfig ath1 essid HOME mode Master key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麻煩請自己取,共26位)
# restart public SSID (doesn't work!)
# 重新啟用 FON 的開放連線, 不確定能否使用, 看起來是不能
/sbin/ifdown hotspot
/sbin/ifup hotspot
===================================================
4.存檔離開並修改權限並執行看看
先按幾下「ESC」鍵,然後按「Shift+:」切換vi成指令模式
輸入「wq」存檔離開
chmod 755 /tmp/test.sh
/tmp/test.sh
5.用無線網路連看看(連HOME),然後自行判斷是否是bridge模式。
判斷方式,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IP分享器上面,應該會拿到一個IP分享器的IP。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ADSL上面,應該會拿到一個真實IP。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區域網路,需要自己設IP,將會發現FON不會分配任何IP(出現這是有限能力的網路)。
6.確定已經成為bridge模式了,執行下面指令讓FON開機時能自動執行。
mv /tmp/test.sh /etc/init.d/N15bridge
7.重新開機,確定它已經能開機自動動作。
reboot
因為有回覆說看不大懂,因此另外發個簡易說明的版本。
首先回應幾個回覆時問的:
1.
它並沒有修改任何的Firmware,而且,直接給Firmware看似簡單,但其實更危險,一個不小心就是車毀人亡。
如果是直接把Firmware刷掉的話,能做的事情,就不僅僅只是bridge了,可以直接裝一些人家編譯好的套件,像是ftp、nfs、samba....等,我個人是對BT和eMule比較有興趣的,不過還沒有仔細查有沒有人有放。
2.
我個人是覺得,傳輸效率應該沒有差別的,因為硬體相同,也沒有額外加上參數,因此我不認為傳輸效率會有差別。
3.
我目前對FON的wpa設定還有FON的FON_AP(開放的那個連線)的設定並不熟悉,因此目前提供的檔案,並沒有支援wpa設定,FON_AP雖然看得到,但是並不能使用。
如果您是一個「極度有善心」,或者您覺得「沒有wpa認證,這樣的無線網路安全性不夠」,完全不能接受的話,請先不要用。
下面,我就把一堆廢話拿掉,僅把修改加入bridge mode的部份寫出來:
1.
先把FON的SSH功能打開。
為了簡化說明,作法就不詳述了,earlreco大大有po了,網路上用La Fonera和ssh來搜尋,也可以找到一堆
2.
登入FON,並執行下面指令來編輯script檔案。
vi /tmp/test.sh
3.
將script內容寫入(可以用貼的,或自己用手打)後存檔離開。
先按i或a,讓vi進入(變成)編輯模式
貼上(key入)下列內容(「=」請自動略過,「xxx」請自己改成自己要的wep key)
===================================================
#!/bin/ash
echo "Setting up LAN bridge"
# 將 DHCP server 和 DHCP client 停止
/usr/bin/killall dnsmasq
/usr/bin/killall -9 udhcpc
# 建立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br br0
/usr/sbin/brctl stp br0 off
/usr/sbin/brctl setfd br0 0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設定清除
/sbin/ifconfig eth0:1 down
/sbin/ifconfig eth0 0.0.0.0
/sbin/ifconfig ath1 0.0.0.0
# 啟動 bridge interface
/sbin/ifconfig br0 up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加入到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if br0 ath1
/usr/sbin/brctl addif br0 eth0
# 設定 bridge interface 的 IP(udhcpc為DHCP / ifconfig為手動)
/sbin/udhcpc -i br0 -R # get new IP via dhcp
#/sbin/ifconfig br0 192.168.0.103 # static IP
# 設定防火牆, 允許 bridge interface 的 Input / Output
iptables -A INPUT -i br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o br0 -j ACCEPT
# add bridge to hostapd.conf and restart hostapd (allows to use WPA)
# 原指令為執行 hostapd 來啟動 ath1 的 AP
# 改為直接用 iwconfig 來啟動
# 因為 hostapd 不熟不清楚設定,hostapd 能支援 wpa...等認證
[ `grep -c bridge=br0 /tmp/hostapd.conf` = "0" ] && echo bridge=br0 >> /tmp/hostapd.conf
/usr/bin/killall killall hostapd
#/usr/sbin/hostapd -B /tmp/hostapd.conf
/usr/sbin/iwconfig ath1 essid HOME mode Master key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麻煩請自己取,共26位)
# restart public SSID (doesn't work!)
# 重新啟用 FON 的開放連線, 不確定能否使用, 看起來是不能
/sbin/ifdown hotspot
/sbin/ifup hotspot
===================================================
4.存檔離開並修改權限並執行看看
先按幾下「ESC」鍵,然後按「Shift+:」切換vi成指令模式
輸入「wq」存檔離開
chmod 755 /tmp/test.sh
/tmp/test.sh
5.用無線網路連看看(連HOME),然後自行判斷是否是bridge模式。
判斷方式,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IP分享器上面,應該會拿到一個IP分享器的IP。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ADSL上面,應該會拿到一個真實IP。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區域網路,需要自己設IP,將會發現FON不會分配任何IP(出現這是有限能力的網路)。
6.確定已經成為bridge模式了,執行下面指令讓FON開機時能自動執行。
mv /tmp/test.sh /etc/init.d/N15bridge
7.重新開機,確定它已經能開機自動動作。
reboot
2007年2月4日
MythTV EPG GoGoGo
最近這幾週,MythTV的EPG終於搞定了,我也有po文在摩托學園的share版了,這邊將原文直接轉貼啦~ :p
而目前發現,晚上12:00的節目表,可能會出現問題,看起來12:00的節目經常會空白的~~
.....................
發現到因為它有HTML的關係,會造成格式錯亂,我就不貼了,直接連結到摩托學園那邊去啦~~
Linux Media Center設置心得(MythTV)-MythTV EPG
而目前發現,晚上12:00的節目表,可能會出現問題,看起來12:00的節目經常會空白的~~
.....................
發現到因為它有HTML的關係,會造成格式錯亂,我就不貼了,直接連結到摩托學園那邊去啦~~
Linux Media Center設置心得(MythTV)-MythTV EPG
FON bridge mode GoGoGo
話說前鎮子有FON的優惠活動,我在一開始時對FON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有一天,我想到宿舍如果放一台FON AP,好像還不錯。
反正是學校的網路,要用就用吧,我又不痛不癢~
因此開始詢問FON的情況,等了許久,在前鎮子開始了FON台灣的促銷,
統一價165,當時我還覺得有些貴,這麼小一顆,
只有一個網路孔,沒有內建HUB,硬體應該是不怎麼樣吧~
不過當時在朋友的慫恿下,買了2顆,一顆按計畫放宿舍,
另一顆考慮放家裏或學校實驗室~~
FON陸續到貨了,第一顆我很乖的放宿舍,很乖的按照設定設定它。
但是第二顆呢.....嘿嘿嘿.........
因為本來家裏使用FreeBSD當NAT和AP,
不過因為主機板很舊的關係(P2-350),對PCI和wireeless PCI支援不很好,
插三張網路卡,經常發生device timeout或watchdog timeout,
尤其是插上wireeless PCI之後,情況尤其嚴重~~
加上PCI的wireeless card訊號實在不大強,還掏錢幫它加天線,還滿囧的~
這次第二顆,就打算放家裏用用看,也玩玩看,
因為我始終相信,機器在手上,怎麼可能沒有人在惡搞它~~
因為在宿舍使用的經驗,發現它的穩定度很不錯,速度也很好,
在家裏相信也會有不錯的表現,可惜的是,沒有bridge mode..... :(
上網路一查,赫然發現,人人都在惡搞它,透過CGI的bug,
很簡單就能把SSH打開,一進去,發現是Linux 2.4,
再仔細查找後,發現它硬體還不錯,看看下面這篇:
http://www.dd-wrt.com/wiki/index.php/La_Fonera_Hardware_Specifications
它用的是Atheros的MIPS SoC Processor,
直接內建ath的802.11b/g和10/100M的網卡,
難怪它的穩定性和效率都相當好~
而顆Processor的時脈也不低,
還內建了8MB Flash和16MB RAM,這相當不錯~
就165而言非常划算~~
在這裡,我僅把我的心得po出來,
先聲明一點,我只是「正常的使用它內建的功能」,「並沒有惡意的破壞它」,
不過,這裡指的「惡意破壞」,指的是把Flash ROM刷掉........ = =||
套個不文雅的說法,就是蓋棉被純聊天,頂多摸一摸罷了(真低級的比喻)....... = =||
我的需求很簡單,和芸芸眾生一樣,我只想要讓FON有bridge的功能,
一個NAT已經很發瘋了,還NAT中的NAT勒..... = =||
要做到這點,第一步驟是把FON的SSH功能「打開」(我絕對沒有破壞它,只是打開而已),
看了些說明之後,發現
這裡的解說
搭配
這裡的程式
是安全性最高的,基本上不需要太擔心把它搞壞,我們只是不小心設個IP,
不小心點了兩個.xml網頁罷了~~
這邊要注意的是,在將SSH功能打開之後,按照前面解說的網頁,
它會在重新開機或下載更新之後還原,
解決的方法在這裡
Always Open~FON SSH
從網頁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重要資訊,
/etc/config在自動更新之後,是不會蓋掉的~~
因此,我們除了可以讓FON像7-11一樣,FON SSH天天營業,
我們也可以做些其他事情,像是幫我們把「更新程式」在FON更新後自動放回去~
而第二步驟,就是把FON的bridge功能「打開」,
我在這邊要嚴正的正名一下,FON的bridge功能,是本來就有的,
並沒有額外增加patch或module,因此談不上「破壞機器」~
在Linux上要把bridge功能弄起來很麻煩,
不像FreeBSD改改sysctl就搞定了.... :(
基本上我們可以參考
Mini HOWTO:Ethernet Bridge + netfilter
這邊會解釋Linux上bridge的設定方式。
而簡單的說,步驟如下:
1.建立 beidge interface(br0)
2.把要bridge的幾張網路介面加入br0(eth0,eth1,ath0...etc)
3.如果需要讓bridge有IP可以讓人連線,幫br0設個IP
4.把br0啟動
大功告成~~
在FON上也是一樣的,參考網頁:
http://mrmuh.blogspot.com/2006/11/updates-explained-and-bridging-mode.html
裡面有提供N15bridge的設定用script檔案
瀏覽後會發現,它的流程和上面說得有些類似,但加了些東西,大流程如下:
1.關閉DHCP(Server和Client)
2.如上設定Bridge
3.設定內部無線網路的ath1介面
4.設定外部無線網路的ath0介面
我在使用時,hostapd一直沒有成功跑起來,因此改使用
iwconfig直接設定,直接用WEP的認證,而不使用wpa了~~
我的script如下:
我們先把它存成/tmp/test.sh,執行看看能不能跑。
確定是ok的,我們把它移到/etc/init.d/讓它在開機時能自動執行,步驟如下:
重開機之後,等一陣子,得到了相同的效果,表示我們成功了~~ :D
有一天,我想到宿舍如果放一台FON AP,好像還不錯。
反正是學校的網路,要用就用吧,我又不痛不癢~
因此開始詢問FON的情況,等了許久,在前鎮子開始了FON台灣的促銷,
統一價165,當時我還覺得有些貴,這麼小一顆,
只有一個網路孔,沒有內建HUB,硬體應該是不怎麼樣吧~
不過當時在朋友的慫恿下,買了2顆,一顆按計畫放宿舍,
另一顆考慮放家裏或學校實驗室~~
FON陸續到貨了,第一顆我很乖的放宿舍,很乖的按照設定設定它。
但是第二顆呢.....嘿嘿嘿.........
