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2日

Regular Expression對中文Unicode的支援

最近寫電視節目表擷取程式,發現最大問題在於中文擷取,對於如何框定中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目前我常見的方法是利用「>(.*)」類似這樣的方法來做,可是效果很差,尤其遇到有些沒斷行的網頁,完全無法判斷(.*的判斷準則是斷行),因此在想要如何在RegEx上對中文進行判斷。
聽說有學校有學長會RegEx,當然先去問他,可是很不幸的,他並沒有相關的經驗,一提到就覺得很難搞得樣子,最後他說透過ASCII的方式,用16進位的範圍來判斷,方法很基本,可是我在想,應該不能適用在Unicode或UTF-8吧... :(
上網找之後,發現還是可以的,但是要使用Unicode的作法,最後很不幸的,在php上的作法和學長提的類似,不過能夠達成任務,就相當不錯。
以下是打的心得:
==========================================================
Regular Expression對中文Unicode的支援:

目前Unicode已經是主流,看ASCII的反而不實用了~

regex目前我會用到的,大概就是 Java 和 php,
要在 Java 上用 regex 抓出中文,如下:
Matcher matcher = Pattern.compile("\\p{InCJKUnifiedIdeographs}").matcher(字串);
while( matcher.find() )
{
String 一個中文字 = matcher.group();
}

這邊要解釋「\\p{InCJKUnifiedIdeographs}」:
在 Unicode 中,有針對各個編碼區塊做分類,它的列表可以參照下面的檔名:

Unicode 3.2 的列表:
http://www.unicode.org/Public/3.2-Update/Blocks-3.2.0.txt

Unicode 4.1.0 的列表:
http://www.unicode.org/Public/4.1.0/ucd/Blocks.txt

Unicode 5.0 的列表
http://www.unicode.org/Public/5.0.0/ucd/Blocks.txt

這個表裡面列出了統一碼區塊名和相對應的 Unicode 區段,
而其中的「CJK Unified Ideographs」就是我們的中文字區段(看名稱,應該包含日文、簡體、韓文),
而在 RegEx 中,可以透過「\p」來指定這個統一碼區塊名,
透過指定它,找出相對應的文字範圍,Java 就是這樣做的。

至於細節,可以參考:
http://www.javaworld.com.tw/confluence/display/J2SE/Regular+Expression's+Unicode+support
http://java.sun.com/j2se/1.4.2/docs/api/java/util/regex/Pattern.html

至於 php,php 的 PCRE RegEx function,它使用 PCRE 套件(原本用於 perl,移植到 php),
PCRE 的 \p 並無法支援「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在 PCRE 的套件下,要能夠擷取出 Unicode,常見的作法有兩種:
1.
使用 \u 來指定 Unicode 的碼,可惜 php 的 PCRE 不支援

2.
使用 \x 來指定 Unicode 的碼,這個沒問題
參考網頁:
http://tw.php.net/manual/tw/reference.pcre.pattern.modifiers.php

原文:
=================================================================
Spent a few days,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to create a pattern for Unicode chars, using the hex codes. Finally made it, after reading several manuals, that weren't giving any practical PHP-valid examples. So here's one of them:

For example we would like to search for Japanese-standard circled numbers 1-9 (Unicode codes are 0x2460-0x2468) in order to make it through the hex-codes the following call should be used:
preg_match('/[\x{2460}-\x{2468}]/u', $str);

Here $str is a haystack string
\x{hex} - is an UTF-8 hex char-code
and /u is used for identifying the class as a class of Unicode chars.

Hope, it'll be useful.
=================================================================

它使用「/xxx/u」,在最後加上「u」,以這方式支援 UTF-8,
而在「/xxx/」內部,使用「[\x{2460}-\x{2468}]」來框出 Unicode 的統一碼範圍,
而要使用類似方式來應用在中文,就非常容易了,
如前面所述,看看 Blocks 的內容,
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的統一碼範圍在 4E00..9FFF

答案揭曉~~

下面來個 php 的範例:
=================================================================
#!/usr/bin/php -q
$a = "def:123:這是:AB=你好!";
$pattern = '/123:([\x{4e00}-\x{9fff}]+):[A-B]*/u';
preg_match($pattern, $a,$match);
echo $match[0];
?>
=================================================================

可以得出
=================================================================
123:這是:AB
=================================================================

2007年2月26日

台灣高鐵很糟嗎?

剛剛看了Discovery介紹韓國的KTX高速鐵路,接著就上網查了查關於台灣高鐵的消息。

說到台灣高鐵,大家都知道這是日本第一次輸出新幹線,全世界都非常關注,而日本方面也非常謹慎,可以說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大事。

關於新幹線,我們可以看Wiki新幹線的介紹,而且我們可以從最早的新幹線0系開始看每個系列的介紹。

近年新幹線的主流是700系列,日本自己目前用的最新車款,是700改良型N700,輸出台灣的是700改良型700T,因此說起來,700T的確是目前最新的款式,並不存在「賣舊貨」的道理。

而且事實上,日本的新幹線列車使用時間都很長,經典的新幹線0系從1964年開始服役,直到1999年才全線退出,其他新幹線系列有不少也都在服役中,並不是N700出來了,就全日本新幹線都換N700,因此這次出口的700T,並不遜色於日本自己在用的車子。

再提一次,車子相關介紹可以看Wiki新幹線

再來我們可以看chinshen在MyAV視聽商情報網的發文

chinshen本身在台灣高鐵工作,他的發文中有對台灣高鐵被質疑的幾個部份給予回應。

一般對高鐵的質疑,
第一點屬官商勾結,廠商得利,我對這點實在沒太大興趣,不過chinshen有對這部份進行篇幅不少的說明,主要是說,台灣高鐵屬BOT,政府並沒有大手筆的出資救急,政府有做的,只有「借貸」和「投資」,另外他也提到有趣的一點,全世界的高速鐵路,除了自設計、自產的原始國德、法、日之外,沒有一國是不追加款項、不工程延宕的,台灣高鐵已經是追加款最少,工程延宕最少的了。
第二點屬日、歐混血,chinshen也提出了說明,台灣的新幹線,機電系統都是日本新幹線興建的,沒有所謂日、歐混血,會引起爭議的原因在於,日本的新幹線並沒有使用太多的自動化系統,主要是靠駕駛和車長來負責,歐美則用自動化系統來協助管理,像是有防止駕駛睡著等自動化的措施,在台灣高鐵訂立合約時,就要求要使用這樣的系統,在台灣,是日規系統和歐規自動化系統都有的,有雙層的防護措施,而對於自動化系統,合約中就定好日本新幹線必須要將機電整合做好。
第三點屬換系統,很多人質疑原本用法國的系統,為什麼後來改用日本的,也是因為這樣造成日、歐混血的嗎?chinshen提出了簡單的說明,在一開始的時候,日本新幹線和法國TGV提出的金額都是1500億元,而且日本新幹線提供500型的車子。
後來日本重提金額,日本提出金額改為1000億元,而且日本新幹線提供新型的700型車子。
正常人當然都會改選日本新幹線,因此台灣高鐵後來改使用日本新幹線也是合情合理的,現省500億,誰不幹阿?而後來法國TGV要求求償50億,當然付阿,省的錢是求償的10倍耶。

而且目前參與興建的廠商,這些公司、這樣的組合,事實上是台灣工程建設的第一首選了,事實上要換其他營造商,可能也沒什麼選擇,畢竟台灣有能力的營造商,屬得出來的就是他們幾家了。

看到最後,還會認為台灣高鐵差嗎?
我個人對高鐵,唯一有點意見是價格,畢竟沒有人會對價格沒有意見的,不過話說回來,我沒有經常南下的需要,事實上放假時,連家門都很少外出,但看了chinshen的解釋,我對台灣高鐵是非常有信心的。

2007年2月25日

沒啥好說,一個煩字~

隨著放假日快結束,論文又非常懶得進行,到現在都找不到題目卻煩得沒心思,就知道問題不小了~
剛剛在google和Flickr申請了相簿,以後大頭照改放到google(又或者Flickr目前不確定),如此一來,在寫些心得文之類的時候,也可以放圖片上去(夠有心的時候)。

這幾天,硬要說工作,在很懶的同時,對MythTV進行調配,目前狀況已經很不錯了,算是基本功能齊備,在延伸功能了,目前幾個主要的問題是:
1.電視卡的電視,畫質實在爛,目前我是懷疑家裡線分得太兇,線材不好訊號太差,目前打算加個強波器試試看,因為畫質很糟,這是沒人用它看電視的最大問題,老爸說過「電腦的電視畫面感覺比較差的樣子」,一句話道盡我的無言。
2.電視卡的電視,音質爛阿~
這跟前面那點很相似,電視卡的音質不好,我目前還無力解決它,先看看用強波器畫質有沒有改善再說吧。
3.節目表問題,目前節目表的問題是,我可以得到節目表的訊息,可是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設定它是重播或首播?

2007年2月20日

Java與Debian

以往在Linux或FreeBSD上安裝Java,簡直就是自找麻煩,尤其是在Debian上~~~

話說Debian有嚴重的License情節,相關訊息可以參考Debian 和 Mozilla® 在 Firefox 的 LOGO 和 名稱 上的爭議

而在FreeBSD上,情況有些類似,但是更可憐,因為FreeBSD不是Linux,Sun沒有提供FreeBSD版的Java,雖然Sun的Java有提供Source Code,但必須同意不同的License規範,其中一點,就是「不能散佈」。
所以FreeBSD從Java 2(Java 1.2)開始,就無法使用了,終於有一小群人看不下去了,他們維護FreeBSD Java的patch,一開始提供patch,後來將patch過的Java送Sun審查,在Java 2(Java 1.3.1)終於過了,也因此有了自Java 1.1後的第一個FreeBSD Java公開套件。
爾後陸續提供新版patch,也陸續提供較新版本的套件,目前FreeBSD提供的最新版本是Java 5(Java 1.5.06),而Sun的最新版Java則是Java 5(Java 1.5.11),測試版則有Java 6(Java 1.6)了......... :(

前面說到Debian有嚴重的License情節,也因為License的問題,因此Debian始終沒有把Java做成套件放入APT tree當中。

現在Java的授權改了,因此我們終於可以在Debian裡面,直接用套件安裝Java了~~

至於寫這篇的原因,除了解釋前面一大堆之外,最重要的是,網路上很多關於Debian安裝Java的資訊都舊了,但是FAQ還是非常多,多到淹沒了新的消息。
如果你想在Debian上安裝Java,到google一查,你很容易看到下面這個步驟:
1.安裝java-package
2.執行fakeroot make-jpkg jre-xxxxxxx.bin

*警告*
~這個方法是舊的~

現在方便、快速、無負擔的方法是:
1.修改/etc/apt/sources.list,在原本的deb ooxxooxx testing main最後面加上non-free,類似如下:
deb http://ftp.tw.debian.org/debian/ etch main non-free
deb-src http://ftp.tw.debian.org/debian/ etch main non-free

2.更新APT,執行apt-get update

3.進aptitude,搜尋sun並安裝,套件有sun-java5-fonts、sun-java5-jdk(或sun-java5-jre)、sun-java5-plugin,其他讓它自己相依安裝即可。

詳細的訊息可以參閱:
https://jdk-distros.dev.java.net/debian-dev.html

中樂透與捐錢

在去年年底的最後一期大樂透,獎金上看8億,大家都在買,我也就很入境隨俗的買了兩組號碼。

開獎後,我在生日的當天對獎了,也許是因為生日手氣特別旺吧,很有中獎的感覺,結果真的給我中了4個號碼~~

儘管在對的過程告訴自己,4個已經不得了了,都沒中過這麼多號碼,但是在查獎金時,還是一直在難過為何不多1,2個號碼,獎金可是差了10倍、百倍、千倍的耶~~

4個號碼有多少錢呢?這次中的人特別多,均分下,只有不到3500元。
領錢時更發現,扣完稅金,只剩下29xx元..... :(

不過不論如何,當時就許下,這錢是多少該捐一點出來,然後買電腦機殼,捐多少?那就捐個1/10吧~~因此我就想,捐個300左右吧~~

說到捐錢,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寫過,我對慈濟這種捐錢的單位實在很不以為然,希望大家捐錢,可是可以蓋金舍、蓋醫院、蓋學校,出發點也許不非常壞,但也沒有好到什麼程度,況且我對他們「做善事」的認知實在不非常喜歡,為什麼到醫院做義工或者捐大錢才是做「做善事」?
我今天寫個軟體,把它OpenSoruce出去,這不是「做善事」嗎?
結論是,「做善事」在乎一心,心裡認為是做善事,那就是善心的表現。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我就在想,要捐給誰?雖然只有300元.....
後來想想,捐給一些寫軟體的團體好了,而這件事,就這樣擱著了~~

到了剛剛,看到Java,想到FreeBSD上的Java,剛好給我看到捐款的按鈕,我想到了這件事,就給它按下去了,因此最後這300元(US10$),就用信用卡給了FreeBSD Foundation。

許多人在中獎之後,都會捐錢,然後都會捐給社福團體或宗教。
許多人在做善事時,也都會找社福團體或宗教當義工。
並不是說這些團體不好,但是我覺得,身為資訊人,很多電腦社團也很可憐,沒電腦、沒設備、沒人力,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將錢捐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寫出更好的軟體讓大家用。
而且說起來,身為資訊人、網路一族,去做義工太吃力,扛東西扛不動、揹老伯伯揹不動、跑個腿說不定還中暑,與其做這些和自身優勢相異的「善事」,不如發揮所長,盡情的寫程式,把程式貢獻給大家,這.....也是善心的表現吧~

2007年2月9日

boot from floppy image and CD iso

經過了長久的探尋,它出現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把軟碟機從桌上型PC移除,可是始終無法如願,就是因為找不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當機後重灌和還原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

不過因為晚了,之後再整理整理po出,可以先說的是,關鍵在grub和isoemu。

FON bridge mode GoGoGo(簡易&細節詳細說明)

原文po在Taiwan FON社群,直接轉啦~~

因為有回覆說看不大懂,因此另外發個簡易說明的版本。

首先回應幾個回覆時問的:
1.
它並沒有修改任何的Firmware,而且,直接給Firmware看似簡單,但其實更危險,一個不小心就是車毀人亡。
如果是直接把Firmware刷掉的話,能做的事情,就不僅僅只是bridge了,可以直接裝一些人家編譯好的套件,像是ftp、nfs、samba....等,我個人是對BT和eMule比較有興趣的,不過還沒有仔細查有沒有人有放。

2.
我個人是覺得,傳輸效率應該沒有差別的,因為硬體相同,也沒有額外加上參數,因此我不認為傳輸效率會有差別。

3.
我目前對FON的wpa設定還有FON的FON_AP(開放的那個連線)的設定並不熟悉,因此目前提供的檔案,並沒有支援wpa設定,FON_AP雖然看得到,但是並不能使用。
如果您是一個「極度有善心」,或者您覺得「沒有wpa認證,這樣的無線網路安全性不夠」,完全不能接受的話,請先不要用。

下面,我就把一堆廢話拿掉,僅把修改加入bridge mode的部份寫出來:

1.
先把FON的SSH功能打開。
為了簡化說明,作法就不詳述了,earlreco大大有po了,網路上用La Fonera和ssh來搜尋,也可以找到一堆

2.
登入FON,並執行下面指令來編輯script檔案。
vi /tmp/test.sh

3.
將script內容寫入(可以用貼的,或自己用手打)後存檔離開。
先按i或a,讓vi進入(變成)編輯模式
貼上(key入)下列內容(「=」請自動略過,「xxx」請自己改成自己要的wep key)
===================================================
#!/bin/ash
echo "Setting up LAN bridge"
# 將 DHCP server 和 DHCP client 停止
/usr/bin/killall dnsmasq
/usr/bin/killall -9 udhcpc