因為本來家裏使用FreeBSD當NAT和AP,
不過因為主機板很舊的關係(P2-350),對PCI和wireeless PCI支援不很好,
插三張網路卡,經常發生device timeout或watchdog timeout,
尤其是插上wireeless PCI之後,情況尤其嚴重~~
加上PCI的wireeless card訊號實在不大強,還掏錢幫它加天線,還滿囧的~
這次第二顆,就打算放家裏用用看,也玩玩看,
因為我始終相信,機器在手上,怎麼可能沒有人在惡搞它~~
因為在宿舍使用的經驗,發現它的穩定度很不錯,速度也很好,
在家裏相信也會有不錯的表現,可惜的是,沒有bridge mode..... :(
上網路一查,赫然發現,人人都在惡搞它,透過CGI的bug,
很簡單就能把SSH打開,一進去,發現是Linux 2.4,
再仔細查找後,發現它硬體還不錯,看看下面這篇:
http://www.dd-wrt.com/wiki/index.php/La_Fonera_Hardware_Specifications
它用的是Atheros的MIPS SoC Processor,
直接內建ath的802.11b/g和10/100M的網卡,
難怪它的穩定性和效率都相當好~
而顆Processor的時脈也不低,
還內建了8MB Flash和16MB RAM,這相當不錯~
就165而言非常划算~~
在這裡,我僅把我的心得po出來,
先聲明一點,我只是「正常的使用它內建的功能」,「並沒有惡意的破壞它」,
不過,這裡指的「惡意破壞」,指的是把Flash ROM刷掉........ = =||
套個不文雅的說法,就是蓋棉被純聊天,頂多摸一摸罷了(真低級的比喻)....... = =||
我的需求很簡單,和芸芸眾生一樣,我只想要讓FON有bridge的功能,
一個NAT已經很發瘋了,還NAT中的NAT勒..... = =||
要做到這點,第一步驟是把FON的SSH功能「打開」(我絕對沒有破壞它,只是打開而已),
看了些說明之後,發現
這裡的解說
搭配
這裡的程式
是安全性最高的,基本上不需要太擔心把它搞壞,我們只是不小心設個IP,
不小心點了兩個.xml網頁罷了~~
這邊要注意的是,在將SSH功能打開之後,按照前面解說的網頁,
它會在重新開機或下載更新之後還原,
解決的方法在這裡
Always Open~FON SSH
從網頁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重要資訊,
/etc/config在自動更新之後,是不會蓋掉的~~
因此,我們除了可以讓FON像7-11一樣,FON SSH天天營業,
我們也可以做些其他事情,像是幫我們把「更新程式」在FON更新後自動放回去~
而第二步驟,就是把FON的bridge功能「打開」,
我在這邊要嚴正的正名一下,FON的bridge功能,是本來就有的,
並沒有額外增加patch或module,因此談不上「破壞機器」~
在Linux上要把bridge功能弄起來很麻煩,
不像FreeBSD改改sysctl就搞定了.... :(
基本上我們可以參考
Mini HOWTO:Ethernet Bridge + netfilter
這邊會解釋Linux上bridge的設定方式。
而簡單的說,步驟如下:
1.建立 beidge interface(br0)
2.把要bridge的幾張網路介面加入br0(eth0,eth1,ath0...etc)
3.如果需要讓bridge有IP可以讓人連線,幫br0設個IP
4.把br0啟動
大功告成~~
在FON上也是一樣的,參考網頁:
http://mrmuh.blogspot.com/2006/11/updates-explained-and-bridging-mode.html
裡面有提供N15bridge的設定用script檔案
瀏覽後會發現,它的流程和上面說得有些類似,但加了些東西,大流程如下:
1.關閉DHCP(Server和Client)
2.如上設定Bridge
3.設定內部無線網路的ath1介面
4.設定外部無線網路的ath0介面
我在使用時,hostapd一直沒有成功跑起來,因此改使用
iwconfig直接設定,直接用WEP的認證,而不使用wpa了~~
我的script如下:
#!/bin/ash
echo "Setting up LAN bridge"
# 將 DHCP server 和 DHCP client 停止
/usr/bin/killall dnsmasq
/usr/bin/killall -9 udhcpc
# 建立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br br0
/usr/sbin/brctl stp br0 off
/usr/sbin/brctl setfd br0 0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設定清除
/sbin/ifconfig eth0:1 down
/sbin/ifconfig eth0 0.0.0.0
/sbin/ifconfig ath1 0.0.0.0
# 啟動 bridge interface
/sbin/ifconfig br0 up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加入到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if br0 ath1
/usr/sbin/brctl addif br0 eth0
# 設定 bridge interface 的 IP(udhcpc為DHCP / ifconfig為手動)
/sbin/udhcpc -i br0 -R # get new IP via dhcp
#/sbin/ifconfig br0 192.168.0.103 # static IP
# 設定防火牆, 允許 bridge interface 的 Input / Output
iptables -A INPUT -i br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o br0 -j ACCEPT
# add bridge to hostapd.conf and restart hostapd (allows to use WPA)
# 原指令為執行 hostapd 來啟動 ath1 的 AP
# 改為直接用 iwconfig 來啟動
# 因為 hostapd 不熟不清楚設定,hostapd 能支援 wpa...等認證
[ `grep -c bridge=br0 /tmp/hostapd.conf` = "0" ] && echo bridge=br0 >> /tmp/hostapd.conf
/usr/bin/killall killall hostapd
#/usr/sbin/hostapd -B /tmp/hostapd.conf
/usr/sbin/iwconfig ath1 essid HOME mode Master key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麻煩請自己取)
# restart public SSID (doesn't work!)
# 重新啟用 FON 的開放連線, 不確定能否使用, 看起來是不能
/sbin/ifdown hotspot
/sbin/ifup hotspot
我們先把它存成/tmp/test.sh,執行看看能不能跑。
確定是ok的,我們把它移到/etc/init.d/讓它在開機時能自動執行,步驟如下:
chmod 755 /tmp/test.sh
mv /tmp/test.sh /etc/init.d/N15bridge
重開機之後,等一陣子,得到了相同的效果,表示我們成功了~~ :D
2007年1月2日
自走車計畫展開
2007年的新計畫是什麼?
我個人來說,我打算開始做8051自走車了。
說起來有些給它丟臉,一直以來都覺得8051自走車很過時,之前還嚴厲批判過8051自走車早該進垃圾桶了,但是,我的新計畫竟然是要做它。
說起來,在高職時,我就去參加過自走車比賽,不過很可惜的,當時的軟硬體都是老師做好的,我們算是掛掛人頭罷了。
話說回來,很多人也許在想,都幾歲了,都什麼年紀了,還要搞8051自走車,也太遜了吧,甚至會有人開始說,那東西簡單了,我都做過了........麻煩這種人來封信吧,給點意見... :D
我的目標很大,我真正希望做的,是把ARM開發板放上去的自走車,而且我希望作坦克車,打算用遙控坦克車來改,在加入了ARM之後,我要有Webcam和Wireless的能力,進一步做出智慧型的車子來玩........
完成了,接著把遙控船抓來改,都放在那邊發霉很久了,對它很不好意思~~
因此我打算分三階段來做:
第一階段先完成8051部份的東西,像是重要的電源電路和感測電路,電源電路完成後,更換更大的元件,用在ARM開發板上,感測元件則和8051的相同,要接上ARM開發板。
第二階段,依據遙控車來做馬達控制,也就是可能會直接跳過達靈頓電路為主的電流放大馬達驅動電路。
能夠完成到這裡,車子大概也差不多了,接著才會開始動船的主意,畢竟船和車子不同,出去了,會回不來低...... :p
以上是我的新年新希望。 :D
我個人來說,我打算開始做8051自走車了。
說起來有些給它丟臉,一直以來都覺得8051自走車很過時,之前還嚴厲批判過8051自走車早該進垃圾桶了,但是,我的新計畫竟然是要做它。
說起來,在高職時,我就去參加過自走車比賽,不過很可惜的,當時的軟硬體都是老師做好的,我們算是掛掛人頭罷了。
話說回來,很多人也許在想,都幾歲了,都什麼年紀了,還要搞8051自走車,也太遜了吧,甚至會有人開始說,那東西簡單了,我都做過了........麻煩這種人來封信吧,給點意見... :D
我的目標很大,我真正希望做的,是把ARM開發板放上去的自走車,而且我希望作坦克車,打算用遙控坦克車來改,在加入了ARM之後,我要有Webcam和Wireless的能力,進一步做出智慧型的車子來玩........
完成了,接著把遙控船抓來改,都放在那邊發霉很久了,對它很不好意思~~
因此我打算分三階段來做:
第一階段先完成8051部份的東西,像是重要的電源電路和感測電路,電源電路完成後,更換更大的元件,用在ARM開發板上,感測元件則和8051的相同,要接上ARM開發板。
第二階段,依據遙控車來做馬達控制,也就是可能會直接跳過達靈頓電路為主的電流放大馬達驅動電路。
能夠完成到這裡,車子大概也差不多了,接著才會開始動船的主意,畢竟船和車子不同,出去了,會回不來低...... :p
以上是我的新年新希望。 :D
新NX 使用心得
2007年到了,在2007年的開始第一天,我做了什麼?
我把我的MythTV重新裝了幾次,因為之前的160G硬碟損毀(過熱),雖然上面沒有影片、沒有MP3,但是上面有之前的所有過程設定檔,一切都要重新來過..... :(
另一方面,也很幸運的把NX的遠端聲音播放弄出來了,加上之前網路分享測試過的,NX的幾個重要機能都try出來了,下面是加入聲音播放的使用心得。
====================================================
NX 使用心得:
NX 是由 NoMachine 這家公司推出的技術,
NoMachine 很大方的將它們的核心技術 NX 以 GPL 的方式開放,
而 FreeNX 則是網路上 OpenSource 社群以 NX 技術為基礎開發的 OpenSource 程式,
目前來說,NoMachine 和 RealVNC 類似,有提供一個免費的版本供人使用,
而 FreeNX 和這個版本相比,目前差異性並不大,
而且網路上的教學,大部分的說明在安裝 FreeNX 的同時,
也是要裝這版免費版,以取得其中的核心 NX 技術來用。
而我自己的使用上,FreeNX 是不會動的,
而 NX Free Editor 則運作順利,且異常容易安裝,
讓我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p
NX 在 Debian 上得安裝十分容易,
我這邊簡單列出步驟,詳細就不說了~~
1.下載 NX Free Editor 的 NX Server
下載 NX Node
下載 NX Client
上述的 Linux Debian deb 版本
2.依序安裝 NX Client -> NX Node -> NX Server,
在安裝時,會說有相依套件沒裝,此時不用擔心,直接進 aptitude,
接著按「g」,它就會自動把相依套件裝上去
3.設定 /usr/NX/etc/node.cfg,加入
AGENT_EXTRA_OPTIONS_X = "-fp /usr/share/fonts/X11/misc"
原因是,現在的 Debian 在 testing 或 unstable 都已經是 X11R7 了,
對字型的目錄已經改過了,這邊需要指定字型目錄,我是隨便找個字型目錄,
可以用了我就沒在意差異性了~~~
4.按照網頁
http://www.lxnaydesign.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Itemid=2
解說來進行修改,不然會造成在 X-win 當中,鍵盤完全沒反應(本機、NX 均是),這是 NX 的 bug~~
5.輸入法問題設定
輸入法問題,還是得用 script 的老方法來解決,解法和 VNC 極為雷同,
在 /usr/NX/bin/ 編寫兩個 script 檔,用來對應到 KDE 和 GNOME 的啟動,分別如下:
/usr/NX/bin/KDE.sh
=============================================================
#!/bin/tcsh
setenv LANG zh_TW.UTF-8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etenv GTK_IM_MODULE "xim"
/usr/bin/scim -d
/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startkde
=============================================================
/usr/NX/bin/GNOME.sh
=============================================================
#!/bin/tcsh
setenv LANG zh_TW.UTF-8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etenv GTK_IM_MODULE "xim"
/usr/bin/scim -d
/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gnome-session
=============================================================
寫好之後,變更 script 檔權限,如下:
chmod 755 /usr/NX/bin/*.sh
再來修改設定檔 /usr/NX/etc/node.cfg,如下:
將
COMMAND_START_GNOME="/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gnome-session"
改為
COMMAND_START_GNOME="/usr/NX/bin/GNOME.sh"
將
COMMAND_START_KDE="/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startkde"
改為
COMMAND_START_KDE="/usr/NX/bin/KDE.sh"
即可。
PS:
/usr/bin/dbus-launch 的作用是,它類似 WindowsXP 的登入管理員,讓你下次登入時,恢復上次執行的 session。
==================================================================
(2006-09-02)
因為之前用 VNC,把 Port Map 對應到 5901,
在不希望變更設定的前提下,
打算變更 NX 的連接埠設定,
要怎麼改呢?