# 建立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br br0
/usr/sbin/brctl stp br0 off
/usr/sbin/brctl setfd br0 0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設定清除
/sbin/ifconfig eth0:1 down
/sbin/ifconfig eth0 0.0.0.0
/sbin/ifconfig ath1 0.0.0.0

# 啟動 bridge interface
/sbin/ifconfig br0 up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加入到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if br0 ath1
/usr/sbin/brctl addif br0 eth0

# 設定 bridge interface 的 IP(udhcpc為DHCP / ifconfig為手動)
/sbin/udhcpc -i br0 -R # get new IP via dhcp
#/sbin/ifconfig br0 192.168.0.103 # static IP

# 設定防火牆, 允許 bridge interface 的 Input / Output
iptables -A INPUT -i br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o br0 -j ACCEPT

# add bridge to hostapd.conf and restart hostapd (allows to use WPA)
# 原指令為執行 hostapd 來啟動 ath1 的 AP
# 改為直接用 iwconfig 來啟動
# 因為 hostapd 不熟不清楚設定,hostapd 能支援 wpa...等認證
[ `grep -c bridge=br0 /tmp/hostapd.conf` = "0" ] && echo bridge=br0 >> /tmp/hostapd.conf
/usr/bin/killall killall hostapd
#/usr/sbin/hostapd -B /tmp/hostapd.conf
/usr/sbin/iwconfig ath1 essid HOME mode Master key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麻煩請自己取,共26位)

# restart public SSID (doesn't work!)
# 重新啟用 FON 的開放連線, 不確定能否使用, 看起來是不能
/sbin/ifdown hotspot
/sbin/ifup hotspot
===================================================

4.存檔離開並修改權限並執行看看
先按幾下「ESC」鍵,然後按「Shift+:」切換vi成指令模式
輸入「wq」存檔離開
chmod 755 /tmp/test.sh
/tmp/test.sh

5.用無線網路連看看(連HOME),然後自行判斷是否是bridge模式。
判斷方式,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IP分享器上面,應該會拿到一個IP分享器的IP。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ADSL上面,應該會拿到一個真實IP。
如果你的FON是接在區域網路,需要自己設IP,將會發現FON不會分配任何IP(出現這是有限能力的網路)。

6.確定已經成為bridge模式了,執行下面指令讓FON開機時能自動執行。
mv /tmp/test.sh /etc/init.d/N15bridge

7.重新開機,確定它已經能開機自動動作。
reboot

2007年2月4日

MythTV EPG GoGoGo

最近這幾週,MythTV的EPG終於搞定了,我也有po文在摩托學園的share版了,這邊將原文直接轉貼啦~ :p

而目前發現,晚上12:00的節目表,可能會出現問題,看起來12:00的節目經常會空白的~~

.....................

發現到因為它有HTML的關係,會造成格式錯亂,我就不貼了,直接連結到摩托學園那邊去啦~~
Linux Media Center設置心得(MythTV)-MythTV EPG

FON bridge mode GoGoGo

話說前鎮子有FON的優惠活動,我在一開始時對FON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有一天,我想到宿舍如果放一台FON AP,好像還不錯。
反正是學校的網路,要用就用吧,我又不痛不癢~

因此開始詢問FON的情況,等了許久,在前鎮子開始了FON台灣的促銷,
統一價165,當時我還覺得有些貴,這麼小一顆,
只有一個網路孔,沒有內建HUB,硬體應該是不怎麼樣吧~

不過當時在朋友的慫恿下,買了2顆,一顆按計畫放宿舍,
另一顆考慮放家裏或學校實驗室~~

FON陸續到貨了,第一顆我很乖的放宿舍,很乖的按照設定設定它。

但是第二顆呢.....嘿嘿嘿.........

因為本來家裏使用FreeBSD當NAT和AP,
不過因為主機板很舊的關係(P2-350),對PCI和wireeless PCI支援不很好,
插三張網路卡,經常發生device timeout或watchdog timeout,
尤其是插上wireeless PCI之後,情況尤其嚴重~~
加上PCI的wireeless card訊號實在不大強,還掏錢幫它加天線,還滿囧的~

這次第二顆,就打算放家裏用用看,也玩玩看,
因為我始終相信,機器在手上,怎麼可能沒有人在惡搞它~~

因為在宿舍使用的經驗,發現它的穩定度很不錯,速度也很好,
在家裏相信也會有不錯的表現,可惜的是,沒有bridge mode..... :(

上網路一查,赫然發現,人人都在惡搞它,透過CGI的bug,
很簡單就能把SSH打開,一進去,發現是Linux 2.4,
再仔細查找後,發現它硬體還不錯,看看下面這篇:
http://www.dd-wrt.com/wiki/index.php/La_Fonera_Hardware_Specifications

它用的是Atheros的MIPS SoC Processor,
直接內建ath的802.11b/g和10/100M的網卡,
難怪它的穩定性和效率都相當好~
而顆Processor的時脈也不低,
還內建了8MB Flash和16MB RAM,這相當不錯~
就165而言非常划算~~

在這裡,我僅把我的心得po出來,
先聲明一點,我只是「正常的使用它內建的功能」,「並沒有惡意的破壞它」,
不過,這裡指的「惡意破壞」,指的是把Flash ROM刷掉........ = =||
套個不文雅的說法,就是蓋棉被純聊天,頂多摸一摸罷了(真低級的比喻)....... = =||

我的需求很簡單,和芸芸眾生一樣,我只想要讓FON有bridge的功能,
一個NAT已經很發瘋了,還NAT中的NAT勒..... = =||

要做到這點,第一步驟是把FON的SSH功能「打開」(我絕對沒有破壞它,只是打開而已),
看了些說明之後,發現
這裡的解說

搭配
這裡的程式

是安全性最高的,基本上不需要太擔心把它搞壞,我們只是不小心設個IP,
不小心點了兩個.xml網頁罷了~~

這邊要注意的是,在將SSH功能打開之後,按照前面解說的網頁,
它會在重新開機或下載更新之後還原,
解決的方法在這裡
Always Open~FON SSH

從網頁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重要資訊,
/etc/config在自動更新之後,是不會蓋掉的~~

因此,我們除了可以讓FON像7-11一樣,FON SSH天天營業,
我們也可以做些其他事情,像是幫我們把「更新程式」在FON更新後自動放回去~

而第二步驟,就是把FON的bridge功能「打開」,
我在這邊要嚴正的正名一下,FON的bridge功能,是本來就有的,
並沒有額外增加patch或module,因此談不上「破壞機器」~

在Linux上要把bridge功能弄起來很麻煩,
不像FreeBSD改改sysctl就搞定了.... :(

基本上我們可以參考
Mini HOWTO:Ethernet Bridge + netfilter

這邊會解釋Linux上bridge的設定方式。

而簡單的說,步驟如下:
1.建立 beidge interface(br0)
2.把要bridge的幾張網路介面加入br0(eth0,eth1,ath0...etc)
3.如果需要讓bridge有IP可以讓人連線,幫br0設個IP
4.把br0啟動

大功告成~~

在FON上也是一樣的,參考網頁:
http://mrmuh.blogspot.com/2006/11/updates-explained-and-bridging-mode.html

裡面有提供N15bridge的設定用script檔案

瀏覽後會發現,它的流程和上面說得有些類似,但加了些東西,大流程如下:
1.關閉DHCP(Server和Client)
2.如上設定Bridge
3.設定內部無線網路的ath1介面
4.設定外部無線網路的ath0介面

我在使用時,hostapd一直沒有成功跑起來,因此改使用
iwconfig直接設定,直接用WEP的認證,而不使用wpa了~~

我的script如下:
#!/bin/ash
echo "Setting up LAN bridge"
# 將 DHCP server 和 DHCP client 停止
/usr/bin/killall dnsmasq
/usr/bin/killall -9 udhcpc

# 建立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br br0
/usr/sbin/brctl stp br0 off
/usr/sbin/brctl setfd br0 0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設定清除
/sbin/ifconfig eth0:1 down
/sbin/ifconfig eth0 0.0.0.0
/sbin/ifconfig ath1 0.0.0.0

# 啟動 bridge interface
/sbin/ifconfig br0 up

# 將 eth0 和 ath1(有線 / 無線) 加入到 bridge interface
/usr/sbin/brctl addif br0 ath1
/usr/sbin/brctl addif br0 eth0

# 設定 bridge interface 的 IP(udhcpc為DHCP / ifconfig為手動)
/sbin/udhcpc -i br0 -R # get new IP via dhcp
#/sbin/ifconfig br0 192.168.0.103 # static IP

# 設定防火牆, 允許 bridge interface 的 Input / Output
iptables -A INPUT -i br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o br0 -j ACCEPT

# add bridge to hostapd.conf and restart hostapd (allows to use WPA)
# 原指令為執行 hostapd 來啟動 ath1 的 AP
# 改為直接用 iwconfig 來啟動
# 因為 hostapd 不熟不清楚設定,hostapd 能支援 wpa...等認證
[ `grep -c bridge=br0 /tmp/hostapd.conf` = "0" ] && echo bridge=br0 >> /tmp/hostapd.conf
/usr/bin/killall killall hostapd
#/usr/sbin/hostapd -B /tmp/hostapd.conf
/usr/sbin/iwconfig ath1 essid HOME mode Master key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麻煩請自己取)

# restart public SSID (doesn't work!)
# 重新啟用 FON 的開放連線, 不確定能否使用, 看起來是不能
/sbin/ifdown hotspot
/sbin/ifup hotspot


我們先把它存成/tmp/test.sh,執行看看能不能跑。

確定是ok的,我們把它移到/etc/init.d/讓它在開機時能自動執行,步驟如下:
chmod 755 /tmp/test.sh
mv /tmp/test.sh /etc/init.d/N15bridge


重開機之後,等一陣子,得到了相同的效果,表示我們成功了~~ :D

2007年1月2日

自走車計畫展開

2007年的新計畫是什麼?

我個人來說,我打算開始做8051自走車了。
說起來有些給它丟臉,一直以來都覺得8051自走車很過時,之前還嚴厲批判過8051自走車早該進垃圾桶了,但是,我的新計畫竟然是要做它。

說起來,在高職時,我就去參加過自走車比賽,不過很可惜的,當時的軟硬體都是老師做好的,我們算是掛掛人頭罷了。
話說回來,很多人也許在想,都幾歲了,都什麼年紀了,還要搞8051自走車,也太遜了吧,甚至會有人開始說,那東西簡單了,我都做過了........麻煩這種人來封信吧,給點意見... :D

我的目標很大,我真正希望做的,是把ARM開發板放上去的自走車,而且我希望作坦克車,打算用遙控坦克車來改,在加入了ARM之後,我要有Webcam和Wireless的能力,進一步做出智慧型的車子來玩........
完成了,接著把遙控船抓來改,都放在那邊發霉很久了,對它很不好意思~~
因此我打算分三階段來做:
第一階段先完成8051部份的東西,像是重要的電源電路和感測電路,電源電路完成後,更換更大的元件,用在ARM開發板上,感測元件則和8051的相同,要接上ARM開發板。
第二階段,依據遙控車來做馬達控制,也就是可能會直接跳過達靈頓電路為主的電流放大馬達驅動電路。
能夠完成到這裡,車子大概也差不多了,接著才會開始動船的主意,畢竟船和車子不同,出去了,會回不來低...... :p

以上是我的新年新希望。 :D

新NX 使用心得

2007年到了,在2007年的開始第一天,我做了什麼?

我把我的MythTV重新裝了幾次,因為之前的160G硬碟損毀(過熱),雖然上面沒有影片、沒有MP3,但是上面有之前的所有過程設定檔,一切都要重新來過..... :(

另一方面,也很幸運的把NX的遠端聲音播放弄出來了,加上之前網路分享測試過的,NX的幾個重要機能都try出來了,下面是加入聲音播放的使用心得。

====================================================
NX 使用心得:

NX 是由 NoMachine 這家公司推出的技術,
NoMachine 很大方的將它們的核心技術 NX 以 GPL 的方式開放,
而 FreeNX 則是網路上 OpenSource 社群以 NX 技術為基礎開發的 OpenSource 程式,
目前來說,NoMachine 和 RealVNC 類似,有提供一個免費的版本供人使用,
而 FreeNX 和這個版本相比,目前差異性並不大,
而且網路上的教學,大部分的說明在安裝 FreeNX 的同時,
也是要裝這版免費版,以取得其中的核心 NX 技術來用。

而我自己的使用上,FreeNX 是不會動的,
而 NX Free Editor 則運作順利,且異常容易安裝,
讓我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p

NX 在 Debian 上得安裝十分容易,
我這邊簡單列出步驟,詳細就不說了~~

1.下載 NX Free Editor 的 NX Server
下載 NX Node
下載 NX Client
上述的 Linux Debian deb 版本

2.依序安裝 NX Client -> NX Node -> NX Server,
在安裝時,會說有相依套件沒裝,此時不用擔心,直接進 aptitude,
接著按「g」,它就會自動把相依套件裝上去

3.設定 /usr/NX/etc/node.cfg,加入
AGENT_EXTRA_OPTIONS_X = "-fp /usr/share/fonts/X11/misc"

原因是,現在的 Debian 在 testing 或 unstable 都已經是 X11R7 了,
對字型的目錄已經改過了,這邊需要指定字型目錄,我是隨便找個字型目錄,
可以用了我就沒在意差異性了~~~

4.按照網頁
http://www.lxnaydesign.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Itemid=2

解說來進行修改,不然會造成在 X-win 當中,鍵盤完全沒反應(本機、NX 均是),這是 NX 的 bug~~

5.輸入法問題設定
輸入法問題,還是得用 script 的老方法來解決,解法和 VNC 極為雷同,
在 /usr/NX/bin/ 編寫兩個 script 檔,用來對應到 KDE 和 GNOME 的啟動,分別如下:

/usr/NX/bin/KDE.sh
=============================================================
#!/bin/tcsh

setenv LANG zh_TW.UTF-8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etenv GTK_IM_MODULE "xim"
/usr/bin/scim -d
/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startkde
=============================================================

/usr/NX/bin/GNOME.sh
=============================================================
#!/bin/tcsh

setenv LANG zh_TW.UTF-8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etenv GTK_IM_MODULE "xim"
/usr/bin/scim -d
/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gnome-session
=============================================================

寫好之後,變更 script 檔權限,如下:
chmod 755 /usr/NX/bin/*.sh

再來修改設定檔 /usr/NX/etc/node.cfg,如下:


COMMAND_START_GNOME="/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gnome-session"

改為
COMMAND_START_GNOME="/usr/NX/bin/GNOME.sh"


COMMAND_START_KDE="/usr/bin/dbus-launch --exit-with-session startkde"

改為
COMMAND_START_KDE="/usr/NX/bin/KDE.sh"

即可。

PS:
/usr/bin/dbus-launch 的作用是,它類似 WindowsXP 的登入管理員,讓你下次登入時,恢復上次執行的 session。

==================================================================
(2006-09-02)
因為之前用 VNC,把 Port Map 對應到 5901,
在不希望變更設定的前提下,
打算變更 NX 的連接埠設定,
要怎麼改呢?

基本上,NX 使用 SSH 來進行連接,
因此 NX 只會使用「1個」連接埠,
而預設,這個連接埠是 22,
要變更設定,有一點要注意,
那就是 OpenSSH 也要更改,因為 NX 的 SSH 是相依在 OpenSSH 上的。

下面是設定:

1.新增 SSH連接埠 5901
/etc/ssh/sshd_config
=============================================
# What ports, IPs and protocols we listen for
Port 22
# Use these options to restrict which interfaces/protocols sshd will bind to
...

改為
# What ports, IPs and protocols we listen for
Port 22
Port 5901
# Use these options to restrict which interfaces/protocols sshd will bind to
...

=============================================

2.修改 NX 的 連接埠 的相關設定,
原則上就是改
/usr/NX/etc/server.cfg
/usr/NX/etc/node.cfg

裡面所有的 22,並把它改為 5901,
這邊要注意的是,改完之後,有註解的要把它拿掉。

改成如下:
/usr/NX/etc/server.cfg
=============================================
....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NX server SSHD daemon is running.
#
SSHD_PORT = "5901"
....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SSHD daemon is running on the NX SSH
# authentication server.
#
SSHD_AUTH_PORT = "5901"
....
=============================================

/usr/NX/etc/node.cfg
=============================================
# Specify the TCP port where the NX node SSHD daemon is running.
#
SSHD_PORT = "5901"
=============================================

3.重新執行 OpenSSH 和 NX
/etc/init.d/ssh restart
/etc/init.d/nxserver restart

或者心情不好,重新開機也可以~~

即可~~

2007-01-01
==================================================================
新的一年有新的趣味~~


NX 的媒體播放終於測試出來了~~

NX 的影像一開就會放了,但是聲音始終出不來,NX 的聲音怎麼設定?

NX 的聲音部份是使用 esd,也就是 ESounD 這套混音系統,
ESounD 的主要功能是讓 Linux 上多個應用程式能夠同時使用音效卡裝置,
所有的作業系統,通常都只會有一個音效裝置,
要讓一個音效裝置同時給多個程式使用,就需要一個音效系統(混音系統),
因此 Linux/FreeBSD 在幾年前,同時只能有一個程式播放音樂或音效,
這樣的問題和早期 DOS 時代一樣,當進入 KDE/GNOME 後,
因為桌面環境的需要,開始了幾個音效系統的開發,
ESounD(簡稱 ESD 或 esd) 和 aRts 就是兩套當時開始的音效系統,
這類音效系統主要的工作是將所有要播放的聲音進行混音後播放,
因此稱作混音系統~~~

而目前較有名的音效驅動程式有 ALSA 和 OSS,
OSS 是商業的驅動程式,早期提供的很多音效驅動程式都只能試用,
後來逐步開放使用,
ALSA 則是因應 OSS 的發展,開發的 OpenSource 的音效驅動程式,
ALSA/OSS 和 ESounD/aRts 的關係是,ALSA/OSS 提供驅動程式驅動音效卡裝置,
而 ESounD/aRts 則負責讓多個應用程式同時使用 ALSA/OSS。

不過目前的 ALSA 已經很強了,ALSA 本身也內建了混音系統,
儘管說 ALSA 的混音系統聽說不是很好,不過不知道這新聞是多久前的,
一般來說使用上是還ok.......

NX 的多媒體功能,是以 ESounD 為基礎,也就是說,
只要 Linux 能支援 ESounD,NX 就可以遠端聽到聲音,
在現在的 GNOME 上,要開啟 ESounD,
只需要在「桌面->偏好設定->音效」,
在「啟用軟體混音[ESD]」和「播放系統音效」上打勾即可。

而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播放軟體時,要注意播放軟體是否支援 ESD,
通常是在安裝套件時會發現,有特別分出 -esd、-alsa、-oss、-arts,
以 vlc 為例,vlc 就有 vlc-plugin-esd、vlc-plugin-arts....等。
================================================

2006年11月26日

i-RAM與錯誤報導

好陣子沒留言了~~

本來在學校系BBS上有個人版,後來都去那邊po文,結果很不幸的,它掛了~~ = =||
我在上面的文章應該都煙消文散了吧,有些還沒轉過來哩.... :~~~

不管啦~
近期上二年級了,開始忙著打混了,姑且不論真忙假忙,時間利用混亂倒是真的,一直沒有排出適當的時間表,這是個人的嚴重問題就是了~~

這次忍不住要po的,是跟
http://www.hkepc.com/hwdb/iramdisk-gbt-1.htm

有關~~

i-RAM不算超級新的東西了,這篇也不是新文章,可是我找SATA晶片的討論,好死不死就看到它,然後讀了一下,發現了bug,所以就忍不住po啦~~

問題在這一段
==================
Gigabyte的i-RAM的心臟就是圖中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可編程晶片,大家可能會在其他硬件中看過它的存在,還記得ATi Radeon X850XTPE上的Compositing Engine嗎,就是透過這顆晶片作處理,透過卡上EEPROM晶片內的i-RAM Firmware程序,它會負責可以控制卡上的DDR記憶體存取動作,同時它亦要負責和卡上的另一顆晶片JMicron JM20330溝通。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以代替這顆昂貴的可編程DSP晶片。
==================

唉~寫文的人,電子背景不夠吧~~

XILINX Spartan DSP晶片.........錯~
XILINX主要的產品,是FPGA/CPLD,不是DSP,這一顆,也不一定是DSP,在最後的這段「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以代替這顆昂貴的可編程DSP晶片。」更是錯誤加三級。

FPGA/CPLD主要用於半製程(名詞可能有誤),也就是測試或少量生產時使用,在之前可能有寫過,FPGA/CPLD的內容主要就是邏輯閘,FPGA和CPLD差別在於,一個是用AND閘,一個是用OR閘來製作,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想像成磁碟或ROM之類的東西,差異在於內部全部都是空白未使用的邏輯閘。

FPGA/CPLD和8051之類的類似,也是用燒錄的,他的原理很簡單,透過將邏輯閘開路或短路(是否燒斷連線),來決定內部的邏輯閘演算法。

而FPGA/CPLD用的語言,是使用稱為「硬體描述語言」的語言,目前常見的硬體描述語言有Verilog和VHDL,而這類硬體描述語言寫出來的程式,一般我們稱為IP或Core。
這些IP或Core能做些什麼?FPGA/CPLD最常用來幹什麼?

它的使用廣泛,通常用在邏輯電路上,像是要開發一個加解密裝置,可以用它來開發,做出來的就是電路版的硬體加解密元件。
像常見的MP3解碼晶片,很多在設計時,也都是用FPGA/CPLD進行測試的。
此外,Verilog/VHDL拿來搞最多的,就是CPU,目前的CPU,幾乎已經沒有用畫電路的方式來設計了,幾乎都改用Verilog/VHDL的語言用寫的,所以像ARM賣得很兇,自己又不做CPU,只授權別人做,它賣得是什麼?就是ARM的硬體描述語言程式。

正因為Verilog/CPLD這樣的方便,網路上開始有一些所謂的FreeIP和OpenCore,有人們自己開發CPU,將程式放在網路上,這類做出來的CPU,我們稱為FPGA CPU。

DSP是CPU的一種,只要設計得宜,它一樣可以用FPGA/CPLD來設計,但是,通常指DSP時,只會是兩種情況:
1.DSP處理器,專門用來進行信號處理演算法的處理器(我的論文目前可能是以它為標的,做啥還不知道... :~~)
2.數位信號處理,用來做信號處理的演算法

而在文中的「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可編程晶片」,這不非常正確吧,有點張冠李戴,ok....就算它們真的自己寫DSP進去,但是「不過正式版本很大機會會看不到這顆Xilinx Spartan XC3S1000 DSP晶片,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這就錯得離譜了,正式上市時,當然是把Xilinx Spartan XC3S1000裡面跑的程式送晶圓廠,製成晶片後代換上去,要大量生廠,不會都用FPGA,不過這跟「全因Gigabytes可能改用自行研發i-RAM的記憶體控制晶片」有點區別吧。

麻煩寫文的傢伙,對於這些東西,起碼還是要有認識,雖然這麼寫看起來很專業,又不能說全錯,但是並非正確說法,實在很誤導,就醬~

2006年7月30日

NX使用心得

又好陣子沒po文,這段時間轉戰bb,也許找個時間把bb上po的文轉貼過來~~

這次要發的,是我自己關於NX的使用心得~~

NX 是由 NoMachine 這家公司推出的技術,
NoMachine 很大方的將它們的核心技術 NX 以 GPL 的方式開放,
而 FreeNX 則是網路上 OpenSource 社群以 NX 技術為基礎開發的 OpenSource 程式,
目前來說,NoMachine 和 RealVNC 類似,有提供一個免費的版本供人使用,
而 FreeNX 和這個版本相比,目前差異性並不大,
而且網路上的教學,大部分的說明在安裝 FreeNX 的同時,
也是要裝這版免費版,以取得其中的核心 NX 技術來用。

而我自己的使用上,FreeNX 是不會動的,
而 NX Free Editor 則運作順利,且異常容易安裝,
讓我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p

NX 在 Debian 上得安裝十分容易,
我這邊簡單列出步驟,詳細就不說了~~

1.下載 NX Free Editor 的 NX Server
下載 NX Node
下載 NX Client
上述的 Linux Debian deb 版本

2.依序安裝 NX Client -> NX Node -> NX Server,
在安裝時,會說有相依套件沒裝,此時不用擔心,直接進 aptitude,
接著按「g」,它就會自動把相依套件裝上去

3.設定 /usr/NX/etc/node.cfg,加入
AGENT_EXTRA_OPTIONS_X = "-fp /usr/share/fonts/X11/misc"

原因是,現在的 Debian 在 testing 或 unstable 都已經是 X11R7 了,
對字型的目錄已經改過了,這邊需要指定字型目錄,我是隨便找個字型目錄,
可以用了我就沒在意差異性了~~~

4.按照網頁
http://www.lxnaydesign.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Itemid=2

解說來進行修改,不然鍵盤會沒反應,這是 NX 的 bug~~

最後說說心得.........
時代在改變,不能不變真是正確的~~~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使用 VNC,當時的原因是,
很早就在 Win98/2000 上使用了,而且支援多平台,
因此為了統一使用相同的 Server 和 Client,我一直都用 VNC,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Linux 上並沒有其他選擇~~~

久而久之,除了覺得 VNC 一直很爛之外,卻沒有了更新的念頭,
到了現在,儘管發現四周圍的人都改用遠端桌面了,
我還是死賴著 VNC 不放,
而 NX 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因為 NX 的效能非常優異,足以跟遠端桌面比較,
因此是可以考慮以 NX 和遠端桌面取代 VNC,
時間上來說......是到了這個時候了~~~

NX 目前我還有許多沒有玩出來的部份,
像是:
1.輸入法一直搞不定(我用scim)
2.我還沒試過它的 printer/file share 的功能
3.我也沒玩過它的 multimedia share 的功能
4.用 NX 轉 RDP 我也沒玩過(NX 轉 VNC 實在是不怎麼樣~~)

2006年6月26日

藝人與部落格

最近這陣子有在追日劇看,看到不少新人都很漂亮,所以也就去追她們的資料~~

近幾年部落格、個人網頁很盛行,如果有經常查看日本藝人,尤其是偶像的資料,
就會發現到一件事情,幾乎所有的偶像都有自己的個人網頁,
而這些個人網頁幾乎都是由經紀公司提供的~~
而且這些藝人的個人網頁,普遍都有留言板或日記供藝人留言,
而這些留言,也經常更新,幾乎是每天更新,或者2~3天便會更新~~

我看到這裡,實在很佩服日本的經紀公司,能夠行銷做到這種地步,
話說所謂的偶像、明星,往往都是在電視上、電影上、鏡頭中,
人們往往看了電視、電影,便會對他們產生好奇心與喜愛感,
往往想進一步認識他,知道他在做什麼、想什麼,
而許多追星族就這麼出現的~~~

而隨著網路時代來臨,個人網頁的確是拉近人與人距離的一個好工具,
讓藝人在個人網頁上寫日記與想法,更是可以滿足影迷的好奇心,
再加上適度的宣傳,的確有諸多好處,
像是提昇藝人形象、增加藝人演出作品的收視率、增加產品銷售...等。

不過說起來,我光是偶爾寫寫文章就覺得煩了,他們能夠每天寫日記,
我覺得很大可能是經紀公司要求的,而且因為看不到,說不定還是由別人代寫的~~

但不論如何,對於這樣的趨勢,我個人是覺得頗新奇,
反觀台灣的我們,新的偶像的確開始有些人有自己的網頁,
不過沒聽說有經紀公司統一幫藝人開闢專屬的個人網頁統一管理,
我覺得,這是可以學習的,而且重點是,這並不會花費太多軟硬體成本。

2006年6月1日

核能~核四的重要

最近水扁兄出包之嚴重,讓人砟舌~~

看著看著,又想到核四了~~~

我爸在核電廠上班,自進台電已經 N年,身體好得很~~~

因為政府的關係,台電不敢動核四,核四就這樣隨時間停止了,
但~~隨著時間的停止,錢卻不斷在吃,
據我爸說,核四現在的成本,已經超過了3000億,台電已經不敢算核四的成本了,
水扁兄自上台起,沒有任何建設,只會花錢,所有建設沒一樣是ok的,
最近又扯出一大堆弊案,真的是國庫通家產,通通自己賺~~
完全是垃圾、人渣一個~~~

一不小心就離題了~~~

上次看了「百年相對論」的Discovery影集,才真正瞭解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事實上,愛因斯坦想出相對論後,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都不確定這是不是真的,
因為他提出的公式真的是太匪夷所思了~~
2
E=MC

它代表了質量其實是非常大的能量組成的,
能量之大,讓人難以想像,他的能量是用平方來表示~~

而核能,就是這個公式的具體實現,
簡單說,核能就是「用簡單的核子分裂證實E=MC平方公式」,
而且不幸的,它證實了公式是正確的,也間接證實了,愛因斯坦真的是個瘋子~~~

從人類有歷史開始,大概沒有其他的發現,能夠超越這個公式,
因為這個公式,人類有辦法產生無法想像的能量,
和燒東西產生能量相比,核能就好像駭客任務中的尼歐,
看穿了這個世界的組成,核能,是直接深入了這個世界的組成結構,而且具體實現出來,
講的難聽一點,用電腦的術語來說,它根本就是個系統中的bug..... = =||

原子彈,讓大家完全的誤解了核能。

因為E=MC平方的神奇,核能發電是目前世界上發電效率最高、最聰明、成本最低的方式,
跟火力發電相比,其乾淨程度也是最高的,你在核電廠中,是不會看到一堆煙囪的~~

民進黨不斷的以愚民政策,欺騙大眾核能發電=原子彈,
讓民眾自以為瞭解核能發電的危險,人人都變成了原子彈專家,
事實上,核能發電和原子彈,是完全不同的,原子彈其實是故意讓原子不斷分裂,
並且不加以約束,直到發生了奇怪的現象~~~

核能,則是在非常謹慎的環境下(水中),使用非常穩定的素材(鈾235),
讓它非常少量的反應,其少量的程度,是就算失去控制,也不會爆炸~~

為什麼做這麼無聊的事情,因為我們只使用了反應過程產生的大量熱能,
這麼少量的反應,就已經足以推動超大型的氣渦輪機進行發電了~~

在現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年代,全世界燒東西可以燒到臭氧層破洞,
這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古人看到了,大概除了嘴巴張大大傻掉外,
大概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吧~~~

正因為這樣,加上不聽話的中東人仗著有石油在那邊囂張,
因此大家開始重視核能,期望藉著核能來大幅減少其他能源的消耗,
這點~~~是聰明的~~~其實早該這樣了~~~

全世界都在努力蓋核電廠,死大陸人隨隨便便就打算蓋個30,50座,
歐美現在沒人反核,核電廠給它用力蓋,現有的核電廠還不關,給它延壽繼續用~~~

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核電廠只是發電廠,成本大些,但回收更大,
只有台灣,在民進黨的催眠下,觀念還停留在30年前~~~

去看看反核的人,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瞭解核能的?