基本上,NX 使用 SSH 來進行連接,
因此 NX 只會使用「1個」連接埠,
而預設,這個連接埠是 22,
要變更設定,有一點要注意,
那就是 OpenSSH 也要更改,因為 NX 的 SSH 是相依在 OpenSSH 上的。
下面是設定:
1.新增 SSH連接埠 5901
/etc/ssh/sshd_config
=============================================
# What ports, IPs and protocols we listen for
Port 22
# Use these options to restrict which interfaces/protocols sshd will bind to
...
改為
# What ports, IPs and protocols we listen for
Port 22
Port 5901
# Use these options to restrict which interfaces/protocols sshd will bind to
...
=============================================
2.修改 NX 的 連接埠 的相關設定,
原則上就是改
/usr/NX/etc/server.cfg
/usr/NX/etc/node.cfg
裡面所有的 22,並把它改為 5901,
這邊要注意的是,改完之後,有註解的要把它拿掉。
改成如下:
/usr/NX/etc/server.cfg
=============================================
....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NX server SSHD daemon is running.
#
SSHD_PORT = "5901"
....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SSHD daemon is running on the NX SSH
# authentication server.
#
SSHD_AUTH_PORT = "5901"
....
=============================================
/usr/NX/etc/node.cfg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NX node SSHD daemon is running.
#
SSHD_PORT = "5901"
=============================================
3.重新執行 OpenSSH 和 NX
/etc/init.d/ssh restart
/etc/init.d/nxserver restart
或者心情不好,重新開機也可以~~
即可~~
2007-01-01
==================================================================
新的一年有新的趣味~~
NX 的媒體播放終於測試出來了~~
NX 的影像一開就會放了,但是聲音始終出不來,NX 的聲音怎麼設定?
NX 的聲音部份是使用 esd,也就是 ESounD 這套混音系統,
ESounD 的主要功能是讓 Linux 上多個應用程式能夠同時使用音效卡裝置,
所有的作業系統,通常都只會有一個音效裝置,
要讓一個音效裝置同時給多個程式使用,就需要一個音效系統(混音系統),
因此 Linux/FreeBSD 在幾年前,同時只能有一個程式播放音樂或音效,
這樣的問題和早期 DOS 時代一樣,當進入 KDE/GNOME 後,
因為桌面環境的需要,開始了幾個音效系統的開發,
ESounD(簡稱 ESD 或 esd) 和 aRts 就是兩套當時開始的音效系統,
這類音效系統主要的工作是將所有要播放的聲音進行混音後播放,
因此稱作混音系統~~~
而目前較有名的音效驅動程式有 ALSA 和 OSS,
OSS 是商業的驅動程式,早期提供的很多音效驅動程式都只能試用,
後來逐步開放使用,
ALSA 則是因應 OSS 的發展,開發的 OpenSource 的音效驅動程式,
ALSA/OSS 和 ESounD/aRts 的關係是,ALSA/OSS 提供驅動程式驅動音效卡裝置,
而 ESounD/aRts 則負責讓多個應用程式同時使用 ALSA/OSS。
不過目前的 ALSA 已經很強了,ALSA 本身也內建了混音系統,
儘管說 ALSA 的混音系統聽說不是很好,不過不知道這新聞是多久前的,
一般來說使用上是還ok.......
NX 的多媒體功能,是以 ESounD 為基礎,也就是說,
只要 Linux 能支援 ESounD,NX 就可以遠端聽到聲音,
在現在的 GNOME 上,要開啟 ESounD,
只需要在「桌面->偏好設定->音效」,
在「啟用軟體混音[ESD]」和「播放系統音效」上打勾即可。
而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播放軟體時,要注意播放軟體是否支援 ESD,
通常是在安裝套件時會發現,有特別分出 -esd、-alsa、-oss、-arts,
以 vlc 為例,vlc 就有 vlc-plugin-esd、vlc-plugin-arts....等。
================================================
我把我的MythTV重新裝了幾次,因為之前的160G硬碟損毀(過熱),雖然上面沒有影片、沒有MP3,但是上面有之前的所有過程設定檔,一切都要重新來過..... :(
另一方面,也很幸運的把NX的遠端聲音播放弄出來了,加上之前網路分享測試過的,NX的幾個重要機能都try出來了,下面是加入聲音播放的使用心得。
====================================================
NX 使用心得:
NX 是由 NoMachine 這家公司推出的技術,
NoMachine 很大方的將它們的核心技術 NX 以 GPL 的方式開放,
而 FreeNX 則是網路上 OpenSource 社群以 NX 技術為基礎開發的 OpenSource 程式,
目前來說,NoMachine 和 RealVNC 類似,有提供一個免費的版本供人使用,
而 FreeNX 和這個版本相比,目前差異性並不大,
而且網路上的教學,大部分的說明在安裝 FreeNX 的同時,
也是要裝這版免費版,以取得其中的核心 NX 技術來用。
而我自己的使用上,FreeNX 是不會動的,
而 NX Free Editor 則運作順利,且異常容易安裝,
讓我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p
NX 在 Debian 上得安裝十分容易,
我這邊簡單列出步驟,詳細就不說了~~
1.下載 NX Free Editor 的 NX Server
下載 NX Node
下載 NX Client
上述的 Linux Debian deb 版本
2.依序安裝 NX Client -> NX Node -> NX Server,
在安裝時,會說有相依套件沒裝,此時不用擔心,直接進 aptitude,
接著按「g」,它就會自動把相依套件裝上去
3.設定 /usr/NX/etc/node.cfg,加入
AGENT_EXTRA_OPTIONS_X = "-fp /usr/share/fonts/X11/misc"
原因是,現在的 Debian 在 testing 或 unstable 都已經是 X11R7 了,
對字型的目錄已經改過了,這邊需要指定字型目錄,我是隨便找個字型目錄,
可以用了我就沒在意差異性了~~~
4.按照網頁
http://www.lxnaydesign.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Itemid=2
解說來進行修改,不然會造成在 X-win 當中,鍵盤完全沒反應(本機、NX 均是),這是 NX 的 bug~~
5.輸入法問題設定
輸入法問題,還是得用 script 的老方法來解決,解法和 VNC 極為雷同,
在 /usr/NX/bin/ 編寫兩個 script 檔,用來對應到 KDE 和 GNOME 的啟動,分別如下:
/usr/NX/bin/KDE.sh
=============================================================
#!/bin/tcsh
setenv LANG zh_TW.UTF-8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etenv GTK_IM_MODULE "xim"
/usr/bin/scim -d
/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startkde
=============================================================
/usr/NX/bin/GNOME.sh
=============================================================
#!/bin/tcsh
setenv LANG zh_TW.UTF-8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etenv GTK_IM_MODULE "xim"
/usr/bin/scim -d
/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gnome-session
=============================================================
寫好之後,變更 script 檔權限,如下:
chmod 755 /usr/NX/bin/*.sh
再來修改設定檔 /usr/NX/etc/node.cfg,如下:
將
COMMAND_START_GNOME="/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gnome-session"
改為
COMMAND_START_GNOME="/usr/NX/bin/GNOME.sh"
將
COMMAND_START_KDE="/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startkde"
改為
COMMAND_START_KDE="/usr/NX/bin/KDE.sh"
即可。
PS:
/usr/bin/dbus-launch 的作用是,它類似 WindowsXP 的登入管理員,讓你下次登入時,恢復上次執行的 session。
==================================================================
(2006-09-02)
因為之前用 VNC,把 Port Map 對應到 5901,
在不希望變更設定的前提下,
打算變更 NX 的連接埠設定,
要怎麼改呢?
基本上,NX 使用 SSH 來進行連接,
因此 NX 只會使用「1個」連接埠,
而預設,這個連接埠是 22,
要變更設定,有一點要注意,
那就是 OpenSSH 也要更改,因為 NX 的 SSH 是相依在 OpenSSH 上的。
下面是設定:
1.新增 SSH連接埠 5901
/etc/ssh/sshd_config
=============================================
# What ports, IPs and protocols we listen for
Port 22
# Use these options to restrict which interfaces/protocols sshd will bind to
...
改為
# What ports, IPs and protocols we listen for
Port 22
Port 5901
# Use these options to restrict which interfaces/protocols sshd will bind to
...
=============================================
2.修改 NX 的 連接埠 的相關設定,
原則上就是改
/usr/NX/etc/server.cfg
/usr/NX/etc/node.cfg
裡面所有的 22,並把它改為 5901,
這邊要注意的是,改完之後,有註解的要把它拿掉。
改成如下:
/usr/NX/etc/server.cfg
=============================================
....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NX server SSHD daemon is running.
#
SSHD_PORT = "5901"
....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SSHD daemon is running on the NX SSH
# authentication server.
#
SSHD_AUTH_PORT = "5901"
....
=============================================
/usr/NX/etc/node.cfg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NX node SSHD daemon is running.
#
SSHD_PORT = "5901"
=============================================
3.重新執行 OpenSSH 和 NX
/etc/init.d/ssh restart
/etc/init.d/nxserver restart
或者心情不好,重新開機也可以~~
即可~~
2007-01-01
==================================================================
新的一年有新的趣味~~
NX 的媒體播放終於測試出來了~~
NX 的影像一開就會放了,但是聲音始終出不來,NX 的聲音怎麼設定?