夏天到了,散熱大作戰~~

夏天又到了,話說之前家裏的File Server進行換裝作業,
一併連Linux一起重灌,畢竟run了幾年了,
裡面設定亂七八糟,又藏污納垢,因此換機器、重灌兼資料整理~~

機器換成K7 度龍800,最早是我的桌機在用,之後換到我妹那邊,現在則轉做File Server,
結果這兩天天氣一熱,CPU、硬碟就開始吃不消了,
陸續出現問題~~~

CPU溫度一開機,沒有什麼操它,就50度了~~
隨便copy個檔案,就52~53度,我不敢想像之後拿它當Media Center Backend後,
會不會CPU給我燒出大洞~~~~

預期近日會找個時間給它換個強力一點的風扇,
此外就是硬碟了,那台File Server目前搭載4顆硬碟,30G、60G、80G、160G,
本來是有兩顆用外接盒,不過外接盒用久了,風扇都不行了,
因此把它裝進機殼中,誰知道,溫度給我狠狠的飆到發燙~~~

這次給它裝了兩片硬碟散熱片,也在前面加個8x8系統風扇(四顆均裝在軟碟下方),
先看看成效如何~~~

說起來,每次電腦整理、換裝,大概都要選夏天,不然散熱問題很容易忽略,
很難想像台灣的夏天,溫度高到多可怕~~~

廢棄光碟回收

燒光碟,是現在十分常見的事情,
要聽音樂~燒 CD,要聽 MP3~燒光碟,要繳作業~燒光碟,
以我來說,之前在研究所面試時,
也會將自己的資料以檔案的方式燒錄到光碟上,
用方形光碟搭配特製封面以及美美的光碟選單,
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自己看了也很爽~~
不過光碟經常會燒壞,又或者燒錯了資料,甚至舊的光碟沒用處了,
丟垃圾桶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查詢「奇摩知識」後可以發現,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
光碟有回收嗎!?
最後找了找,發現光碟其實有回收的,而且有錢可以拿,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到 NOVA 去回收,不然資訊展也有在回收,
再不然,我看到這個網址,感覺起來似乎還不錯的樣子,
http://my.so-net.net.tw/jojoas77/index.html

要求片數要多些,不過有每 8 片 1 元,
還補貼宅配運費,感覺算是不錯的樣子~~~
要是根本覺得太麻煩,可以在收垃圾時給資源回收車回收~~

2006年5月31日

「需要」的定義?

我常常會想,一些軟體的功能是否我有能力寫得出來,舉個例子來說,在Windows上的網路芳鄰,可以改用Samba來取代嗎?又或者最近這兩天在想的,Windows的遠端桌面,有辦法自己寫出來嗎(非VNC,而是能讓XP有多使用者登入能力的強力遠端桌面)?

這些問題,常常一提出之後,許多人都會說,做這個沒有意義啦~~~人家都做好了~~~

又或者會說,做這個沒創意啦~~~

甚至會有更多人說,這個人家都有啦,直接用就好了,做它幹嘛?

可是我認為,「需要」的定義在於,你有沒有掌握住技術,一旦你掌握了技術,不做都沒關係。
但只要你一天沒有技術,人家就可以吃定你。

網路芳鄰本身是M$的東西,在5~10年前,我直覺會認為,Windows用網芳,FreeBSD/Linux用NFS很天經地義,再不然,FTP也很方便阿~~~

Samba出來後,全世界多少台Linux,多少台UNIX安裝、使用它?
Samba是沒有意義的軟體嗎?

遠端桌面很好用,好用到大概沒有其他遠端控制程式可以比它更強大了,我不曾看過任何一套遠端遙控程式,可以提供到
1.連線加密
2.網路頻寬使用低
3.畫面流暢
4.可直接複製貼上,包括文字、檔案
5.幫你連線好網路磁碟
6.幫你連線好網路印表機
7.能在登出後以背景繼續執行程式
8.能夠直接播放媒體檔案
9.Windows Server能夠多人同時連線使用
10.直接使用Windows帳戶管理
11.可依需要自行設定解析度

也許很多人會說,VNC很好阿~~pcANYWHERE很好阿~~~
但是你真正使用遠端桌面後,你會發現這幾套都是垃圾~~~

可是在大家便利使用的背後,誰想過自己開發一套這樣強大的程式的可行性?
很多人會說,M$都做好啦~~Windows內建了都可以用阿~~~
那還要自己寫,不是很沒意義嗎?

但有多少人更深一層想過,M$的遠端桌面這麼強,為何只有XP以後才有內建?
又為何只有Server版才提供多人連線?
遠端桌面能夠設定的選項,怎麼這麼少?

這些功能做不到嗎?不是~~是故意不做的,要用,則另外找Citrix這家公司買~~
可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rminal_Services

簡單說,Citrix 這家公司專門開發遠端桌面系統,跟 M$ 長期合作,關係緊密到 M$ 提供它們閱讀 Source Code 的權限,雖然我打死也不會相信全部 Source Code 都能看,但能看到 M$ Windows 的 Source Code,其關係可想而知。

而事實上,M$ 的遠端桌面,也是 Citrix 提供的~~~

我怎麼看,越看越不舒服,怎麼看都是蛇鼠一窩的感覺,儘管東西超好用,但是感覺很差~~

而且,如果我只是希望能夠有電腦讓很多人同時透過遠端桌面使用,就因為這樣,我就必須另外花一萬多元買一套 Windows 2003 Server 嗎?

就算買了,一安裝、一執行,速度就是慢一截,人家 Windows 2003 Server,上面內建就有 DNS、DHCP、WINS、ADC...等,這些沒有一樣是我需要的,但是因為這些服務,整個慢掉,而我卻只是要多人遠端桌面的功能,這樣值得嗎?

那麼,「需要」是否是需要的?

2006年5月29日

Cygwin~找 code 惡搞 Windows 的好東西~

玩 Windows 的人恐怕沒聽過 Cygwin 這鬼東西,
不過玩 Linux 的人大概多少都會有耳聞~~
許多玩 Linux 的人都會想到,
Linux 上有許多好程式,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Windows 上使用,
又或者,Linux 上開發的程式,能不能以最少量的修改就在 Windows 上使用~~

說到這裡,不免要奉勸看到文章的資工人,
M$ 的好~有目共睹,但 M$ 的專制~也是有目共睹的,
當哪天老闆說:「把系統轉到 Linux、SunOS 上,有客戶需要~~」,
你就知道哭這個字怎麼寫了~~~

回正題,Linux 的程式要轉到 Windows 上,
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因此有了許多的方案出現,
以最正式、最正統的方案來說,就是 Java 了~~

不過顯然很多人聽到 Java 就沒力,又慢、又爛、還要重學.... :(

而 C/C++,則出現了兩個方案,一個就是 Cygwin,另一個則是 MinGW,
Cygwin 的目標是,將 Linux 的環境移植到 Windows 上,
環境移植了,程式自然好辦,所以成果不錯,缺點是速度較慢~~

MinGW 則有遠大的抱負,要將 Linux 上的 API 在 Windows 上重現,
目前進度不錯,不少程式都能順利轉移,但發展沒有 Cygwin 快速,
優點是,速度原則上跟 win32 的應用程式一樣~~

DevC++ 就是用 MinGW 的 GNU C 來編譯軟體,
出來的程式也都算是 MinGW 的程式~~~

如果在開發階段就考慮到跨平台的問題,
以 C/C++ 來說,wxWidgets 大概是不錯的選擇,
wxWidgets 以 Linux 上的 GUI 函式 GTK 為基礎,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同時開發相同的 API,
因此 wxWidgets 的 API 在 Windows 和 Linux 都相同,
可以說除了 Compile 的動作之外,和 Java 頗相似~~

而 .NET Framework 在近年頗紅,但不幸的,它的跨平台只跨 Windows,
有一群瘋子,便在 Linux 上開發的 .NET 的 Porject,
名稱叫做「MONO」,其目標是,
能夠完全相容 .NET Framework,且能在 Linux 上執行,
目前成果也不錯,實做出了大部分的 .NET API,
一般的 .NET 應用程式都可以透過它直接執行,
而 MONO 也提供了自己較獨特的 API 以及 Compiler,
同時,MONO 也開發了 Windows/Linux 的版本供使用,
可以說是目前前景最看好了 Project,
原理上和 Java 相同,但速度卻比 Java 快得多,至少 GUI 部份很讓人滿意。

而這次,我又幹了什麼.........
我們實驗室大都利用一個稱之為 cscope 的軟體來 trace code,
這個程式搭配編輯軟體,可以透過搜尋,
直接找到 function 在哪個檔案的哪一行,
可以說是非常的方便,但是很可惜,它是 Linux 的程式,
我為了它,必須要連到學校的 Linux 機器,
有時候機器被鎖卡,有時候學校斷線,此時就只能自己哭了~~

因此我就稍微用「cscope」「win32」找 google 大神幫幫忙,
很順利的出現了,可惜的是,在 Windows 上沒有能夠搭配的編輯軟體,
這時搭配 Cygwin,裝個 joe,Linux 環境重現~~~
也順利的繼續我的 Trace 之路~~~

另外,這算是最後的備註吧~~
Linux 上的壓縮檔,在 Windows 上用 WinRAR 解壓縮時,
經常都會發生檔案錯誤的問題,往往跟你說是否覆蓋檔案,
蓋了~~就死了~~~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原因是出在 link 上,
用 Windows 的說法就是「捷徑」,
Linux 上的捷徑基本上到了濫用的地步了,
到處都是捷徑,WinRAR 似乎不大認得 Linux 的捷徑,
或者說 Windows 和 Linux 的捷徑格式不同,
不論如何,結果就是「檔案錯誤」..........

而 Cygwin 裡面的 tar 則很方便,它能夠在解壓縮時,
幫你轉成 Windows 的捷徑,錯誤統統消失,檔案一切正常~~
使用方法和在 Linux 上相同~~~

2006年5月26日

看code新選擇~Visual C++ 2005 Express

最近這一個半月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幾乎都在看u-boot的code,u-boot是一套功能強大的開機程式,它支援包括PC、PowerPC、一堆ARM...等平台的開機,而且也能夠支援包括Linux、NetBSD、FreeDOS...等多種作業系統開機,甚至也支援單一Application的開機動作,加上它本身即支援網路功能、RS-232...等,如果能夠把它研究透徹,應該會是非常有幫助的事情,這樣的話,未來自己修改開機程式是有可能的。

而看code,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寫code的往往都是瘋子,寫高深code的人,則根本是變態,這次的看code之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為了短短5行code,找同學幫忙(三種中的call-out... = =)的情況下,兩個人看了2個小時才看懂.... = =

而看code這麼痛苦的事情,我們往往希望有個很好用的文字編輯軟體可以協助我們看code,我個人頗為偏激,不喜歡盜版軟體,以我使用的經驗來說,UltraEdit算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最新的版本,連折疊功能都有,唯一的缺點就是........它要錢......而且不是永久更新,只能更新一次,例如從9.x->10.x,我怎麼會知道,因為我有註冊.........不過新版的我依然沒辦法用,還是要花錢,加上NB、PC只能灌在一台上,因此我漸漸的也不大用了。

而免費的文字編輯軟體,以我所瞭解的、有在使用的有三套,分別是PSPad、Crimson Editor、Notepad++。

這三套各自有各自的優點,也都有各自的缺點,沒有一套文字編輯軟體能夠稱得上完美無缺。

M$的Visual系列開發工具,一直都是以視覺化、便利性著稱,它的IDE可以說是程式開發工具的極致展現,從視覺化的拉視窗模組,點兩下元件直接編輯相對應程式段,輸入function後自動列出支援的method...等,讓寫程式便得簡單、方便、快速。

近幾年,可能是競爭激烈,又或者是技術成熟,M$少見的好心,從一開始釋放 C++ 2003 .NET Toolkit,到現在的 Visual C++ 2005 Express,讓我們可以免費使用到M$的Compiler、甚至是IDE環境,儘管功能沒有Visual Studio 2005強大,儘管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大家使用Visual Studio 2005,但...這真的是M$少數善心的表現。

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突然閃現,既然有這麼好用的IDE免費提供,拿來當文字編輯器看code怎麼樣.....
於是乎,我就安裝啦~但此時內心想的是,嘿嘿~~不知道拿來看code的效果如何,應該大部分功能都不能用,不知道能用的功能有多少~~

結果這兩天試用Visual C++ 2005 Express看u-boot code的結果,感覺還不錯,儘管只能拿來看code,但是文字編輯部份的折疊功能非常讚,且中文支援一級棒,雖然沒有更細緻的應用它,我認為搭配了自訂命令列之類的功能,應該可以增加它的附加價值。

就結果上來說,算是值得推薦的~~~

2006年5月24日

慈濟之我見

剛剛在網站上閒逛,赫然看到一篇關於慈濟的貶文,因為網站不是很正式的網站,就不貼啦,不過文章也是轉貼的,應該很容易找到~~

二技時,因為想著之後社團經驗好看,因此參加了學校的慈青社,不過一直到畢業,都感覺十分的格格不入。

有許多小地方讓我對慈濟的感覺變得不是很好,像是每次開會時,都要對著上人的照片拜三下,就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他死了嗎!?沒死~~那為啥要用黑白照片?又為何要拜三下?他又不是神~~

此外,我在參加文書營時,到了某個精舍,內部裝潢之華麗,大家爭相拍照,我的感覺是,為何要弄得這麼富麗堂皇?

某某師姑新裝潢房子,就借她家辦簡單的晚餐會,然後大家感謝她,這是炫耀嗎!?

當兵時,在台北榮家,每個月慈濟都會來一次,有一次來,辦了個慶生會,結果是把一些人的小孩找上去表演,表演跆拳道、小提琴...等,為啥是小提琴?為啥是跆拳道?這是炫耀嗎!?

回到二技時,因為我是先當兵再念二技,當時師姑們希望我們一起去訪視老人,我去了一次,回來之後問我們感想,人人都要回答,我說:「這些人情況都不錯,比我在榮家時看到的好。」瞬間場面大冷~~~

後來我在想,是不是她們其實是希望聽到一些像是「我看了頗感動」、「我看了發現生命的可貴」、「我看了更瞭解助人的重要」...芸芸~~~

她們又一直希望我能夠去花蓮,買件藍色制服,儘管我說,我都要畢業了,到時候慈青制服也不能穿啦,到時再買慈濟制服也一樣阿~~結果是換個人來遊說,最後好幾個一起來~~

最後我是拉了個一樣沒買的同學進來,然後慢慢離開才脫身~~ = =||

另外,她們會一直希望我們能參加醫院這類社工活動~~~

我個人的感覺啦~~~
「助人」是自己認知的,不是別人認同的,在我加入慈青前,我希望我能夠在慈青中展現電腦才能,幫忙弄弄電腦、教教電腦之類的,結果發現根本沒有~~~
而且我接觸Open Source很長時間了(自FreeBSD開始,有6年了吧~~),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夠為Linux、FreeBSD或是Open Source的軟體盡一分心力,或者甚至自己寫個軟體Open出去,應該都是「助人」的表現,為何到了慈濟,好像只有當志工才是助人呢?