NX 的聲音部份是使用 esd,也就是 ESounD 這套混音系統,
ESounD 的主要功能是讓 Linux 上多個應用程式能夠同時使用音效卡裝置,
所有的作業系統,通常都只會有一個音效裝置,
要讓一個音效裝置同時給多個程式使用,就需要一個音效系統(混音系統),
因此 Linux/FreeBSD 在幾年前,同時只能有一個程式播放音樂或音效,
這樣的問題和早期 DOS 時代一樣,當進入 KDE/GNOME 後,
因為桌面環境的需要,開始了幾個音效系統的開發,
ESounD(簡稱 ESD 或 esd) 和 aRts 就是兩套當時開始的音效系統,
這類音效系統主要的工作是將所有要播放的聲音進行混音後播放,
因此稱作混音系統~~~
而目前較有名的音效驅動程式有 ALSA 和 OSS,
OSS 是商業的驅動程式,早期提供的很多音效驅動程式都只能試用,
後來逐步開放使用,
ALSA 則是因應 OSS 的發展,開發的 OpenSource 的音效驅動程式,
ALSA/OSS 和 ESounD/aRts 的關係是,ALSA/OSS 提供驅動程式驅動音效卡裝置,
而 ESounD/aRts 則負責讓多個應用程式同時使用 ALSA/OSS。
不過目前的 ALSA 已經很強了,ALSA 本身也內建了混音系統,
儘管說 ALSA 的混音系統聽說不是很好,不過不知道這新聞是多久前的,
一般來說使用上是還ok.......
NX 的多媒體功能,是以 ESounD 為基礎,也就是說,
只要 Linux 能支援 ESounD,NX 就可以遠端聽到聲音,
在現在的 GNOME 上,要開啟 ESounD,
只需要在「桌面->偏好設定->音效」,
在「啟用軟體混音[ESD]」和「播放系統音效」上打勾即可。
而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播放軟體時,要注意播放軟體是否支援 ESD,
通常是在安裝套件時會發現,有特別分出 -esd、-alsa、-oss、-arts,
以 vlc 為例,vlc 就有 vlc-plugin-esd、vlc-plugin-arts....等。
================================================
2006年11月26日
i-RAM與錯誤報導
好陣子沒留言了~~
本來在學校系BBS上有個人版,後來都去那邊po文,結果很不幸的,它掛了~~ = =||
我在上面的文章應該都煙消文散了吧,有些還沒轉過來哩.... :~~~
不管啦~
近期上二年級了,開始忙著打混了,姑且不論真忙假忙,時間利用混亂倒是真的,一直沒有排出適當的時間表,這是個人的嚴重問題就是了~~
這次忍不住要po的,是跟
http://www.hkepc.com/hwdb/iramdisk-gbt-1.htm
有關~~
i-RAM不算超級新的東西了,這篇也不是新文章,可是我找SATA晶片的討論,好死不死就看到它,然後讀了一下,發現了bug,所以就忍不住po啦~~
問題在這一段
==================
Gigabyte的i-RAM的心臟就是圖中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可編程晶片,大家可能會在其他硬件中看過它的存在,還記得ATi Radeon X850XTPE上的Compositing Engine嗎,就是透過這顆晶片作處理,透過卡上EEPROM晶片內的i-RAM Firmware程序,它會負責可以控制卡上的DDR記憶體存取動作,同時它亦要負責和卡上的另一顆晶片JMicron JM20330溝通。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以代替這顆昂貴的可編程DSP晶片。
==================
唉~寫文的人,電子背景不夠吧~~
XILINX Spartan DSP晶片.........錯~
XILINX主要的產品,是FPGA/CPLD,不是DSP,這一顆,也不一定是DSP,在最後的這段「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以代替這顆昂貴的可編程DSP晶片。」更是錯誤加三級。
FPGA/CPLD主要用於半製程(名詞可能有誤),也就是測試或少量生產時使用,在之前可能有寫過,FPGA/CPLD的內容主要就是邏輯閘,FPGA和CPLD差別在於,一個是用AND閘,一個是用OR閘來製作,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想像成磁碟或ROM之類的東西,差異在於內部全部都是空白未使用的邏輯閘。
FPGA/CPLD和8051之類的類似,也是用燒錄的,他的原理很簡單,透過將邏輯閘開路或短路(是否燒斷連線),來決定內部的邏輯閘演算法。
而FPGA/CPLD用的語言,是使用稱為「硬體描述語言」的語言,目前常見的硬體描述語言有Verilog和VHDL,而這類硬體描述語言寫出來的程式,一般我們稱為IP或Core。
這些IP或Core能做些什麼?FPGA/CPLD最常用來幹什麼?
它的使用廣泛,通常用在邏輯電路上,像是要開發一個加解密裝置,可以用它來開發,做出來的就是電路版的硬體加解密元件。
像常見的MP3解碼晶片,很多在設計時,也都是用FPGA/CPLD進行測試的。
此外,Verilog/VHDL拿來搞最多的,就是CPU,目前的CPU,幾乎已經沒有用畫電路的方式來設計了,幾乎都改用Verilog/VHDL的語言用寫的,所以像ARM賣得很兇,自己又不做CPU,只授權別人做,它賣得是什麼?就是ARM的硬體描述語言程式。
正因為Verilog/CPLD這樣的方便,網路上開始有一些所謂的FreeIP和OpenCore,有人們自己開發CPU,將程式放在網路上,這類做出來的CPU,我們稱為FPGA CPU。
DSP是CPU的一種,只要設計得宜,它一樣可以用FPGA/CPLD來設計,但是,通常指DSP時,只會是兩種情況:
1.DSP處理器,專門用來進行信號處理演算法的處理器(我的論文目前可能是以它為標的,做啥還不知道... :~~)
2.數位信號處理,用來做信號處理的演算法
而在文中的「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可編程晶片」,這不非常正確吧,有點張冠李戴,ok....就算它們真的自己寫DSP進去,但是「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這就錯得離譜了,正式上市時,當然是把Xilinx Spartan XC3S1000裡面跑的程式送晶圓廠,製成晶片後代換上去,要大量生廠,不會都用FPGA,不過這跟「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有點區別吧。
麻煩寫文的傢伙,對於這些東西,起碼還是要有認識,雖然這麼寫看起來很專業,又不能說全錯,但是並非正確說法,實在很誤導,就醬~
本來在學校系BBS上有個人版,後來都去那邊po文,結果很不幸的,它掛了~~ = =||
我在上面的文章應該都煙消文散了吧,有些還沒轉過來哩.... :~~~
不管啦~
近期上二年級了,開始忙著打混了,姑且不論真忙假忙,時間利用混亂倒是真的,一直沒有排出適當的時間表,這是個人的嚴重問題就是了~~
這次忍不住要po的,是跟
http://www.hkepc.com/hwdb/iramdisk-gbt-1.htm
有關~~
i-RAM不算超級新的東西了,這篇也不是新文章,可是我找SATA晶片的討論,好死不死就看到它,然後讀了一下,發現了bug,所以就忍不住po啦~~
問題在這一段
==================
Gigabyte的i-RAM的心臟就是圖中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可編程晶片,大家可能會在其他硬件中看過它的存在,還記得ATi Radeon X850XTPE上的Compositing Engine嗎,就是透過這顆晶片作處理,透過卡上EEPROM晶片內的i-RAM Firmware程序,它會負責可以控制卡上的DDR記憶體存取動作,同時它亦要負責和卡上的另一顆晶片JMicron JM20330溝通。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以代替這顆昂貴的可編程DSP晶片。
==================
唉~寫文的人,電子背景不夠吧~~
XILINX Spartan DSP晶片.........錯~
XILINX主要的產品,是FPGA/CPLD,不是DSP,這一顆,也不一定是DSP,在最後的這段「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以代替這顆昂貴的可編程DSP晶片。」更是錯誤加三級。
FPGA/CPLD主要用於半製程(名詞可能有誤),也就是測試或少量生產時使用,在之前可能有寫過,FPGA/CPLD的內容主要就是邏輯閘,FPGA和CPLD差別在於,一個是用AND閘,一個是用OR閘來製作,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想像成磁碟或ROM之類的東西,差異在於內部全部都是空白未使用的邏輯閘。
FPGA/CPLD和8051之類的類似,也是用燒錄的,他的原理很簡單,透過將邏輯閘開路或短路(是否燒斷連線),來決定內部的邏輯閘演算法。
而FPGA/CPLD用的語言,是使用稱為「硬體描述語言」的語言,目前常見的硬體描述語言有Verilog和VHDL,而這類硬體描述語言寫出來的程式,一般我們稱為IP或Core。
這些IP或Core能做些什麼?FPGA/CPLD最常用來幹什麼?
它的使用廣泛,通常用在邏輯電路上,像是要開發一個加解密裝置,可以用它來開發,做出來的就是電路版的硬體加解密元件。
像常見的MP3解碼晶片,很多在設計時,也都是用FPGA/CPLD進行測試的。
此外,Verilog/VHDL拿來搞最多的,就是CPU,目前的CPU,幾乎已經沒有用畫電路的方式來設計了,幾乎都改用Verilog/VHDL的語言用寫的,所以像ARM賣得很兇,自己又不做CPU,只授權別人做,它賣得是什麼?就是ARM的硬體描述語言程式。
正因為Verilog/CPLD這樣的方便,網路上開始有一些所謂的FreeIP和OpenCore,有人們自己開發CPU,將程式放在網路上,這類做出來的CPU,我們稱為FPGA CPU。
DSP是CPU的一種,只要設計得宜,它一樣可以用FPGA/CPLD來設計,但是,通常指DSP時,只會是兩種情況:
1.DSP處理器,專門用來進行信號處理演算法的處理器(我的論文目前可能是以它為標的,做啥還不知道... :~~)
2.數位信號處理,用來做信號處理的演算法
而在文中的「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可編程晶片」,這不非常正確吧,有點張冠李戴,ok....就算它們真的自己寫DSP進去,但是「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這就錯得離譜了,正式上市時,當然是把Xilinx Spartan XC3S1000裡面跑的程式送晶圓廠,製成晶片後代換上去,要大量生廠,不會都用FPGA,不過這跟「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有點區別吧。
麻煩寫文的傢伙,對於這些東西,起碼還是要有認識,雖然這麼寫看起來很專業,又不能說全錯,但是並非正確說法,實在很誤導,就醬~
2006年7月30日
NX使用心得
又好陣子沒po文,這段時間轉戰bb,也許找個時間把bb上po的文轉貼過來~~
這次要發的,是我自己關於NX的使用心得~~
NX 是由 NoMachine 這家公司推出的技術,
NoMachine 很大方的將它們的核心技術 NX 以 GPL 的方式開放,
而 FreeNX 則是網路上 OpenSource 社群以 NX 技術為基礎開發的 OpenSource 程式,
目前來說,NoMachine 和 RealVNC 類似,有提供一個免費的版本供人使用,
而 FreeNX 和這個版本相比,目前差異性並不大,
而且網路上的教學,大部分的說明在安裝 FreeNX 的同時,
也是要裝這版免費版,以取得其中的核心 NX 技術來用。
而我自己的使用上,FreeNX 是不會動的,
而 NX Free Editor 則運作順利,且異常容易安裝,
讓我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p
NX 在 Debian 上得安裝十分容易,
我這邊簡單列出步驟,詳細就不說了~~
1.下載 NX Free Editor 的 NX Server
下載 NX Node
下載 NX Client
上述的 Linux Debian deb 版本
2.依序安裝 NX Client -> NX Node -> NX Server,
在安裝時,會說有相依套件沒裝,此時不用擔心,直接進 aptitude,
接著按「g」,它就會自動把相依套件裝上去
3.設定 /usr/NX/etc/node.cfg,加入
AGENT_EXTRA_OPTIONS_X = "-fp /usr/share/fonts/X11/misc"
原因是,現在的 Debian 在 testing 或 unstable 都已經是 X11R7 了,
對字型的目錄已經改過了,這邊需要指定字型目錄,我是隨便找個字型目錄,
可以用了我就沒在意差異性了~~~
4.按照網頁
http://www.lxnaydesign.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Itemid=2
解說來進行修改,不然鍵盤會沒反應,這是 NX 的 bug~~
最後說說心得.........