最後我得到了結論,在慈濟中,要就是聰明人,要就是笨蛋、呆子。

聰明人又有兩種,一種是純粹想行善,隨便找個最大的慈濟,只做善事,其他一概不管~~
另一種聰明人,在慈濟中努力發展,當事業發展,把慈濟當公司工作一般~~

而笨蛋、呆子呢?
我認為是最大的一群,人家說感恩就跟著感恩,人家說捐錢就捐錢,人家說拜就跟著拜,完全不清楚狀況~~

而我,也許是家庭教育成功,總感覺格格不入,算是非常不適合慈濟的吧~~~

不過加入慈濟也有收穫低~~~
那就是得到了一個認知,我~~~唯一信奉的神,就是我~~~儘管有時會錯,但在被糾正前,我只相信我認知的是對的~~~

而宗教,正如前面所發過的,不過是另類的企業、政權,信不信由你,信了~~~不過表示不相信自己罷了~~~除非你是別有用心~~~

PS:儘管如此,不過看到大愛台主播、大愛台演員成了A片女主角,那種感受還是不同低說... :p

2006年5月21日

比爾兄大陸行,對OpenSource的想法

不確定事實如何,不過既然看到了,感覺也頗正面,就轉貼了~~~
http://www.embeder.com/bbs/showthread.asp?threadid=448

===================================================================
蓋茨離開中國 坦言Windows和Linux都很重要

「如果我還是一個學生,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學習Linux,我也會花很多時間了解Windows系統。這兩者應該是將來最關鍵的應用。」昨天,微軟公司董事 長比爾‧蓋茨忙碌地參加了三個公開活動,從而結束了其為期三天的中國之旅。這是他在談到開放源代碼問題時如是表述的。


   在昨天舉行的「新技術展望大會」上,蓋茨被問到「開放源代碼利弊」的問題。蓋茨表示:微軟公司認為,在很多的情況下,開放源代碼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大家 都參與其中,公司也從中受益,然後繳稅。他同時稱:「商業軟件和自由軟件總要做一個平衡。在市場中不是僅僅只存在這兩種軟件的,我們也願意更多地開放源代 碼,因為這是很好的做法。」隨後,蓋茨笑笑說,「如果我還是一個學生,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學習Linux,我也會花很多的時間了解Windows系統。這兩 者應該是將來最關鍵的應用。」但在建議一位學生的職業選擇時,蓋茨稱:「最好不要做開放源代碼的程序員。這可能是一個陷阱。」

  昨天,蓋茨面對4500名高校學生和軟件開發人員做了題為「無縫計算」的演講。「現在是軟件的黃金時代。」當前的計算技術已融合了更多的硬件。因此,我們需要一個無障礙的利用這些信息的環境。

  昨天恰逢微軟2005財年的第一天。蓋茨選擇停留在北京,多少表明了對中國市場的看重。據他透露,在過去的四年中,微軟在研發方面已投入68億美元,「很大的部分都是進入了微軟在中國的研發部門。」而下一步,微軟將在移動通信研究方面投入更多。

  蓋茨如此描繪了未來IT業的發展趨勢:非常高質量的語音識別技術;非常高速度的網絡連接;個人計算機像小小的紙張一樣,每一個學生都隨身攜帶一個帶著麥克風的平板電腦,上課時通過電腦做筆記。

=================================================================

儘管我不確定這件消息的真實性,畢竟是轉貼來的,不過我認為內容上很正面,也頗為客觀,滿有依據的。

事實上,我認為身在這個時候,有幸有不幸。
我認為,電腦和作業系統的全盛時期應該在80~90年代,現在所有的OS差不多都是那個時期開始的,所有的檔案系統、網路系統也都是那個時期發展的,到了現在,OS的差異性已經不大了,檔案系統的相容性也非常高了,網路系統也差不多統一了,PC的架構已經定型了。
所以我覺得,電腦和OS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了,然而,隨著晶圓產業的不斷高速發展,也就是電腦內元件技術的提昇,轉而往其他方面發展,像是小型智慧型系統(含OS的系統,也就是嵌入式系統)、PC則轉向多CPU與64bit CPU發展,這樣的發展,造就了OS新一個週期的發展,但我認為這個週期不會太長,因為電腦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這樣的改變並不太大,加上現在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也進一步縮短了這個週期的週期時間。

所以,我覺得幸運的是,我有了學習OS的機會,但不幸的是,這個技術,熱潮應該只有5~10年,可能就結束了,當然啦,這都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而比爾兄的年代,也就是70~80年代,當時正值OS發展時期,他可以悠閒的在車庫組PC,也可以充滿熱情的學習BSD系統,結果現在,當時的幾個熱情小夥子,現在是M$、Sun、Apple、Cisco的創始人,這樣的未來,我不認為會再度出現,但的確是有機會可以撈一筆吃半輩子。

我認為這樣的歷史背景,頗吻合比爾兄的言談,當時的BSD系統,的確如今日的Linux,大家爭相學習、爭相修改,而到了今日,除了國外,我實在沒聽說哪間學校有開BSD的課程,要學習,好像沒機會了。

而今日,如果還是學生,的確適合學習Linux,正如同當時的BSD一般,不過,不同的是,Linux的情景的確不大明確,它沒有大公司的加持,沒有確定性的永續發展,這讓Linux一直感覺學術性質濃厚,商業化則支援不足的感覺,儘管也是有許多經營Linux的公司,不過感覺上,聲音都不大。

不論如何,比爾兄的這番話,感覺上說的中肯,可以接受,所以,讓我們大家都來學Linux吧。 :p

2006年5月13日

Samba與Windows(Samba On Windows)

原本寫了很多關於Samba在Windows上run的好處,不過貼文失敗,因此廢話不多說了,直接看內容吧。

===================================================================
Samba On Windows 成功攻略:

2006-05-13 使用 VMWare + win2000,成功將 samba run 起來了。

參考
http://smithii.com/?q=node/view/36

同時直接使用它的 binary 檔案。

我的步驟如下:

1.下載安裝 cygwin (http://www.cygwin.com/setup.exe)

2.安裝時加選如下套件:
wget
unzip(這兩個是用來下載檔案和解壓縮用的,比較不重要)
libsasl2-2.1.19-3
libopenldap2_2_7-2.2.27-1(這兩個 lib 不裝,smbpasswd 不能執行)

3.下載 samba binary 並解壓縮
(http://www.smithii.com/files/plugins/z_samba.zip)

4.解壓縮好之後改名,按照網頁教學,步驟如下,可利用其他工具下載、解壓:
cd c:wget http://www.smithii.com/files/plugins/z_samba.zip
unzip z_samba.zip
move z_samba samba

5.關閉 NetBIOS,執行
cd c:\samba
regedit.exe /s files\disablenetbios.reg

6.將特定服務改為『手動執行』
在 Windows 2000 上:
- Server
- Workstation
- TCP/IP NetBIOS Helper Service

- Computer Browser
- Messenger

在 Windows XP HOME 上:
- Server
- Workstation
- TCP/IP NetBIOS Helper
- Network Location Awareness(NLA)

- Computer Browser(XP 預設即為手動)
- Messenger(XP 預設即為停用)

7.重新開機

8.在『命令提示字元』執行下列指令
subst z: c:\samba\files
subst y: c:\samba\files\ramdrv
path=c:\cygwin\bin;z:\samba;%path%
y:
mkdir \tmp
cd \samba

8.按喜好編輯 c:\samba\files\ramdrv\samba\smb.conf

9.清空預設的 smbpasswd,執行
cd y:\samba
copy /y NUL smbpasswd

10.新增使用者(要是系統有的帳號)
smbpasswd -a Administrator

11.啟動 Samba
nmbd --configfile=./smb.conf --hosts=./lmhosts --daemon
smbd --configfile=./smb.conf --daemon

12.到此如果一切正常,則 Samba 已經正常運作,此時可以用其他電腦,用網芳連連看,
正常情況會是彈出『帳號、密碼詢問視窗』,進入後會看到『印表機』,不會出現『排定的工作』。
=================================================================

2006年5月8日

又有好康的免費軟體可用啦~

這次也是從別人的blog看到的,不過真的是滿高興的~~~
http://aries.ajnest.com/cat15/

這次要推薦的是,免費的「Norton Anti-Virus 2005」。

YA~~你沒看錯,真的是免費的Norton Anti-Virus,不過並不是Norton提供的,它這麼摳怎麼可能會放在網頁上供人下載,除非哪天轉性了我才相信。

這次是google提供的,它們提供的google pack其實是軟體包,裡面包了不少免費的軟體供大家使用,看起來頗有裝機軟體的味道,不過仔細看看,裡面赫然有
Norton Antivirus 2005 Special Edition

因為google,而讓我們可以免費使用到這套知名的「死要錢」的防毒軟體,非常值得高興。

不過仔細點會發現,它的Norton Anti-Virus只提供了6個月(半年)的病毒碼更新服務(竟然有提供耶),和市售的一年是有差別的,其他細節因為我還沒裝,目前不清楚。

不過我認為,google pack更新的速度,應該是不會太慢,每次更新,重新安裝Norton Anti-Virus之後,時間應該是重記的吧,或者......

如果要找免費的防毒軟體,除了之前介紹的,目前還頗有名的AVG之外,還要一套avast ! 4 Home Editon,這套軟體的商業意味相對比較濃,雖然是免費版本,不過一般安裝後只提供30天的病毒碼更新服務,必要要經過註冊的動作,才能變成一年,而一年之後,要重新註冊一次,感覺上就比較討厭一點,不像AVG直接就讓你用。

不過比起Norton Anti-Virus直接叫你花錢買,它已經是非常仁慈了。

2006年5月6日

舊主機板發生網路卡timeout的解決方法

這不能不先說一個字「幹」,手邊的FreeBSD NAT,這次很榮幸的需要大換血,和另一台電腦機殼對調,結果又發生上次搞了半天的網路卡timeout問題。

不過這次終於在花了整整兩天,之後在網路上找到了答案~~~

這時只能怪那張主機板太爛,真是ooxx,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發生的原因,網址如下:
http://www.arclink.com.tw/price/article-2.asp#2

就是它~就是它~

印象中,上次那個all-in-one的板子就是這樣被我棄置了。

原因正是出在「IRQ共用」,這主機板也很怪,明明自己不夠聰明,不支援IRQ共用,又為何把網路卡都設在一起呢......

之後想也知道,當FreeBSD要使用硬體時,用IRQ去中斷它,一個搞不好就衝到了,衝到之後,兩張卡都一直送呼叫信號,結果就是完全陣亡~~

解決方法它有說,如下:

1.按你爽的順序一張一張插上去,每次插上去都開機一次,進到顯示訊息那邊時,注意一下裝置是否有出現,IRQ是否相同。

2.如果發現IRQ相同了,不用慌張,按順序看看是哪兩張IRQ相同,之後再關機,把其中一張換一個插槽重新插上,再看看。

當所有IRQ都不同之後,問題也就解了,而要注意的是,IRQ不多,如果真的不夠了,可以把USB,Serial Port之類的關掉。

2006年5月1日

正版與盜版&M$與自由軟體

剛剛逛一逛,看到
http://p2p.blogspirit.com/_clubs_站長的話.電腦話題/

這個blog,又看到了關於M$ WGA的「破解」。

我個人認為,M$的WGA不是用來「破解」的,而是用來讓使用者知道,他自己所用的Windows是不是正版的,因此在更新時,才會多一個視窗問你是否接受(了解)M$的授權。

話說回來,大部分的使用者在安裝Windows時,很少有去注意自己是否用正版的,或者說,大部分的人只在乎有沒有軟體可用,以我妹來說,她是一個電腦白痴,我很守法的計算著M$ Office的授權數,沒有幫她裝M$ Office,她就開始嚷著沒有Office.......

我真的沒裝嗎?我有裝Open Office.........

就我自己來說,我盡可能的全部使用正版,在我的電腦中,盜版軟體已經很少了,就我印象中,在NB中好像只有一套吧,而這套軟體是ARM ADS 1.2,也不是沒有正版,在學校實驗室是有買授權的,只是學長教我安裝時,就是連破解一起破了,我之後也懶得改了,因為我連實驗室的授權主機是哪台都不知道~~

也許多數人,包括我朋友都認為,我這樣實在太誇張了,不過是破解罷了,我又不是沒抓電影、沒抓日劇、沒抓mp3、沒抓GAME,都用正版軟體,很奇怪。

我是這麼認為的,我....身為資訊人,以後大概註定了要靠電腦,要靠軟體吃飯,儘管我的領域可能是韌體,但不論如何,還是軟體。
當我靠著軟體賺錢的同時,卻在使用盜版軟體,老實說,我實在沒臉去賣我寫的軟體。
我寫的軟體有別人好嗎?我寫的軟體有別人強嗎?那我憑什麼用別人的盜版卻賣自己的軟體,又...當我看著我的軟體被別人「複製」->「貼上」時,我又該抱著什麼心態去面對?

此外,之前曾經看過別人評論過自由軟體,我認為,在以往資訊不發達時,當時「會用軟體」,已經是十分了不起了,而現在,隨著軟體越來越簡單,功能越來越強大,會「使用軟體」已經不是什麼厲害的事了,因為你只要有軟體,按照說明書操作,基本上都能夠一定程度的「會用軟體」;而且軟體在現在這麼容易娶得,網路又這麼發達,軟體商又這麼重視智慧財產權,這時候還用盜版,是該想想是否該換條路走了。

說起來,M$真的很厲害,要什麼有什麼,當我之前用PDA在裝Linux時,就發現到M$真的是很強大,當人家還在努力要讓PDA能run Linux時,M$已經憑藉著他的支援廠商與人力、財力,把WinCE給弄出來了,而且不單單只是把系統放上去run,同時還進行商品的企劃、宣傳,以及相關開發工具,相關API,相關文件、範例、書籍,結果我們看到的,是一系列的PDA相關軟、硬體,開發工具,驅動程式,書籍,教育訓練。

得到的結論是,只要M$要作,沒什麼作不到的,只要你有錢,M$可以提供你想像不到的service。

而就PC來說,Windows大家一直罵,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都在用,而且邊用邊罵。
Office也是,大家一直罵,可是大家卻也都在用(記得在很早期,Lotus也有出Lotus 1-2-3,當時和Office同時發跡,而且一開始是比M$ Office強的,但....我最近才知道,Lotus Office部份,後來已經被M$併掉了..... = = 也難怪M$ Office能這麼強大、好用)。

事實上是,Windows和Office的功能和便利性,是具有一定水準的,而他的支援,也是最多的。

在我前幾年開始轉用自由軟體、免費軟體後才發現,很多自由軟體實際上是有問題的,要就是功能不齊,要就是有小瑕疵(中文問題啦...等等),結果是很多時候,商業版的真的是好用。

像Nero,在燒錄軟體中算是很強大的,實際上,免費的燒錄軟體沒幾套,沒一套有像Nero這麼強、這麼方便的,說起來最近發現cdrtools有人修改讓他支援DVD燒錄,也有提供GUI前端,看起來很不錯,缺點就是GUI都分散的,不像Nero整合在一起,但這已經是我看過最齊全的了。

而前面提到自由軟體,很多人就會說Linux,Linux真的算非常不錯,但是和Windows比起來,使用門檻真的是頗高,而且又有像是NTFS、Windows程式無法執行...等問題,而他的設定更是麻煩,真的不適合初學者使用。

所以我覺得,沒有十全十美的,要就付錢,要就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天下是沒有白吃得午餐阿~~

最近開始思考將現在的PC改用Linux的可行性,不是Server,而是目前使用的PC,我想目前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NTFS要如何搞定,再來是WINE到底能支援到什麼程度,一般的WinRAR、WinAMP、PSPad是否都正常。

PS:也許有基本教義派的人會反駁說,Linux上NTFS ok阿,有oooxxx,有WINE可以執行Windows程式阿,有Office阿,有Browser阿.....但我實在很想看看,這些王八蛋的電腦,是不是真的只裝Linux,是不是不玩Windows GAME,因為事實是,Linux在這些方面真的不行;在歐美也許狀況好很多,沒有中文問題,但是在台灣,Linux的中文問題是不小,我到最近才在考慮PC轉移的可行性,也是因為看到Linux中文問題解的差不多了,WINE最近的新版本對軟體支援有顯著提昇了,才會進行考慮,2~3年前,我是完全否定的。

2006年4月24日

法輪功與閒人~~

前幾天忘了是什麼事,和老爸聊到法輪功,說到他早上經過玉成公園,都會看到很多團的法輪功在「練功」,同樣是在運動,打太極拳的、練外丹功的,大家都相安無事自己玩自己的,頂多也就一小群自己玩自己的,偏偏法輪功的就是要貼個大標語,像是告訴全世界他們是法輪功,然後人又特多,一團一團的,每團都這樣搞~~

今天,應老媽要求,去瑜伽的「體驗」(其實也就是一門課的試用囉~~),說起來,今天去上一門瑜伽課,感覺動作和國中、國小時的國民健康操(舊版的)其實差不多,只是地板動作多些,基本動作則是滿雷同的;而在聯合報附近,就是看到法輪功的在遊行,內容是要大家退出共產黨,說共產黨有多可惡,賣器官又搞集中營芸芸,而且人數爆多,還要警察交通指揮,又用大聲公在那邊廣播~~

我個人覺得,難怪法輪功在大陸被禁成這樣,一個號稱練功的團體,宗教不宗教,練功不練功,整天在搞遊行、搞宣傳、反社會,當然會被禁止,這樣的團體不要說大陸,20年前的台灣一樣會禁,因為其目的不單純,而且十分詭異。

雖然我不是支持統一的台灣人,也不是支持民進黨的「新台灣人」(我才26歲,不算新台灣人算什麼?難道是台灣猿人嗎?),但是看到這樣的團體,竟然有一大堆人莫名其妙的支持,就覺得很生氣,說起來,大陸賣器官,是政府指使的嗎?我印象中,很多這類的情況,都是人蛇集團在搞的,他們從偷渡、盜賣器官、逼娼樣樣來,但是,我不覺得政府會加入其中,至少是表面上不會加入,就像軍火之王電影中演的一樣,美國政府雖然反對私賣軍火,但其實美國政府才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商,同理,我不相信大陸政府會明著這麼搞,要搞,也是大家私下一起來,說不定台灣政府還入股勒~~~

但利用這樣根本是莫名其妙沒有根據的事情來宣傳,把大陸說得很可憐、很落後,根本是把台灣人個個當作無知的呆子,大陸現在先進的地方比台灣還先進,但反過來說,台灣落後的地方,又能有多先進?前幾天新聞才上,在南投原住民鄉,很多十幾歲就結婚的小夫妻,有些甚至12、3歲就有小孩,然後就結婚了,這樣的情況叫先進嗎?

而隨著大陸的漸漸透明,至少就政策上,已經有不少要解決鄉鎮問題的方案提出了,短期不可能出現效果,但長期來看,是可以擺脫這些問題的,而一個在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政府,你說他搞個集中營,他們傻了嗎..... = =||

倒是人蛇集團這麼搞我還相信,不過人蛇集團跟政府的關係密切度,恐怕還弱於跟「台灣人蛇集團」的關係,一個巴掌打不響的,這種有龐大利益的事情,一定不會只有大陸單方面,而是台灣大陸雙方面的,而以這樣不真實的訊息來進行宣傳的團體,我實在很難把它和合法、正當話上等號。

再來說說閒人,我感觸很深,也感到很生氣、很難過,台灣現在的經濟已經很慘了,我們台灣目前經濟靠得是什麼?是電子產業。

台灣在國際上最有名的,也是電子,而在台灣,電子的範圍非常大,可以說所有跟資訊相關的,統統都歸到電子去了,人家說IT、說寫程式、說電路設計,在台灣統統是電子,這也沒辦法,電子光環大,自然是這種情況。

可是我要說得是,電視新聞每天吵,很多人每天沒事上街頭,甚至組遊覽車北上上街頭「逛街」,這些吵鬧的人,有哪些是電子工程師?有哪些真的是在竹科辛苦打拼的工程師?真正創造台灣第一的,不是宏碁的施XX,鴻海的XXX,而是他們公司裡面每天努力工作的工程師,當然這些大頭很重要,他們對於市場走向、公司的發展方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電子工程師的工作有多辛苦?原則上,就是從早到晚一直寫程式,或者一直看資料,再不然就是一直畫電路,可能早上9:00或10:00開始,一直到晚上9:00或10:00,到忙碌時,可能還得熬夜,台灣的經濟,靠得是這些人這樣的工作拼出來的,他們,每天忙到沒時間睡覺,政治、上街頭、投票都離他們很遠。

反過來說,另外很大一群人,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走上街頭,不論228是星期一還是星期三,都可以上街頭,不論319是星期六還是星期二,都可以上街頭,在南部的支持者更厲害,可以包車上台北,大搖大擺的讓警察指揮交通,他們在逛街,問走上街頭目的是啥?那不重要.... = =||

令人難過的是,目前在台灣,這些人的意見似乎才是意見,然而,我看不到他們對台灣發展,或台灣經濟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台灣要發展生技,他們能嗎?台灣要從OEM或ODM進入自有品牌,他們能嗎?他們為台灣的經濟付出了多少?他們為台灣的發展又有什麼幫助?

當他們走上街頭時,是否該好好想想,說不如做,真正的腳踏實地做事情,會比整天反對、抗議要有用得多,不要整天抗議,然後沒事就要政府補助,要求國賠。

2006年4月15日

Linux Media Center文章更新~~

上次在最後時提到,也許可以發在摩扥學園,說不定會很熱烈,結果一發,就被版主轉進 share 版了,看來是發錯版面了,不過成果很不錯,短短這段時間,已經有 574 的閱讀次數,真是讓我感到高興。
因為我有跟老闆說這件事情,目前看起來,老闆似乎有意給大學學弟來實作專題,目前是有些些擔心因為我發在公開討論區,以至於到時候也許比賽,也許專題會被質疑是抄襲的,到時候希望我跳出來澄清,這些心得技術是我提供給學弟的,會被接受~~~

不論如何,這段時間加了些內容,改了些內容,share區我發現我不能修改,我就先貼在自己的 blog 上,看看情況,說不定直接貼在回應區,或者把改過的、新增的部分貼在回應區囉~~

=========================================================
這邊我們使用 DiGiMatrix,這台 ASUS 前幾年推出的資訊電腦,
它的好處在於,Linux 對它有非常好的支援性,包括了 無線網路卡、電視卡、遙控器、調節式CPU風扇(Q-FAN)、前置面板 都有很好的支援,
而其他的顯示卡、音效卡、IDE、網路卡...就根本不用說了。

DiGiMatrix 的 電視卡,使用的是 713x 系列的卡,713x 系列卡在 Linux 上支援還ok,而 DiGiMatrix 的更是被很多人 patch 過了。
在我使用的新版 kernel,甚至連 選台器 的參數和 電視卡 的參數都不用設,直接抓出正確值。

遙控器,在 Linux 上多使用 LIRC,DiGiMatrix 在 LIRC 中,根本是獨立一個來支援,完全支援 DiGiMatrix 的遙控。
而 DiGiMatrix 的遙控器,是使用 it87 修改版的,因此在 LIRC 的支援中,算是 it87 的分支。

無線網路卡,DiGiMatrix 是使用 RT2400 的驅動程式,非常好裝,在 Debian 下,只需要裝個 rt2400 套件即可搞定,
當然啦,為了顯示名稱的好看,我則在步驟中加入了 alias rt2400 ra0,將網路卡名稱改為 ra0,
而且這個無線網路卡,在 Windows 上直接支援 SoftAP,在 Linux 上,我沒試過將它做成 SoftAP 過,可以 try try 看。
理想上,是直接當家裡 AP 的 repeater,這就很棒了。

Q-FAN 很有趣,在 Linux 上,我們可以直接設置風扇的轉速(依百分比來設置),也可以自動判斷,判斷條件我們可以自訂。
前置面板 也很有趣,目前可以顯示 時間 和 CPU 溫度,未來說不定改成室外溫度。

顯示卡、IDE 使用 SiS 的,因此裝了 sisctrl 後,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在 Linux 上設置它(就像 Windows 上的顯示設定)。

音效卡在 Linux 上直接用 Intel i810 的驅動即可,我使用的是 ALSA,因此要先裝 alsa-base 套件才能使用。
設定上,直接用 alsamixer 即可。

幾個會用到的設定檔,包括
source.list(加入 Freevo、sis、mythtv...等站台)
mplayer.conf(改的不同,大致下面有列)
xine/config(改很多,原則上直接貼上再改)
xorg.conf(參照網路上 DiGiMatrix 的依家裡電視稍作修改)
幾個啟動檔,
包括 lirc(LIRC編譯好便會產生在 contrib 目錄下,
以及 asusfan.sh、setpanel.sh、mythtv-frontend 三個,這三個為自己修改

mythtv-frontend 是 Mythtv Frontend 的啟動檔,它總共需要三個檔案,包括了
mythtv-frontend
~/.xinitrc
~/init-frontend.sh

這幾個檔案是參考
http://home.comcast.net/~spuppet/myth.html

再修改之後得到了。

kernel,kernel config 是參考網路上 DiGiMatrix 的 2.6.8 設定檔沿用的,使用上沒有問題。

而下面的步驟,先會將 freevo 的整個安裝流程寫出,之後會將整個 mythtv 的安裝流程寫出。

整個設置涵蓋:
LIRC
lm-sensor(LIRC 使用前,要先設置好 lm-sensor,不然根本無法驅動 it87)
mplayer
xine
wireless(iwconfig、interface等設置,算通用的設定)
X.org
ALSA
kernel source
NFS
Samba(NFS、Samba 為網路分享使用)
VNC(VNC為遠端控制使用)
mythtv
Freevo(mythtv or Freevo)
python(Freevo 是使用 Python 直譯語言寫的,因此和 python 的關係密切,很多支援要靠 python,像 Freevo 要支援遙控器,要先安裝 python-lirc)
gdm(Freevo 時使用,不過後來的 mythtv-frontend 啟動則不再需要了,同樣的設定檔經過修改,也可用於 Freevo,至此不需要 gdm 了)
win32codec(新增加 codec,像是 rmvb、mov 等都需要,算包進了 mplayer 和 xine 中,獨立寫出罷了)
部分 V4L(在使用 v4lctrl 時會需要稍微知道一點)
xawtv、tvtime(電視卡的設置,原則上 Freevo 要吃 tvtime,Mythtv 的 TV 功能內建了,不過需要 xawtv 的設定程式(v4lctrl))
fontconfig

幾個 DiGiMatrix 的參考網站:
http://people.easter-eggs.org/~yack/digimatrix/
http://www.orangeek.org/digimatrix/digimatrix_linux.html
http://www.outertrack.com/digimatrix/index.php

(2006-04-02)
目前,EPG 部分尚未弄出來。
==================================================================================================================
按一般安裝Debian,更新 unstable 後

1.先裝 openssh-server

2.改 sources.list 加入 freevo,sis

2.安裝 x-window-system,freevo,w32codecs(不用裝,可以直接使用 mplayer 網站上的 codec,解壓縮後改為 /usr/lib/win32 ),幾個 ttf 中文(繁/簡體字型) 並將 mplayer-386 改為 mplayer-586
(註解:apt 裡面的 mplayer 的 rmvb 會有影音不同步的問題,可以參照 http://www.princessleia.com/MPlayer.php 網站一步步將 mplayer 編譯出來,編譯出的最新版本沒有不同步問題,中文字幕問題似乎也可以解決)
(/etc/mplayer/mplayer.conf修改如下)
=============================================
### mplayer DEBCONF AREA. DO NOT EDIT THIS AREA OR INSERT TEXT BEFORE IT.
# MPlayer video output driver, configured by mplayer.deb
vo=xv

### END OF DEBCONF AREA. PLACE YOUR EDITS BELOW; THEY WILL BE PRESERVED.
subfont-encoding=unicode
subcp=big5
unicode=yes
zoom=yes
stop-xscreensaver=yes
=============================================
(在 ~/.mplayer/ 要 link 字型進去,link 成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subfont.ttf)


3.安裝 swat(samba),vsftpd,aee,ee,joe

4.安裝 kernel 編譯相關套件,libncurses5-dev,kernel-package,dialog

5.將 ln -s linux-source-2.6.15 linux

6.安裝套件 lm-sensors ,將 linux-source-2.6.15(自己改過的kernel的source) 解壓縮,將 lm_sensors-2.9.2.tar.gz 解壓縮

7.進入 lm_sensors 目錄,執行 make user,之後 make user_install

8.在 /etc/ld.so.conf 加入 /usr/local/lib,執行 ldconfig

9.安裝 lirc(不裝套件),將 lirc-0.8.0.tar.bz2解壓縮

10.執行 ./setup.sh 選項 1 選 digimatrix 選項 3 選,之後執行 make && make install

11.安裝 modconf,進入後將 lirc_dev,lirc_it87,i2c-dev,i2c-isa 安裝(lirc 需要安裝過 lirc_it87)

12.將 lirc 放到 /etc/init.d/ ,執行 cp /usr/src/lirc-0.8.0/contrib/lirc.debian /etc/init.d/lirc

13.之後執行 update-rc.d lirc defaults 20

14.如果進入後沒聲音,檢查是否有將 freevo 執行的帳號加入到一堆群組中(比照預設的 user 帳號辦理)

15.鍵盤對應參照 freevo 的 src/event.py 和 /etc/lircd.conf 修改,修改後存檔成 /etc/lircrc

16.要支援rmvb,要安裝win32codec套件,之後將/usr/share/doc/mplayer-586/codecs.conf.gz複製到/etc/mplayer/並解壓縮

17.修改 /etc/mplayer/mplayer.conf
vo=xv 註解拿掉(在X11環境時,使用顯示卡硬體加速)
slang=zh(DVD預設字幕,不知道有沒有用處)
fontconfig = yes
font =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subfont-text-scale = 3
subcp = cp950
vo=xv
spuaa=2
(以上支援中文字幕用,font後面指定字幕用的字型檔)

17b.安裝 xine,先安裝套件 libxine1,libxine1-dev,之後再安裝 xine-ui

17b.要讓 xine 支援中文字幕,參照 http://www.ubuntu.org.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44&forum=10

18.修改 ee /etc/modutils/aliases 加入 alias ra0 rt2400

19.安裝 gdm

20.確定 /dev/lirc 權限,執行 chmod 666 /dev/lirc*
如果有問題,可以直接使用 lircd --device=/dev/lirc /etc/lircd.conf -n 來檢查
如果說沒有 /dev/lirc,可以直接改 /etc/init.d/lirc 裡面的 /dev/lirc 改為 /dev/lirc0

21.設定 gdm 加入 freevo 項目
以 Debian 來說,gdm項目放在 /usr/share/gdm/BuiltInSessions/
可以查 /etc/X11/gdm/gdm.conf 裡面的 SessionDesktopDir


新增檔案 /usr/share/gdm/BuiltInSessions/freevo.desktop
===============================
[Desktop Entry]
Encoding=UTF-8
Name=freevo
Comment=freevo
TryExec=/usr/bin/freevo
Exec=/usr/bin/freevo
Icon=
Type=Application
===============================

新增檔案 ~/.dmrc(權限,Owner要注意)
===============================
[Desktop]
Session=freevo
Language=zh_TW.UTF-8
===============================

22.將 lircrc 複製到 /etc/ 並確定 local_conf.py 中 lircrc 檔案位置的設定正確
不確定時可以使用
irw
ircat --config=/etc/lircrc freevo
進行驗證

23.到 cd /usr/share/fonts/truetype/ 看看有沒有安裝中文字型,沒有安裝就先安裝好(包括直接解壓縮 fireflysung)

24.要查看 freevo 狀態,可以看 /tmp/freevo/main-1000.log 紀錄檔

25.建立目錄 /var/cache/freevo 並改權限
mkdir /var/cache/freevo
chown media.root /var/cache/freevo

26.如果自己裝 freevo,要記得裝 PyLirc,http://pylirc.mccabe.nu/

23.到 cd /usr/share/freevo/fonts

24.建立目錄 mkdir backup

25.將所有字型備份 cp *.ttf backup/

26.將 VeraBd.ttf 和 VeraBI.ttf 連結到其他中文字型
rm VeraBd.ttf &&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VeraBd.ttf
rm VeraBI.ttf &&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VeraBI.ttf

27.要編譯 setpanel 來控制 LED 面板,首先到 http://asusfan.linux-site.net/ 下載 setpanel,之後安裝套件 libasound2-dev,即可。

28.安裝 vncserver,到 real-vnc 網站下載,不過要記得先裝 libstdc++2.10-glibc2.2 套件

29.http://asusfan.linux-site.net/asusfan.html Sensor 設定檔和自動風扇控制程式

30.風扇設定和面板設定參數如下:
setpanel -D "000000" -l -T &
asusfan -m 35 -o 40 -g 3 -i 或者 asusfan -m 40 -g 3 -o 33 -i 這兩個是網站上的推薦,不過似乎不大適用,
簡單說,-m 表示最低的風扇速度,-o 表示最低風扇速度的溫度
目前我的設定:
asusfan -m 0 -g 3 -o 38 -i &

總結:
python 目前對 big5 不支援,不支援中文編碼,在 2.3 版時需要額外安裝 cjkcodec,我裝後效果並不顯著.....
python 2.4 把 cjkcodec 納入,但 Freevo 對 python 2.4 似乎還不非常完整的支援,我沒試過~~
經過了快 2個月 的使用測試,Freevo 對中文的支援實在是十分的有問題(或者該說 python 對中文的支援),
讓我不敢親近他.....