時代在改變,不能不變真是正確的~~~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使用 VNC,當時的原因是,
很早就在 Win98/2000 上使用了,而且支援多平台,
因此為了統一使用相同的 Server 和 Client,我一直都用 VNC,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Linux 上並沒有其他選擇~~~
久而久之,除了覺得 VNC 一直很爛之外,卻沒有了更新的念頭,
到了現在,儘管發現四周圍的人都改用遠端桌面了,
我還是死賴著 VNC 不放,
而 NX 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因為 NX 的效能非常優異,足以跟遠端桌面比較,
因此是可以考慮以 NX 和遠端桌面取代 VNC,
時間上來說......是到了這個時候了~~~
NX 目前我還有許多沒有玩出來的部份,
像是:
1.輸入法一直搞不定(我用scim)
2.我還沒試過它的 printer/file share 的功能
3.我也沒玩過它的 multimedia share 的功能
4.用 NX 轉 RDP 我也沒玩過(NX 轉 VNC 實在是不怎麼樣~~)
這次要發的,是我自己關於NX的使用心得~~
NX 是由 NoMachine 這家公司推出的技術,
NoMachine 很大方的將它們的核心技術 NX 以 GPL 的方式開放,
而 FreeNX 則是網路上 OpenSource 社群以 NX 技術為基礎開發的 OpenSource 程式,
目前來說,NoMachine 和 RealVNC 類似,有提供一個免費的版本供人使用,
而 FreeNX 和這個版本相比,目前差異性並不大,
而且網路上的教學,大部分的說明在安裝 FreeNX 的同時,
也是要裝這版免費版,以取得其中的核心 NX 技術來用。
而我自己的使用上,FreeNX 是不會動的,
而 NX Free Editor 則運作順利,且異常容易安裝,
讓我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p
NX 在 Debian 上得安裝十分容易,
我這邊簡單列出步驟,詳細就不說了~~
1.下載 NX Free Editor 的 NX Server
下載 NX Node
下載 NX Client
上述的 Linux Debian deb 版本
2.依序安裝 NX Client -> NX Node -> NX Server,
在安裝時,會說有相依套件沒裝,此時不用擔心,直接進 aptitude,
接著按「g」,它就會自動把相依套件裝上去
3.設定 /usr/NX/etc/node.cfg,加入
AGENT_EXTRA_OPTIONS_X = "-fp /usr/share/fonts/X11/misc"
原因是,現在的 Debian 在 testing 或 unstable 都已經是 X11R7 了,
對字型的目錄已經改過了,這邊需要指定字型目錄,我是隨便找個字型目錄,
可以用了我就沒在意差異性了~~~
4.按照網頁
http://www.lxnaydesign.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Itemid=2
解說來進行修改,不然鍵盤會沒反應,這是 NX 的 bug~~
最後說說心得.........
時代在改變,不能不變真是正確的~~~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使用 VNC,當時的原因是,
很早就在 Win98/2000 上使用了,而且支援多平台,
因此為了統一使用相同的 Server 和 Client,我一直都用 VNC,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Linux 上並沒有其他選擇~~~
久而久之,除了覺得 VNC 一直很爛之外,卻沒有了更新的念頭,
到了現在,儘管發現四周圍的人都改用遠端桌面了,
我還是死賴著 VNC 不放,
而 NX 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因為 NX 的效能非常優異,足以跟遠端桌面比較,
因此是可以考慮以 NX 和遠端桌面取代 VNC,
時間上來說......是到了這個時候了~~~
NX 目前我還有許多沒有玩出來的部份,
像是:
1.輸入法一直搞不定(我用scim)
2.我還沒試過它的 printer/file share 的功能
3.我也沒玩過它的 multimedia share 的功能
4.用 NX 轉 RDP 我也沒玩過(NX 轉 VNC 實在是不怎麼樣~~)
2006年6月26日
藝人與部落格
最近這陣子有在追日劇看,看到不少新人都很漂亮,所以也就去追她們的資料~~
近幾年部落格、個人網頁很盛行,如果有經常查看日本藝人,尤其是偶像的資料,
就會發現到一件事情,幾乎所有的偶像都有自己的個人網頁,
而這些個人網頁幾乎都是由經紀公司提供的~~
而且這些藝人的個人網頁,普遍都有留言板或日記供藝人留言,
而這些留言,也經常更新,幾乎是每天更新,或者2~3天便會更新~~
我看到這裡,實在很佩服日本的經紀公司,能夠行銷做到這種地步,
話說所謂的偶像、明星,往往都是在電視上、電影上、鏡頭中,
人們往往看了電視、電影,便會對他們產生好奇心與喜愛感,
往往想進一步認識他,知道他在做什麼、想什麼,
而許多追星族就這麼出現的~~~
而隨著網路時代來臨,個人網頁的確是拉近人與人距離的一個好工具,
讓藝人在個人網頁上寫日記與想法,更是可以滿足影迷的好奇心,
再加上適度的宣傳,的確有諸多好處,
像是提昇藝人形象、增加藝人演出作品的收視率、增加產品銷售...等。
不過說起來,我光是偶爾寫寫文章就覺得煩了,他們能夠每天寫日記,
我覺得很大可能是經紀公司要求的,而且因為看不到,說不定還是由別人代寫的~~
但不論如何,對於這樣的趨勢,我個人是覺得頗新奇,
反觀台灣的我們,新的偶像的確開始有些人有自己的網頁,
不過沒聽說有經紀公司統一幫藝人開闢專屬的個人網頁統一管理,
我覺得,這是可以學習的,而且重點是,這並不會花費太多軟硬體成本。
近幾年部落格、個人網頁很盛行,如果有經常查看日本藝人,尤其是偶像的資料,
就會發現到一件事情,幾乎所有的偶像都有自己的個人網頁,
而這些個人網頁幾乎都是由經紀公司提供的~~
而且這些藝人的個人網頁,普遍都有留言板或日記供藝人留言,
而這些留言,也經常更新,幾乎是每天更新,或者2~3天便會更新~~
我看到這裡,實在很佩服日本的經紀公司,能夠行銷做到這種地步,
話說所謂的偶像、明星,往往都是在電視上、電影上、鏡頭中,
人們往往看了電視、電影,便會對他們產生好奇心與喜愛感,
往往想進一步認識他,知道他在做什麼、想什麼,
而許多追星族就這麼出現的~~~
而隨著網路時代來臨,個人網頁的確是拉近人與人距離的一個好工具,
讓藝人在個人網頁上寫日記與想法,更是可以滿足影迷的好奇心,
再加上適度的宣傳,的確有諸多好處,
像是提昇藝人形象、增加藝人演出作品的收視率、增加產品銷售...等。
不過說起來,我光是偶爾寫寫文章就覺得煩了,他們能夠每天寫日記,
我覺得很大可能是經紀公司要求的,而且因為看不到,說不定還是由別人代寫的~~
但不論如何,對於這樣的趨勢,我個人是覺得頗新奇,
反觀台灣的我們,新的偶像的確開始有些人有自己的網頁,
不過沒聽說有經紀公司統一幫藝人開闢專屬的個人網頁統一管理,
我覺得,這是可以學習的,而且重點是,這並不會花費太多軟硬體成本。
2006年6月1日
核能~核四的重要
最近水扁兄出包之嚴重,讓人砟舌~~
看著看著,又想到核四了~~~
我爸在核電廠上班,自進台電已經 N年,身體好得很~~~
因為政府的關係,台電不敢動核四,核四就這樣隨時間停止了,
但~~隨著時間的停止,錢卻不斷在吃,
據我爸說,核四現在的成本,已經超過了3000億,台電已經不敢算核四的成本了,
水扁兄自上台起,沒有任何建設,只會花錢,所有建設沒一樣是ok的,
最近又扯出一大堆弊案,真的是國庫通家產,通通自己賺~~
完全是垃圾、人渣一個~~~
一不小心就離題了~~~
上次看了「百年相對論」的Discovery影集,才真正瞭解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事實上,愛因斯坦想出相對論後,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都不確定這是不是真的,
因為他提出的公式真的是太匪夷所思了~~
2
E=MC
它代表了質量其實是非常大的能量組成的,
能量之大,讓人難以想像,他的能量是用平方來表示~~
而核能,就是這個公式的具體實現,
簡單說,核能就是「用簡單的核子分裂證實E=MC平方公式」,
而且不幸的,它證實了公式是正確的,也間接證實了,愛因斯坦真的是個瘋子~~~
從人類有歷史開始,大概沒有其他的發現,能夠超越這個公式,
因為這個公式,人類有辦法產生無法想像的能量,
和燒東西產生能量相比,核能就好像駭客任務中的尼歐,
看穿了這個世界的組成,核能,是直接深入了這個世界的組成結構,而且具體實現出來,
講的難聽一點,用電腦的術語來說,它根本就是個系統中的bug..... = =||
原子彈,讓大家完全的誤解了核能。
因為E=MC平方的神奇,核能發電是目前世界上發電效率最高、最聰明、成本最低的方式,
跟火力發電相比,其乾淨程度也是最高的,你在核電廠中,是不會看到一堆煙囪的~~
民進黨不斷的以愚民政策,欺騙大眾核能發電=原子彈,
讓民眾自以為瞭解核能發電的危險,人人都變成了原子彈專家,
事實上,核能發電和原子彈,是完全不同的,原子彈其實是故意讓原子不斷分裂,
並且不加以約束,直到發生了奇怪的現象~~~
核能,則是在非常謹慎的環境下(水中),使用非常穩定的素材(鈾235),
讓它非常少量的反應,其少量的程度,是就算失去控制,也不會爆炸~~
為什麼做這麼無聊的事情,因為我們只使用了反應過程產生的大量熱能,
這麼少量的反應,就已經足以推動超大型的氣渦輪機進行發電了~~
在現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年代,全世界燒東西可以燒到臭氧層破洞,
這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古人看到了,大概除了嘴巴張大大傻掉外,
大概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吧~~~
正因為這樣,加上不聽話的中東人仗著有石油在那邊囂張,
因此大家開始重視核能,期望藉著核能來大幅減少其他能源的消耗,
這點~~~是聰明的~~~其實早該這樣了~~~
全世界都在努力蓋核電廠,死大陸人隨隨便便就打算蓋個30,50座,
歐美現在沒人反核,核電廠給它用力蓋,現有的核電廠還不關,給它延壽繼續用~~~
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核電廠只是發電廠,成本大些,但回收更大,
只有台灣,在民進黨的催眠下,觀念還停留在30年前~~~
去看看反核的人,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瞭解核能的?