因此我決定跳巢使用 MythTV,至少試看看情況如何,
在這兩個月中,我看到了莫名其妙的狀態,例如這個目錄中文正常,另一個目錄卻是亂碼,
甚至亂碼還同時出現有方塊字和亂碼,Freevo 讓我太失望了。
我深深了解方塊字表示的是能顯示但字型檔沒這個字,可是我換了 n種中文,沒一個能解,又偏偏不是所有字都如此,
中文字型對應我也做了,我只能說,該做的我都做了,但現實環境是 python 要再加油~~
看著 Linux 上最著名了兩套 Media Center 軟體,一套表現的如此讓人難過,
深深感覺,也許花 5000 大洋買套 MCE2005 會實在許多,儘管 M$ 我不喜歡,儘管買下去後就進了 M$ 的牢房,
但 M$ 展現的,是完全沒有中文問題,功能十分齊全,支援非常廣泛,將 Media Center 的硬體完全發揮,
相較於連個中文,連個 TV GUIDE 都搞不出來的 Freevo,我只能說 Freevo 要再加油~~

===================================================================================================

MythTV:
目前較需要注意的部分....

1.安裝好之後,它會建立 mythtv 帳號,不用額外使用 media 帳號
2.安裝時,會選擇 mysql 密碼,這邊的 mysql 密碼是 MythTV 連上 mysql 時用的
3.安裝好後,先把 MythTV 在 mysql 的資料庫設置好,如下:
mysql -u root mythconverg
mysql> grant all on mythconverg.* to mythtv@"%" identified by "mythtv";
mysql> flush privileges;

===================================================================================================
Question 1:
mplayer字幕位置問題:
mplayer看電影的時候有個討厭的地方,而這點 xine 做得比較好,討厭的地方在於字幕的位置,
mplayer在放片子的時候,字幕會在影片上,要就是擋到影片,要就是被影片擋到看不清楚,
明明下面一大塊黑色的區塊,卻這樣搞.......

http://forums.gentoo.tw/viewtopic.php?p=55205
上面網址提到解決方案,可以使用
mplayer -vf expand=0:-50:0:0

這樣會在影片下面多出 50像素 的黑邊,接著便可以把字幕移到那裡,可是對於像是 Hero 這樣的 4:3 影片,
則會將左右也縮減,在下面產生 50像素 的黑邊。

經測試,使用如下
-vf expand=0:-65:0:0

65像素 在兩行字時,都會在黑色區域內,距離適中。

================
2006-04-15
================
前面的方法是舊方法,在新版的 mplayer 中,已經用其他方法來解決了。

前述的方法在遇到 4:3 的影片時會有問題,因此在 2004 年時,便有人提出 autoexpand 的 patch,如下:
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rQoo39jG9wcJ:itdp.fh-biergarten.de/~itdp/html/mplayer-dev-eng/2004-11/msg00183.html+mplayer+autoexpand&hl=zh-TW&gl=tw&ct=clnk&cd=1&client=firefox

我還因此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要改 code 來支援~~

結果,搞了半天,新版的本來就有支援了,關鍵說明在:
http://mplayerhq.hu/pipermail/mplayer-dev-eng/2005-July/035555.html


man mplayer 的 expand

原來,現在 mplayer 的 expand 參數加到了 6 位,而後面幾位,則可以做到這樣神奇的事情,
他其實是讓你可以設定影片的w,h,以及整個畫面的w,h,也就是第二個範例所介紹的,
設定整個畫面的解析度是800x600,影片的解析度不變,比例填滿到4:3,
這樣一來,字幕就會自動到最下面黑色區域內了。

此外,也看到了其他東西,如下:
http://mplayerhq.hu/pipermail/mplayer-dev-eng/2006-January/039532.html
http://dcxx.fw.hu/mplayer/

他將 mplayer 的 DVD導覽 弄出來了,並且上了 patch,我看很快就會進 mplayer 的 CVS 了。

而上述的使用,我使用的參數是:
-vf expand=:::::4/3

目前看起來,mplayer 的優勢慢慢開始出現了,加上使用了 CPU 偵測,以最佳化 compile 之後,
在 P4-2.4G 上,mplayer 撥放 DivX 的影片,CPU 使用率竟然不到 10%,甚至執行 top,
mplayer 都沒出現在最上面的 process 中,而撥放 rmvb,因為使用 win32 的 codec,
P4-2.4G 的使用率也只有 40% 左右,這樣的好處除了 CPU 使用率低之外,
以 Media Center 來說,CPU 使用率低,系統溫度低些,風扇可以慢些~~

而 DVD 導覽確定也 ok,那麼全功能的 mplayer 的確是可以取代 xine 了,
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 mplayer 的按鍵設定,怎麼樣才可以最人性化、最方便~~

而現在新的問題是,我遇到 .smi 的 sami 格式字幕檔,
要就是吃不進去,而設定了 .mplayer/config 中的 subcp 後(變成 subcp=cp950,big5,zh_tw,en_US),
可以吃進去了,不過字顯示不出來,都是『_』,我擔心是 cwyen.ttf 字型缺字的問題(對 Unicode 缺字),
待會試試看改成 Unicode 的字型試試看,希望可以解決~~~
===================================================================================================
Question 2:
MythTV 的中文問題,MythTV 的中文問題可以分兩部分:
一個部分是中文掉字(中文缺字)的問題
另一個部分是文字傾斜(文字上飄)的問題

中文掉字問題其實是因為缺字,MythTV裡面很多部分使用了 Arial 這個字型,
Arial 這個字體似乎不錯,也似乎夠完整,所以很多英文軟體都喜歡用它(Freevo也是...),
不過 Arial 中文字數不足,因此很多字它沒有,就會造成『魔法家庭』->『魔 家 』,
因此解決方案不難,透過修改 /etc/fonts/fonts.conf 或者新增 ~/.fonts.conf 來改進,
建議,以新增 ~/.fonts.conf 較好,
一方面一般都建議避免修改 /etc/fonts/fonts.conf,
另一方面這個檔案可能因為系統更新而被竄改。

而 fonts.conf 的關鍵是下面這些內容:
================================================================


Arial

AR PL ShanHeiSun Uni


=================================================================

這些內容的功能,是以 XXX (AR PL ShanHeiSun Uni)字型來代換 Arial 字型。


而文字傾斜問題在網路上有人提過了,不過他稱它為『文字上飄』: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t=8621&highlight=%E4%B8%8A%E9%A3%84

而解決方案在: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p=42973&highlight=#42973

搞了半天,這是已知的中文化 bug,透過將幾個程式修正,即可解決,而且似乎還會順道支援粗體字。

===================================================================================================
Question 3:
電視沒聲音:
找出問題了,問題很簡單,也很白痴,不過也得到了證實......

DiGiMatrix 的 電視,在 ALSA 中,是由 AUX 控制的,預設是靜音,只要把它打開即可!!
而 alsamixer 都不會用,真的很笨,設為靜音後,音量多大聲都沒用,這也許是 ALSA 設計時不夠細心吧~~
要開啟/關閉靜音,使用『m』鍵。

Mythtv 還是沒聲音阿:
上述方法可以解決 xawtv 沒聲音的問題,不過 Mythtv 仍然沒辦法解,因為 Mythtv 還有個地方要注意的,
那就是要執行

/usr/bin/v4lctl volume mute off

執行完後,Mythtv 便有聲音了

===================================================================================================
Question 4:
按照上面設定,有聲音了,但是卻不會和電視同步,而且一進MythTV就有聲音,怎麼辦?
操照下面步驟42 中,關於 MythTV 的聲音設定。

===================================================================================================
Question 5:
MythTV 一切都好,就是字太小,怎麼辦?
看來似乎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參照這兩篇
http://outflux.net/blog/archives/2005/10/16/mythtv-dpi/
http://www.mythtv.org/wiki/index.php/Display_Size

他用的解決方法是,修改 xorg.conf,加入『顯示大小設定』。
加在 Monitor 區段,如下: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Generic Monitor"
Option "DPMS"
HorizSync 28-38
VertRefresh 43-72
DisplaySize 162 121 # 100 DPI @ 800x600
EndSection

PS:DisplaySize 的設定,是數值越大字越小

===================================================================================================
Question 6:
Mplayer 的編譯注意事項:
按照前面所說,到 http://www.princessleia.com/MPlayer.php 裡面查看 mplayer 相關訊息會發現,
它在最後帶著大家自己編譯 mplayer 的套件~~

基本上,有幾點延伸,
1.不要使用它的 DEB_BUILD_OPTIONS 參數,它的參數把最佳化都關掉了
2.執行 fakeroot debian/rules binary 之後,要注意看 configure 的內容,看看它有哪些沒裝,則要用 aptitude 補上,
原則上,補上的都以 -dev 的為主,例如缺了 libdts,則要裝 libdts-dev
3.當執行過 fakeroot debian/rules binary 之後,要重新來過,要執行 fakeroot debian/rules clean
4.然後有些部分要注意,像我的 lirc 是自己裝的,它偵測不到,因此要加參數 --enable-lirc,
此時才要設定 DEB_BUILD_OPTIONS 參數

其中 2 要特別注意,像最新的 x.264,其實 mplayer 早就支援了,尤其是新的 cvs 版本,根本沒問題,
但是就是因為需要先有裝過 x.264 的 -dev 套件,否則 mplayer 還是不支援的。

我設的參數,在有裝好 /usr/lib/win32(解壓縮 all-xxxxx.tar.bz2)、realplayer 的情況下(其他額外的忘了),
使用的參數是
DEB_BUILD_OPTIONS=--enable-lirc --language=zh_TW
===================================================================================================
新 Mythtv 步驟:

1.按照一般安裝,之後更新為 sid

2.安裝套件 openssh-server,lm-sensors,alsa-base

3.執行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改為 zh_TW.UTF-8,其他該加的加加

4.執行 dpkg -i /home/backup/kernel-MyDiGiMatrix***.deb,並將 /boot/grub/menu 內的 default 改到 2(自己 compile 的那個),以及 等待秒數

5.重新開機

6.安裝套件 rt2400,ttf-arphic-*(兩個繁體,兩個簡體,兩個 Unicode)

7.修改 vi /etc/modutils/aliases 加入 alias ra0 rt2400

8.安裝 CwTex字型

9.安裝 mplayer_1.0cvs_i386.deb 和 xine-ui_0.99.3-2_i386.deb 套件(這兩個套件的產生,參照前面的兩個網址)

10.執行 aptitude 將上述兩個套件的相依套件裝好

11.安裝套件 sisctrl(會安裝到跟 X 有關的套件,解析度把 1024x768 勾掉)

12.建立目錄 /etc/mythtv

13.安裝套件 mythtv,mythdvd,mythvideo

14.設定 asusfan 和 setpanel
cd /etc/init.d/
cp /home/backup/asusfan.sh .
chmod 755 asusfan.sh
cp /home/backup/setpanel.sh .
chmod 755 setpanel.sh
update-rc.d asusfan.sh defaults 20
update-rc.d setpanel.sh defaults 20
cd /usr/local/sbin/
cp /home/backup/setpanel .
cp /home/backup/asusfan .
chmod 755 setpanel
chmod 755 asusfan

15.安裝套件 kernel-package,dialog,bzip2,modconf

16.將 kernel source,lm-sensors,lirc 解壓縮到 /usr/src/ 並設 linux 連結(ln -s linux-source-2.6.15 linux)

17.將 all-*******.tar.bz2 解壓縮到 /usr/lib/
(win32codec 的手動安裝方式)

18.將 /usr/lib/all 改為 /usr/lib/win32,並變更為 root.root 權限
mv all-20050412 win32
chown root.root win32

19.安裝 x-window-system-core,vnc4server

20.安裝 samba,swat

21.執行 vnc4server,在將它 kill,修改 ~/.vnc/xstartup 把 twm & 改為 mythtv-setup,再執行 vnc4server

22.選項 1 ~ 4 執行一輪,之後離開.....kill vnc,執行 /etc/cron.daily/mythtv-backend

23.安裝套件 bison,flex

24.安裝套件 lm-sensors ,將 linux-source-2.6.15(自己改過的kernel的source) 解壓縮,將 lm_sensors-2.9.2.tar.gz 解壓縮

25.進入 lm_sensors 目錄,執行 make user,之後 make user_install

26. /etc/ld.so.conf 加入 /usr/local/lib,執行 ldconfig

27.安裝 lirc(不裝套件),將 lirc-0.8.0.解壓縮

28.執行 ./setup.sh 選 digimatrix 之後選 make && make install

29.安裝 modconf,進入後將 lirc_dev,lirc_it87,i2c-dev,i2c-isa 安裝(lirc 需要安裝過 lirc_it87)

30.將 lirc 放到 /etc/init.d/ ,執行 cp /usr/src/lirc-0.8.0/contrib/lirc.debian /etc/init.d/lirc

31.將 /etc/init.d/lirc 內的 --device=/dev/lirc 改為 --device=/dev/lirc0

32.之後執行 update-rc.d lirc defaults 20

33.修改自己的 fonts.conf 設定檔,cp /etc/fonts/conf.d/ttf-arphic-uming ~mythtv/.fonts.conf,加入下列
================================================================


Arial

AR PL ShanHeiSun Uni


=================================================================

34.設定讓 myth-frontend 自動執行,首先要確定有安裝 sudo,接著如下
執行 dpkg-reconfigure xserver-common,改為 Anybody
cd /home/backup/mythtv
cp .xinitrc /home/mythtv/
cp init-frontend.sh /home/mythtv/
mkdir /home/mythtv/logs
cp /home/backup/mythtv/mythtv-frontend /etc/init.d/
chmod 755 /etc/init.d/mythtv-frontend
update-rc.d mythtv-frontend defaults 30
chown -R mythtv.mythtv /home/mythtv