看著看著,又想到核四了~~~
我爸在核電廠上班,自進台電已經 N年,身體好得很~~~
因為政府的關係,台電不敢動核四,核四就這樣隨時間停止了,
但~~隨著時間的停止,錢卻不斷在吃,
據我爸說,核四現在的成本,已經超過了3000億,台電已經不敢算核四的成本了,
水扁兄自上台起,沒有任何建設,只會花錢,所有建設沒一樣是ok的,
最近又扯出一大堆弊案,真的是國庫通家產,通通自己賺~~
完全是垃圾、人渣一個~~~
一不小心就離題了~~~
上次看了「百年相對論」的Discovery影集,才真正瞭解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事實上,愛因斯坦想出相對論後,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都不確定這是不是真的,
因為他提出的公式真的是太匪夷所思了~~
2
E=MC
它代表了質量其實是非常大的能量組成的,
能量之大,讓人難以想像,他的能量是用平方來表示~~
而核能,就是這個公式的具體實現,
簡單說,核能就是「用簡單的核子分裂證實E=MC平方公式」,
而且不幸的,它證實了公式是正確的,也間接證實了,愛因斯坦真的是個瘋子~~~
從人類有歷史開始,大概沒有其他的發現,能夠超越這個公式,
因為這個公式,人類有辦法產生無法想像的能量,
和燒東西產生能量相比,核能就好像駭客任務中的尼歐,
看穿了這個世界的組成,核能,是直接深入了這個世界的組成結構,而且具體實現出來,
講的難聽一點,用電腦的術語來說,它根本就是個系統中的bug..... = =||
原子彈,讓大家完全的誤解了核能。
因為E=MC平方的神奇,核能發電是目前世界上發電效率最高、最聰明、成本最低的方式,
跟火力發電相比,其乾淨程度也是最高的,你在核電廠中,是不會看到一堆煙囪的~~
民進黨不斷的以愚民政策,欺騙大眾核能發電=原子彈,
讓民眾自以為瞭解核能發電的危險,人人都變成了原子彈專家,
事實上,核能發電和原子彈,是完全不同的,原子彈其實是故意讓原子不斷分裂,
並且不加以約束,直到發生了奇怪的現象~~~
核能,則是在非常謹慎的環境下(水中),使用非常穩定的素材(鈾235),
讓它非常少量的反應,其少量的程度,是就算失去控制,也不會爆炸~~
為什麼做這麼無聊的事情,因為我們只使用了反應過程產生的大量熱能,
這麼少量的反應,就已經足以推動超大型的氣渦輪機進行發電了~~
在現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年代,全世界燒東西可以燒到臭氧層破洞,
這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古人看到了,大概除了嘴巴張大大傻掉外,
大概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吧~~~
正因為這樣,加上不聽話的中東人仗著有石油在那邊囂張,
因此大家開始重視核能,期望藉著核能來大幅減少其他能源的消耗,
這點~~~是聰明的~~~其實早該這樣了~~~
全世界都在努力蓋核電廠,死大陸人隨隨便便就打算蓋個30,50座,
歐美現在沒人反核,核電廠給它用力蓋,現有的核電廠還不關,給它延壽繼續用~~~
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核電廠只是發電廠,成本大些,但回收更大,
只有台灣,在民進黨的催眠下,觀念還停留在30年前~~~
去看看反核的人,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瞭解核能的?
夏天到了,散熱大作戰~~
夏天又到了,話說之前家裏的File Server進行換裝作業,
一併連Linux一起重灌,畢竟run了幾年了,
裡面設定亂七八糟,又藏污納垢,因此換機器、重灌兼資料整理~~
機器換成K7 度龍800,最早是我的桌機在用,之後換到我妹那邊,現在則轉做File Server,
結果這兩天天氣一熱,CPU、硬碟就開始吃不消了,
陸續出現問題~~~
CPU溫度一開機,沒有什麼操它,就50度了~~
隨便copy個檔案,就52~53度,我不敢想像之後拿它當Media Center Backend後,
會不會CPU給我燒出大洞~~~~
預期近日會找個時間給它換個強力一點的風扇,
此外就是硬碟了,那台File Server目前搭載4顆硬碟,30G、60G、80G、160G,
本來是有兩顆用外接盒,不過外接盒用久了,風扇都不行了,
因此把它裝進機殼中,誰知道,溫度給我狠狠的飆到發燙~~~
這次給它裝了兩片硬碟散熱片,也在前面加個8x8系統風扇(四顆均裝在軟碟下方),
先看看成效如何~~~
說起來,每次電腦整理、換裝,大概都要選夏天,不然散熱問題很容易忽略,
很難想像台灣的夏天,溫度高到多可怕~~~
一併連Linux一起重灌,畢竟run了幾年了,
裡面設定亂七八糟,又藏污納垢,因此換機器、重灌兼資料整理~~
機器換成K7 度龍800,最早是我的桌機在用,之後換到我妹那邊,現在則轉做File Server,
結果這兩天天氣一熱,CPU、硬碟就開始吃不消了,
陸續出現問題~~~
CPU溫度一開機,沒有什麼操它,就50度了~~
隨便copy個檔案,就52~53度,我不敢想像之後拿它當Media Center Backend後,
會不會CPU給我燒出大洞~~~~
預期近日會找個時間給它換個強力一點的風扇,
此外就是硬碟了,那台File Server目前搭載4顆硬碟,30G、60G、80G、160G,
本來是有兩顆用外接盒,不過外接盒用久了,風扇都不行了,
因此把它裝進機殼中,誰知道,溫度給我狠狠的飆到發燙~~~
這次給它裝了兩片硬碟散熱片,也在前面加個8x8系統風扇(四顆均裝在軟碟下方),
先看看成效如何~~~
說起來,每次電腦整理、換裝,大概都要選夏天,不然散熱問題很容易忽略,
很難想像台灣的夏天,溫度高到多可怕~~~
廢棄光碟回收
燒光碟,是現在十分常見的事情,
要聽音樂~燒 CD,要聽 MP3~燒光碟,要繳作業~燒光碟,
以我來說,之前在研究所面試時,
也會將自己的資料以檔案的方式燒錄到光碟上,
用方形光碟搭配特製封面以及美美的光碟選單,
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自己看了也很爽~~
不過光碟經常會燒壞,又或者燒錯了資料,甚至舊的光碟沒用處了,
丟垃圾桶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查詢「奇摩知識」後可以發現,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
光碟有回收嗎!?
最後找了找,發現光碟其實有回收的,而且有錢可以拿,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到 NOVA 去回收,不然資訊展也有在回收,
再不然,我看到這個網址,感覺起來似乎還不錯的樣子,
http://my.so-net.net.tw/jojoas77/index.html
要求片數要多些,不過有每 8 片 1 元,
還補貼宅配運費,感覺算是不錯的樣子~~~
要是根本覺得太麻煩,可以在收垃圾時給資源回收車回收~~
要聽音樂~燒 CD,要聽 MP3~燒光碟,要繳作業~燒光碟,
以我來說,之前在研究所面試時,
也會將自己的資料以檔案的方式燒錄到光碟上,
用方形光碟搭配特製封面以及美美的光碟選單,
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自己看了也很爽~~
不過光碟經常會燒壞,又或者燒錯了資料,甚至舊的光碟沒用處了,
丟垃圾桶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查詢「奇摩知識」後可以發現,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
光碟有回收嗎!?
最後找了找,發現光碟其實有回收的,而且有錢可以拿,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到 NOVA 去回收,不然資訊展也有在回收,
再不然,我看到這個網址,感覺起來似乎還不錯的樣子,
http://my.so-net.net.tw/jojoas77/index.html
要求片數要多些,不過有每 8 片 1 元,
還補貼宅配運費,感覺算是不錯的樣子~~~
要是根本覺得太麻煩,可以在收垃圾時給資源回收車回收~~
2006年5月31日
「需要」的定義?
我常常會想,一些軟體的功能是否我有能力寫得出來,舉個例子來說,在Windows上的網路芳鄰,可以改用Samba來取代嗎?又或者最近這兩天在想的,Windows的遠端桌面,有辦法自己寫出來嗎(非VNC,而是能讓XP有多使用者登入能力的強力遠端桌面)?
這些問題,常常一提出之後,許多人都會說,做這個沒有意義啦~~~人家都做好了~~~
又或者會說,做這個沒創意啦~~~
甚至會有更多人說,這個人家都有啦,直接用就好了,做它幹嘛?
可是我認為,「需要」的定義在於,你有沒有掌握住技術,一旦你掌握了技術,不做都沒關係。
但只要你一天沒有技術,人家就可以吃定你。
網路芳鄰本身是M$的東西,在5~10年前,我直覺會認為,Windows用網芳,FreeBSD/Linux用NFS很天經地義,再不然,FTP也很方便阿~~~
Samba出來後,全世界多少台Linux,多少台UNIX安裝、使用它?
Samba是沒有意義的軟體嗎?
遠端桌面很好用,好用到大概沒有其他遠端控制程式可以比它更強大了,我不曾看過任何一套遠端遙控程式,可以提供到
1.連線加密
2.網路頻寬使用低
3.畫面流暢
4.可直接複製貼上,包括文字、檔案
5.幫你連線好網路磁碟
6.幫你連線好網路印表機
7.能在登出後以背景繼續執行程式
8.能夠直接播放媒體檔案
9.Windows Server能夠多人同時連線使用
10.直接使用Windows帳戶管理
11.可依需要自行設定解析度
也許很多人會說,VNC很好阿~~pcANYWHERE很好阿~~~
但是你真正使用遠端桌面後,你會發現這幾套都是垃圾~~~
可是在大家便利使用的背後,誰想過自己開發一套這樣強大的程式的可行性?
很多人會說,M$都做好啦~~Windows內建了都可以用阿~~~
那還要自己寫,不是很沒意義嗎?
但有多少人更深一層想過,M$的遠端桌面這麼強,為何只有XP以後才有內建?
又為何只有Server版才提供多人連線?
遠端桌面能夠設定的選項,怎麼這麼少?
這些功能做不到嗎?不是~~是故意不做的,要用,則另外找Citrix這家公司買~~
可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rminal_Services
簡單說,Citrix 這家公司專門開發遠端桌面系統,跟 M$ 長期合作,關係緊密到 M$ 提供它們閱讀 Source Code 的權限,雖然我打死也不會相信全部 Source Code 都能看,但能看到 M$ Windows 的 Source Code,其關係可想而知。
而事實上,M$ 的遠端桌面,也是 Citrix 提供的~~~
我怎麼看,越看越不舒服,怎麼看都是蛇鼠一窩的感覺,儘管東西超好用,但是感覺很差~~
而且,如果我只是希望能夠有電腦讓很多人同時透過遠端桌面使用,就因為這樣,我就必須另外花一萬多元買一套 Windows 2003 Server 嗎?
就算買了,一安裝、一執行,速度就是慢一截,人家 Windows 2003 Server,上面內建就有 DNS、DHCP、WINS、ADC...等,這些沒有一樣是我需要的,但是因為這些服務,整個慢掉,而我卻只是要多人遠端桌面的功能,這樣值得嗎?
那麼,「需要」是否是需要的?
這些問題,常常一提出之後,許多人都會說,做這個沒有意義啦~~~人家都做好了~~~
又或者會說,做這個沒創意啦~~~
甚至會有更多人說,這個人家都有啦,直接用就好了,做它幹嘛?
可是我認為,「需要」的定義在於,你有沒有掌握住技術,一旦你掌握了技術,不做都沒關係。
但只要你一天沒有技術,人家就可以吃定你。
網路芳鄰本身是M$的東西,在5~10年前,我直覺會認為,Windows用網芳,FreeBSD/Linux用NFS很天經地義,再不然,FTP也很方便阿~~~
Samba出來後,全世界多少台Linux,多少台UNIX安裝、使用它?
Samba是沒有意義的軟體嗎?
遠端桌面很好用,好用到大概沒有其他遠端控制程式可以比它更強大了,我不曾看過任何一套遠端遙控程式,可以提供到
1.連線加密
2.網路頻寬使用低
3.畫面流暢
4.可直接複製貼上,包括文字、檔案
5.幫你連線好網路磁碟
6.幫你連線好網路印表機
7.能在登出後以背景繼續執行程式
8.能夠直接播放媒體檔案
9.Windows Server能夠多人同時連線使用
10.直接使用Windows帳戶管理
11.可依需要自行設定解析度
也許很多人會說,VNC很好阿~~pcANYWHERE很好阿~~~
但是你真正使用遠端桌面後,你會發現這幾套都是垃圾~~~
可是在大家便利使用的背後,誰想過自己開發一套這樣強大的程式的可行性?
很多人會說,M$都做好啦~~Windows內建了都可以用阿~~~
那還要自己寫,不是很沒意義嗎?
但有多少人更深一層想過,M$的遠端桌面這麼強,為何只有XP以後才有內建?
又為何只有Server版才提供多人連線?
遠端桌面能夠設定的選項,怎麼這麼少?
這些功能做不到嗎?不是~~是故意不做的,要用,則另外找Citrix這家公司買~~
可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rminal_Services
簡單說,Citrix 這家公司專門開發遠端桌面系統,跟 M$ 長期合作,關係緊密到 M$ 提供它們閱讀 Source Code 的權限,雖然我打死也不會相信全部 Source Code 都能看,但能看到 M$ Windows 的 Source Code,其關係可想而知。
而事實上,M$ 的遠端桌面,也是 Citrix 提供的~~~
我怎麼看,越看越不舒服,怎麼看都是蛇鼠一窩的感覺,儘管東西超好用,但是感覺很差~~
而且,如果我只是希望能夠有電腦讓很多人同時透過遠端桌面使用,就因為這樣,我就必須另外花一萬多元買一套 Windows 2003 Server 嗎?
就算買了,一安裝、一執行,速度就是慢一截,人家 Windows 2003 Server,上面內建就有 DNS、DHCP、WINS、ADC...等,這些沒有一樣是我需要的,但是因為這些服務,整個慢掉,而我卻只是要多人遠端桌面的功能,這樣值得嗎?
那麼,「需要」是否是需要的?
2006年5月29日
Cygwin~找 code 惡搞 Windows 的好東西~
玩 Windows 的人恐怕沒聽過 Cygwin 這鬼東西,
不過玩 Linux 的人大概多少都會有耳聞~~
許多玩 Linux 的人都會想到,
Linux 上有許多好程式,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Windows 上使用,
又或者,Linux 上開發的程式,能不能以最少量的修改就在 Windows 上使用~~
說到這裡,不免要奉勸看到文章的資工人,
M$ 的好~有目共睹,但 M$ 的專制~也是有目共睹的,
當哪天老闆說:「把系統轉到 Linux、SunOS 上,有客戶需要~~」,
你就知道哭這個字怎麼寫了~~~
回正題,Linux 的程式要轉到 Windows 上,
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因此有了許多的方案出現,
以最正式、最正統的方案來說,就是 Java 了~~
不過顯然很多人聽到 Java 就沒力,又慢、又爛、還要重學.... :(
而 C/C++,則出現了兩個方案,一個就是 Cygwin,另一個則是 MinGW,
Cygwin 的目標是,將 Linux 的環境移植到 Windows 上,
環境移植了,程式自然好辦,所以成果不錯,缺點是速度較慢~~
MinGW 則有遠大的抱負,要將 Linux 上的 API 在 Windows 上重現,
目前進度不錯,不少程式都能順利轉移,但發展沒有 Cygwin 快速,
優點是,速度原則上跟 win32 的應用程式一樣~~
DevC++ 就是用 MinGW 的 GNU C 來編譯軟體,
出來的程式也都算是 MinGW 的程式~~~
如果在開發階段就考慮到跨平台的問題,
以 C/C++ 來說,wxWidgets 大概是不錯的選擇,
wxWidgets 以 Linux 上的 GUI 函式 GTK 為基礎,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同時開發相同的 API,
因此 wxWidgets 的 API 在 Windows 和 Linux 都相同,
可以說除了 Compile 的動作之外,和 Java 頗相似~~
而 .NET Framework 在近年頗紅,但不幸的,它的跨平台只跨 Windows,
有一群瘋子,便在 Linux 上開發的 .NET 的 Porject,
名稱叫做「MONO」,其目標是,
能夠完全相容 .NET Framework,且能在 Linux 上執行,
目前成果也不錯,實做出了大部分的 .NET API,
一般的 .NET 應用程式都可以透過它直接執行,
而 MONO 也提供了自己較獨特的 API 以及 Compiler,
同時,MONO 也開發了 Windows/Linux 的版本供使用,
可以說是目前前景最看好了 Project,
原理上和 Java 相同,但速度卻比 Java 快得多,至少 GUI 部份很讓人滿意。
而這次,我又幹了什麼.........
我們實驗室大都利用一個稱之為 cscope 的軟體來 trace code,
這個程式搭配編輯軟體,可以透過搜尋,
直接找到 function 在哪個檔案的哪一行,
可以說是非常的方便,但是很可惜,它是 Linux 的程式,
我為了它,必須要連到學校的 Linux 機器,
有時候機器被鎖卡,有時候學校斷線,此時就只能自己哭了~~
因此我就稍微用「cscope」「win32」找 google 大神幫幫忙,
很順利的出現了,可惜的是,在 Windows 上沒有能夠搭配的編輯軟體,
這時搭配 Cygwin,裝個 joe,Linux 環境重現~~~
也順利的繼續我的 Trace 之路~~~
另外,這算是最後的備註吧~~
Linux 上的壓縮檔,在 Windows 上用 WinRAR 解壓縮時,
經常都會發生檔案錯誤的問題,往往跟你說是否覆蓋檔案,
蓋了~~就死了~~~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原因是出在 link 上,
用 Windows 的說法就是「捷徑」,
Linux 上的捷徑基本上到了濫用的地步了,
到處都是捷徑,WinRAR 似乎不大認得 Linux 的捷徑,
或者說 Windows 和 Linux 的捷徑格式不同,
不論如何,結果就是「檔案錯誤」..........
而 Cygwin 裡面的 tar 則很方便,它能夠在解壓縮時,
幫你轉成 Windows 的捷徑,錯誤統統消失,檔案一切正常~~
使用方法和在 Linux 上相同~~~
不過玩 Linux 的人大概多少都會有耳聞~~
許多玩 Linux 的人都會想到,
Linux 上有許多好程式,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Windows 上使用,
又或者,Linux 上開發的程式,能不能以最少量的修改就在 Windows 上使用~~
說到這裡,不免要奉勸看到文章的資工人,
M$ 的好~有目共睹,但 M$ 的專制~也是有目共睹的,
當哪天老闆說:「把系統轉到 Linux、SunOS 上,有客戶需要~~」,
你就知道哭這個字怎麼寫了~~~
回正題,Linux 的程式要轉到 Windows 上,
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因此有了許多的方案出現,
以最正式、最正統的方案來說,就是 Java 了~~
不過顯然很多人聽到 Java 就沒力,又慢、又爛、還要重學.... :(
而 C/C++,則出現了兩個方案,一個就是 Cygwin,另一個則是 MinGW,
Cygwin 的目標是,將 Linux 的環境移植到 Windows 上,
環境移植了,程式自然好辦,所以成果不錯,缺點是速度較慢~~
MinGW 則有遠大的抱負,要將 Linux 上的 API 在 Windows 上重現,
目前進度不錯,不少程式都能順利轉移,但發展沒有 Cygwin 快速,
優點是,速度原則上跟 win32 的應用程式一樣~~
DevC++ 就是用 MinGW 的 GNU C 來編譯軟體,
出來的程式也都算是 MinGW 的程式~~~
如果在開發階段就考慮到跨平台的問題,
以 C/C++ 來說,wxWidgets 大概是不錯的選擇,
wxWidgets 以 Linux 上的 GUI 函式 GTK 為基礎,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同時開發相同的 API,
因此 wxWidgets 的 API 在 Windows 和 Linux 都相同,
可以說除了 Compile 的動作之外,和 Java 頗相似~~
而 .NET Framework 在近年頗紅,但不幸的,它的跨平台只跨 Windows,
有一群瘋子,便在 Linux 上開發的 .NET 的 Porject,
名稱叫做「MONO」,其目標是,
能夠完全相容 .NET Framework,且能在 Linux 上執行,
目前成果也不錯,實做出了大部分的 .NET API,
一般的 .NET 應用程式都可以透過它直接執行,
而 MONO 也提供了自己較獨特的 API 以及 Compiler,
同時,MONO 也開發了 Windows/Linux 的版本供使用,
可以說是目前前景最看好了 Project,
原理上和 Java 相同,但速度卻比 Java 快得多,至少 GUI 部份很讓人滿意。
而這次,我又幹了什麼.........
我們實驗室大都利用一個稱之為 cscope 的軟體來 trace code,
這個程式搭配編輯軟體,可以透過搜尋,
直接找到 function 在哪個檔案的哪一行,
可以說是非常的方便,但是很可惜,它是 Linux 的程式,
我為了它,必須要連到學校的 Linux 機器,
有時候機器被鎖卡,有時候學校斷線,此時就只能自己哭了~~
因此我就稍微用「cscope」「win32」找 google 大神幫幫忙,
很順利的出現了,可惜的是,在 Windows 上沒有能夠搭配的編輯軟體,
這時搭配 Cygwin,裝個 joe,Linux 環境重現~~~
也順利的繼續我的 Trace 之路~~~
另外,這算是最後的備註吧~~
Linux 上的壓縮檔,在 Windows 上用 WinRAR 解壓縮時,
經常都會發生檔案錯誤的問題,往往跟你說是否覆蓋檔案,
蓋了~~就死了~~~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原因是出在 link 上,
用 Windows 的說法就是「捷徑」,
Linux 上的捷徑基本上到了濫用的地步了,
到處都是捷徑,WinRAR 似乎不大認得 Linux 的捷徑,
或者說 Windows 和 Linux 的捷徑格式不同,
不論如何,結果就是「檔案錯誤」..........
而 Cygwin 裡面的 tar 則很方便,它能夠在解壓縮時,
幫你轉成 Windows 的捷徑,錯誤統統消失,檔案一切正常~~
使用方法和在 Linux 上相同~~~
2006年5月26日
看code新選擇~Visual C++ 2005 Express
最近這一個半月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幾乎都在看u-boot的code,u-boot是一套功能強大的開機程式,它支援包括PC、PowerPC、一堆ARM...等平台的開機,而且也能夠支援包括Linux、NetBSD、FreeDOS...等多種作業系統開機,甚至也支援單一Application的開機動作,加上它本身即支援網路功能、RS-232...等,如果能夠把它研究透徹,應該會是非常有幫助的事情,這樣的話,未來自己修改開機程式是有可能的。
而看code,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寫code的往往都是瘋子,寫高深code的人,則根本是變態,這次的看code之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為了短短5行code,找同學幫忙(三種中的call-out... = =)的情況下,兩個人看了2個小時才看懂.... = =
而看code這麼痛苦的事情,我們往往希望有個很好用的文字編輯軟體可以協助我們看code,我個人頗為偏激,不喜歡盜版軟體,以我使用的經驗來說,UltraEdit算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最新的版本,連折疊功能都有,唯一的缺點就是........它要錢......而且不是永久更新,只能更新一次,例如從9.x->10.x,我怎麼會知道,因為我有註冊.........不過新版的我依然沒辦法用,還是要花錢,加上NB、PC只能灌在一台上,因此我漸漸的也不大用了。
而免費的文字編輯軟體,以我所瞭解的、有在使用的有三套,分別是PSPad、Crimson Editor、Notepad++。
這三套各自有各自的優點,也都有各自的缺點,沒有一套文字編輯軟體能夠稱得上完美無缺。
M$的Visual系列開發工具,一直都是以視覺化、便利性著稱,它的IDE可以說是程式開發工具的極致展現,從視覺化的拉視窗模組,點兩下元件直接編輯相對應程式段,輸入function後自動列出支援的method...等,讓寫程式便得簡單、方便、快速。
近幾年,可能是競爭激烈,又或者是技術成熟,M$少見的好心,從一開始釋放 C++ 2003 .NET Toolkit,到現在的 Visual C++ 2005 Express,讓我們可以免費使用到M$的Compiler、甚至是IDE環境,儘管功能沒有Visual Studio 2005強大,儘管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大家使用Visual Studio 2005,但...這真的是M$少數善心的表現。
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突然閃現,既然有這麼好用的IDE免費提供,拿來當文字編輯器看code怎麼樣.....
於是乎,我就安裝啦~但此時內心想的是,嘿嘿~~不知道拿來看code的效果如何,應該大部分功能都不能用,不知道能用的功能有多少~~
結果這兩天試用Visual C++ 2005 Express看u-boot code的結果,感覺還不錯,儘管只能拿來看code,但是文字編輯部份的折疊功能非常讚,且中文支援一級棒,雖然沒有更細緻的應用它,我認為搭配了自訂命令列之類的功能,應該可以增加它的附加價值。
就結果上來說,算是值得推薦的~~~
而看code,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寫code的往往都是瘋子,寫高深code的人,則根本是變態,這次的看code之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為了短短5行code,找同學幫忙(三種中的call-out... = =)的情況下,兩個人看了2個小時才看懂.... = =
而看code這麼痛苦的事情,我們往往希望有個很好用的文字編輯軟體可以協助我們看code,我個人頗為偏激,不喜歡盜版軟體,以我使用的經驗來說,UltraEdit算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最新的版本,連折疊功能都有,唯一的缺點就是........它要錢......而且不是永久更新,只能更新一次,例如從9.x->10.x,我怎麼會知道,因為我有註冊.........不過新版的我依然沒辦法用,還是要花錢,加上NB、PC只能灌在一台上,因此我漸漸的也不大用了。
而免費的文字編輯軟體,以我所瞭解的、有在使用的有三套,分別是PSPad、Crimson Editor、Notepad++。
這三套各自有各自的優點,也都有各自的缺點,沒有一套文字編輯軟體能夠稱得上完美無缺。
M$的Visual系列開發工具,一直都是以視覺化、便利性著稱,它的IDE可以說是程式開發工具的極致展現,從視覺化的拉視窗模組,點兩下元件直接編輯相對應程式段,輸入function後自動列出支援的method...等,讓寫程式便得簡單、方便、快速。
近幾年,可能是競爭激烈,又或者是技術成熟,M$少見的好心,從一開始釋放 C++ 2003 .NET Toolkit,到現在的 Visual C++ 2005 Express,讓我們可以免費使用到M$的Compiler、甚至是IDE環境,儘管功能沒有Visual Studio 2005強大,儘管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大家使用Visual Studio 2005,但...這真的是M$少數善心的表現。
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突然閃現,既然有這麼好用的IDE免費提供,拿來當文字編輯器看code怎麼樣.....
於是乎,我就安裝啦~但此時內心想的是,嘿嘿~~不知道拿來看code的效果如何,應該大部分功能都不能用,不知道能用的功能有多少~~
結果這兩天試用Visual C++ 2005 Express看u-boot code的結果,感覺還不錯,儘管只能拿來看code,但是文字編輯部份的折疊功能非常讚,且中文支援一級棒,雖然沒有更細緻的應用它,我認為搭配了自訂命令列之類的功能,應該可以增加它的附加價值。
就結果上來說,算是值得推薦的~~~
2006年5月24日
慈濟之我見
剛剛在網站上閒逛,赫然看到一篇關於慈濟的貶文,因為網站不是很正式的網站,就不貼啦,不過文章也是轉貼的,應該很容易找到~~
二技時,因為想著之後社團經驗好看,因此參加了學校的慈青社,不過一直到畢業,都感覺十分的格格不入。
有許多小地方讓我對慈濟的感覺變得不是很好,像是每次開會時,都要對著上人的照片拜三下,就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他死了嗎!?沒死~~那為啥要用黑白照片?又為何要拜三下?他又不是神~~
此外,我在參加文書營時,到了某個精舍,內部裝潢之華麗,大家爭相拍照,我的感覺是,為何要弄得這麼富麗堂皇?
某某師姑新裝潢房子,就借她家辦簡單的晚餐會,然後大家感謝她,這是炫耀嗎!?
當兵時,在台北榮家,每個月慈濟都會來一次,有一次來,辦了個慶生會,結果是把一些人的小孩找上去表演,表演跆拳道、小提琴...等,為啥是小提琴?為啥是跆拳道?這是炫耀嗎!?
回到二技時,因為我是先當兵再念二技,當時師姑們希望我們一起去訪視老人,我去了一次,回來之後問我們感想,人人都要回答,我說:「這些人情況都不錯,比我在榮家時看到的好。」瞬間場面大冷~~~
後來我在想,是不是她們其實是希望聽到一些像是「我看了頗感動」、「我看了發現生命的可貴」、「我看了更瞭解助人的重要」...芸芸~~~
她們又一直希望我能夠去花蓮,買件藍色制服,儘管我說,我都要畢業了,到時候慈青制服也不能穿啦,到時再買慈濟制服也一樣阿~~結果是換個人來遊說,最後好幾個一起來~~
最後我是拉了個一樣沒買的同學進來,然後慢慢離開才脫身~~ = =||
另外,她們會一直希望我們能參加醫院這類社工活動~~~
我個人的感覺啦~~~
「助人」是自己認知的,不是別人認同的,在我加入慈青前,我希望我能夠在慈青中展現電腦才能,幫忙弄弄電腦、教教電腦之類的,結果發現根本沒有~~~
而且我接觸Open Source很長時間了(自FreeBSD開始,有6年了吧~~),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夠為Linux、FreeBSD或是Open Source的軟體盡一分心力,或者甚至自己寫個軟體Open出去,應該都是「助人」的表現,為何到了慈濟,好像只有當志工才是助人呢?
最後我得到了結論,在慈濟中,要就是聰明人,要就是笨蛋、呆子。
聰明人又有兩種,一種是純粹想行善,隨便找個最大的慈濟,只做善事,其他一概不管~~
另一種聰明人,在慈濟中努力發展,當事業發展,把慈濟當公司工作一般~~
而笨蛋、呆子呢?
我認為是最大的一群,人家說感恩就跟著感恩,人家說捐錢就捐錢,人家說拜就跟著拜,完全不清楚狀況~~
而我,也許是家庭教育成功,總感覺格格不入,算是非常不適合慈濟的吧~~~
不過加入慈濟也有收穫低~~~
那就是得到了一個認知,我~~~唯一信奉的神,就是我~~~儘管有時會錯,但在被糾正前,我只相信我認知的是對的~~~
而宗教,正如前面所發過的,不過是另類的企業、政權,信不信由你,信了~~~不過表示不相信自己罷了~~~除非你是別有用心~~~
PS:儘管如此,不過看到大愛台主播、大愛台演員成了A片女主角,那種感受還是不同低說... :p
二技時,因為想著之後社團經驗好看,因此參加了學校的慈青社,不過一直到畢業,都感覺十分的格格不入。
有許多小地方讓我對慈濟的感覺變得不是很好,像是每次開會時,都要對著上人的照片拜三下,就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他死了嗎!?沒死~~那為啥要用黑白照片?又為何要拜三下?他又不是神~~
此外,我在參加文書營時,到了某個精舍,內部裝潢之華麗,大家爭相拍照,我的感覺是,為何要弄得這麼富麗堂皇?
某某師姑新裝潢房子,就借她家辦簡單的晚餐會,然後大家感謝她,這是炫耀嗎!?
當兵時,在台北榮家,每個月慈濟都會來一次,有一次來,辦了個慶生會,結果是把一些人的小孩找上去表演,表演跆拳道、小提琴...等,為啥是小提琴?為啥是跆拳道?這是炫耀嗎!?
回到二技時,因為我是先當兵再念二技,當時師姑們希望我們一起去訪視老人,我去了一次,回來之後問我們感想,人人都要回答,我說:「這些人情況都不錯,比我在榮家時看到的好。」瞬間場面大冷~~~
後來我在想,是不是她們其實是希望聽到一些像是「我看了頗感動」、「我看了發現生命的可貴」、「我看了更瞭解助人的重要」...芸芸~~~
她們又一直希望我能夠去花蓮,買件藍色制服,儘管我說,我都要畢業了,到時候慈青制服也不能穿啦,到時再買慈濟制服也一樣阿~~結果是換個人來遊說,最後好幾個一起來~~
最後我是拉了個一樣沒買的同學進來,然後慢慢離開才脫身~~ = =||
另外,她們會一直希望我們能參加醫院這類社工活動~~~
我個人的感覺啦~~~
「助人」是自己認知的,不是別人認同的,在我加入慈青前,我希望我能夠在慈青中展現電腦才能,幫忙弄弄電腦、教教電腦之類的,結果發現根本沒有~~~
而且我接觸Open Source很長時間了(自FreeBSD開始,有6年了吧~~),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夠為Linux、FreeBSD或是Open Source的軟體盡一分心力,或者甚至自己寫個軟體Open出去,應該都是「助人」的表現,為何到了慈濟,好像只有當志工才是助人呢?
最後我得到了結論,在慈濟中,要就是聰明人,要就是笨蛋、呆子。
聰明人又有兩種,一種是純粹想行善,隨便找個最大的慈濟,只做善事,其他一概不管~~
另一種聰明人,在慈濟中努力發展,當事業發展,把慈濟當公司工作一般~~
而笨蛋、呆子呢?
我認為是最大的一群,人家說感恩就跟著感恩,人家說捐錢就捐錢,人家說拜就跟著拜,完全不清楚狀況~~
而我,也許是家庭教育成功,總感覺格格不入,算是非常不適合慈濟的吧~~~
不過加入慈濟也有收穫低~~~
那就是得到了一個認知,我~~~唯一信奉的神,就是我~~~儘管有時會錯,但在被糾正前,我只相信我認知的是對的~~~
而宗教,正如前面所發過的,不過是另類的企業、政權,信不信由你,信了~~~不過表示不相信自己罷了~~~除非你是別有用心~~~
PS:儘管如此,不過看到大愛台主播、大愛台演員成了A片女主角,那種感受還是不同低說... :p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