36.確定 /dev/lirc 權限,執行 chmod 666 /dev/lirc*

37.參考網站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p=42973&highlight=#42973,安裝幾個 patch 套件

38.將 mythdvd 的設定從 mplayer 改為 xine -pfhq --no-splash dvd://
(mplayer 不支援 DVD選單,xine支援,因此將 MythVIDEO 改使用 xine 播放)

39.執行 vigr 和 vigr -s 將 mythtv 加入 cdrom,plugdev,dialout,floppy(原則上和media群組相同)

40.讓 XINE 支援中文字幕
複製字型 cp /home/backup/cwyen-* /usr/share/xine/libxine1/fonts/
複製字型 cp /home/backup/newsung-* /usr/share/xine/libxine1/fonts/
修改 ~/.xine/config 裡面的 subtitles.separate.font:sans,將 sans 改為 cwyen 或 newsung

41.安裝套件 ntpdate,修改 /etc/default/ntpdate 裡面的 Server 為 ntp.ntu.edu.tw

42.Mythtv的電視的聲音設定
確定 .xinitrc 裡面有 v4lctl volume mute off
用 alsamixer 改聲音,按『Tab』切換到錄音,接著移到 AUX,按『SPACE』選取為錄音來源,接著移到 Capture 將它調到最大即可
(DiGiMatrix 的電視卡是由 AUX 輸出的,而 Mythtv 的電視功能是即時錄影,因此我們設定錄音來源為 AUX,然後將錄音的音量調到最大即可)

43.設定 mplayer
(/etc/mplayer/mplayer.conf修改如下)
=============================================
### mplayer DEBCONF AREA. DO NOT EDIT THIS AREA OR INSERT TEXT BEFORE IT.
# MPlayer video output driver, configured by mplayer.deb
vo=xv

### END OF DEBCONF AREA. PLACE YOUR EDITS BELOW; THEY WILL BE PRESERVED.
subfont-encoding=unicode
subcp=big5
unicode=yes
zoom=yes
stop-xscreensaver=yes
=============================================
(在 ~/.mplayer/ 要 link 字型進去,link 成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subfont.ttf)

44.MythVideo影片關聯問題
MythVideo 對於 VIDEO_TS 這種 DVD 資料夾(EX:電車男/VIDEO_TS)的判斷是有點問題的,
解決方法是,將 VIDEO_TS 的資料夾改名,並且幫它設定一個關聯,例如:

電車男/VIDEO_TS

改為

電車男.DVD/VIDEO_TS

然後設定一個 DVD 的新檔案類型,使用特定撥放 command,要注意,要記得把什麼 use default 的勾掉

45.讓 xine 和 mplayer 支援遙控器控制
mplayer 對遙控器的訊息比較明確,至少它會有

Setting up LIRC support...

這樣的訊息告訴你遙控器連結是否正確,xine 則似乎不大甩你......

設定上,和 mythtv 的遙控器設定相同,要設定 lircrc 的檔案,
mythtv 會吃 ~/.mythtv/lircrc
而 mplayer 和 xine 則會吃 ~/.lircrc

因此常見的做法是使用 ln -s ~/.mythtv/lircrc ~/.lircrc

將兩個檔案 link 起來..........

而 xine 比較方便一點的地方是,它可以幫你產生 lircrc 的檔案內容,你再自己改即可,
xine --keymap=lirc

它便會產生一大串,我們可以使用
xine --keymap=lirc >> ~/.lircrc

將它貼進原本 mythtv 的 lircrc 中......

之後設定和前面雷同,修改內容,
把 button 改成 /etc/lircd.conf 中遙控器按鍵的設定名稱(大小寫要相同)(xine 中的 button 預設是 xxxxx)。
而這邊要注意的是,xine 預設的 lircrc 有個叫 remote 的參數,預設也是 xxxxx。
remote 似乎是其他電腦控制這台電腦的 xine 用的,它似乎要搭配 xine-remote 使用。
這邊要填的,可能是電腦的 IP,不過我沒試過,在這邊我們使用上,務必要把 remote 整個拿掉,
否則反而會讓所有按鍵都沒作用.......

mplayer 的按鍵設置相同,也是 ~/.lircrc,這邊設置上,
則是要參考 input.conf 的內容和 mplayer -input cmdlist 指令,
input.conf 應該會是在 /usr/share/doc/mplayer/examples/input.conf

可以使用 locate 查看看.......

設定時大致如下,
begin
button = vol+
prog = mplayer
repeat = 2
config = volume 1
end

按鍵對應到 /etc/lircd.conf 中遙控器的按鍵名稱,
程式對應到 mplayer
repeat 看情況設置,原則上,在遇到像是大小聲這類要按著不放的控制時,才需要設置這個數值,而值愈大,反應越慢
config 是重點,要對應 input.conf,然後填入後面控制的參數,以上面得例子,在 input.conf 中是,
0 volume 1
* volume 1

則我們便要使用 volume 1

2006年4月3日

DiGiMatrix與MythTV、Freevo

接續前篇,DiGiMatrix是MediaCenter最好的選擇,如果搭配MCE2005,應該很不錯用才是。

但是,我不希望住進M$的套房,一日為M$的奴隸,終身都是M$的奴隸。

M$出的MCE2005真的不錯,沒話說,它又自己定了MCE的標準,讓播放軟體(PowerDVD、WinDVD)、燒錄軟體(Nero)有了依循的標準,背後又帶來了小小的商機,目前看到的是,PowerDVD、WinDVD、Nero多了MCE的mark,就貴了幾百元。

不過不能不說M$真的很行,MCE這樣一搞,不但擴大了市場,同時也讓MCE的彈性大大的增加,MCE搭配這些軟體後,可以支援燒錄、影音播放...等功能,隨著支援的軟體便多,這樣的彈性會在增加。

而Linux上,只有兩套主流的Media Center可以選擇,分別是 Freevo 和 MythTV,當然啦~~
XBOX上的那個GeeXBox也可以,不過我初步看起來,它有點像是LiveCD的形式,好像只能作成制式化電腦,不符合DiGiMatrix的強大功能。

Freevo是我一開始的選擇,也是唯一有中文參考資料的Media Center軟體,可是很不幸的,我發現它對中文、日文有嚴重問題,而且問題是出在 Python 上,這讓我到後來很是難過和生氣,憤而跳到 MythTV 上,可是在當時,我實際上已經把 Freevo 設定得很完善了,大概有個七、八成吧~~~

MythTV就還不錯,搭配了之前Freevo的一些經驗法則(Mplayer、XINE設定),它的進度其實滿快的,問題也少很多,算得上是很不錯的。

下面我會把我的心得貼出來,原則上是一堆步驟,中間參雜一些些說明,這分文件最早,是用來紀錄的,因為Freevo或是MythTV的安裝流程很複雜,中間要設定的很多,所以寫分文件來紀錄,怕自己忘了,所以一開始的步驟內容很少,只有大略的提到key point,後面有了把它變成文件的想法,所以到後來慢慢出現一些解釋和說明。

而我要說得是,Freevo和MythTV的中文設定文件實在少得可憐,Freevo有一篇,MythTV完全沒有,怎麼搜尋都是介紹兩者差異,對於安裝、設置完全沒提,一點幫助都沒有。

我希望我這篇,可以帶來一些迴響,讓多點人來玩,說不定po到moto學園是不錯的主意。

像MythTV,急需要中文翻譯,我在念研究所,實在沒時間翻譯,想到就腳軟,但是我還是希望看到中文阿~~

==================================================================
這邊我們使用 DiGiMatrix,這台 ASUS 前幾年推出的資訊電腦,
它的好處在於,Linux 對它有非常好的支援性,包括了 無線網路卡、電視卡、遙控器、調節式CPU風扇(Q-FAN)、前置面板 都有很好的支援,
而其他的顯示卡、音效卡、IDE、網路卡...就根本不用說了。

DiGiMatrix 的 電視卡,使用的是 713x 系列的卡,713x 系列卡在 Linux 上支援還ok,而 DiGiMatrix 的更是被很多人 patch 過了。
在我使用的新版 kernel,甚至連 選台器 的參數和 電視卡 的參數都不用設,直接抓出正確值。

遙控器,在 Linux 上多使用 LIRC,DiGiMatrix 在 LIRC 中,根本是獨立一個來支援,完全支援 DiGiMatrix 的遙控。
而 DiGiMatrix 的遙控器,是使用 it87 修改版的,因此在 LIRC 的支援中,算是 it87 的分支。

無線網路卡,DiGiMatrix 是使用 RT2400 的驅動程式,非常好裝,在 Debian 下,只需要裝個 rt2400 套件即可搞定,
當然啦,為了顯示名稱的好看,我則在步驟中加入了 alias rt2400 ra0,將網路卡名稱改為 ra0,
而且這個無線網路卡,在 Windows 上直接支援 SoftAP,在 Linux 上,我沒試過將它做成 SoftAP 過,可以 try try 看。
理想上,是直接當家裡 AP 的 repeater,這就很棒了。

Q-FAN 很有趣,在 Linux 上,我們可以直接設置風扇的轉速(依百分比來設置),也可以自動判斷,判斷條件我們可以自訂。
前置面板 也很有趣,目前可以顯示 時間 和 CPU 溫度,未來說不定改成室外溫度。

顯示卡、IDE 使用 SiS 的,因此裝了 sisctrl 後,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在 Linux 上設置它(就像 Windows 上的顯示設定)。

音效卡在 Linux 上直接用 Intel i810 的驅動即可,我使用的是 ALSA,因此要先裝 alsa-base 套件才能使用。
設定上,直接用 alsamixer 即可。

幾個會用到的設定檔,包括
source.list(加入 Freevo、sis、mythtv...等站台)
mplayer.conf(改的不同,大致下面有列)
xine/config(改很多,原則上直接貼上再改)
xorg.conf(參照網路上 DiGiMatrix 的依家裡電視稍作修改)
幾個啟動檔,
包括 lirc(LIRC編譯好便會產生在 contrib 目錄下,
以及 asusfan.sh、setpanel.sh、mythtv-frontend 三個,這三個為自己修改

mythtv-frontend 是 Mythtv Frontend 的啟動檔,它總共需要三個檔案,包括了
mythtv-frontend
~/.xinitrc
~/init-frontend.sh

這幾個檔案是參考
http://home.comcast.net/~spuppet/myth.html

再修改之後得到了。

kernel,kernel config 是參考網路上 DiGiMatrix 的 2.6.8 設定檔沿用的,使用上沒有問題。

而下面的步驟,先會將 freevo 的整個安裝流程寫出,之後會將整個 mythtv 的安裝流程寫出。

整個設置涵蓋:
LIRC
lm-sensor(LIRC 使用前,要先設置好 lm-sensor,不然根本無法驅動 it87)
mplayer
xine
wireless(iwconfig、interface等設置,算通用的設定)
X.org
ALSA
kernel source
NFS
Samba(NFS、Samba 為網路分享使用)
VNC(VNC為遠端控制使用)
mythtv
Freevo(mythtv or Freevo)
python(Freevo 是使用 Python 直譯語言寫的,因此和 python 的關係密切,很多支援要靠 python,像 Freevo 要支援遙控器,要先安裝 python-lirc)
gdm(Freevo 時使用,不過後來的 mythtv-frontend 啟動則不再需要了,同樣的設定檔經過修改,也可用於 Freevo,至此不需要 gdm 了)
win32codec(新增加 codec,像是 rmvb、mov 等都需要,算包進了 mplayer 和 xine 中,獨立寫出罷了)
部分 V4L(在使用 v4lctrl 時會需要稍微知道一點)
xawtv、tvtime(電視卡的設置,原則上 Freevo 要吃 tvtime,Mythtv 的 TV 功能內建了,不過需要 xawtv 的設定程式(v4lctrl))

幾個 DiGiMatrix 的參考網站:
http://people.easter-eggs.org/~yack/digimatrix/
http://www.orangeek.org/digimatrix/digimatrix_linux.html
http://www.outertrack.com/digimatrix/index.php

(2006-04-02)
目前,EPG 部分尚未弄出來。
==================================================================================================================
按一般安裝Debian,更新 unstable 後

1.先裝 openssh-server

2.改 sources.list 加入 freevo,sis

2.安裝 x-window-system,freevo,w32codecs(不用裝,可以直接使用 mplayer 網站上的 codec,解壓縮後改為 /usr/lib/win32 ),幾個 ttf 中文(繁/簡體字型) 並將 mplayer-386 改為 mplayer-586
(註解:apt 裡面的 mplayer 的 rmvb 會有影音不同步的問題,可以參照 http://www.princessleia.com/MPlayer.php 網站一步步將 mplayer 編譯出來,編譯出的最新版本沒有不同步問題,中文字幕問題似乎也可以解決)
(/etc/mplayer/mplayer.conf修改如下)
=============================================
### mplayer DEBCONF AREA. DO NOT EDIT THIS AREA OR INSERT TEXT BEFORE IT.
# MPlayer video output driver, configured by mplayer.deb
vo=xv

### END OF DEBCONF AREA. PLACE YOUR EDITS BELOW; THEY WILL BE PRESERVED.
subfont-encoding=unicode
subcp=big5
unicode=yes
zoom=yes
stop-xscreensaver=yes
=============================================
(在 ~/.mplayer/ 要 link 字型進去,link 成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subfont.ttf)


3.安裝 swat(samba),vsftpd,aee,ee,joe

4.安裝 kernel 編譯相關套件,libncurses5-dev,kernel-package,dialog

5.將 ln -s linux-source-2.6.15 linux

6.安裝套件 lm-sensors ,將 linux-source-2.6.15(自己改過的kernel的source) 解壓縮,將 lm_sensors-2.9.2.tar.gz 解壓縮

7.進入 lm_sensors 目錄,執行 make user,之後 make user_install

8.在 /etc/ld.so.conf 加入 /usr/local/lib,執行 ldconfig

9.安裝 lirc(不裝套件),將 lirc-0.8.0.tar.bz2解壓縮

10.執行 ./setup.sh 選項 1 選 digimatrix 選項 3 選,之後執行 make && make install

11.安裝 modconf,進入後將 lirc_dev,lirc_it87,i2c-dev,i2c-isa 安裝(lirc 需要安裝過 lirc_it87)

12.將 lirc 放到 /etc/init.d/ ,執行 cp /usr/src/lirc-0.8.0/contrib/lirc.debian /etc/init.d/lirc

13.之後執行 update-rc.d lirc defaults 20

14.如果進入後沒聲音,檢查是否有將 freevo 執行的帳號加入到一堆群組中(比照預設的 user 帳號辦理)

15.鍵盤對應參照 freevo 的 src/event.py 和 /etc/lircd.conf 修改,修改後存檔成 /etc/lircrc

16.要支援rmvb,要安裝win32codec套件,之後將/usr/share/doc/mplayer-586/codecs.conf.gz複製到/etc/mplayer/並解壓縮

17.修改 /etc/mplayer/mplayer.conf
vo=xv 註解拿掉(在X11環境時,使用顯示卡硬體加速)
slang=zh(DVD預設字幕,不知道有沒有用處)
fontconfig = yes
font =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subfont-text-scale = 3
subcp = cp950
vo=xv
spuaa=2
(以上支援中文字幕用,font後面指定字幕用的字型檔)

17b.安裝 xine,先安裝套件 libxine1,libxine1-dev,之後再安裝 xine-ui

17b.要讓 xine 支援中文字幕,參照 http://www.ubuntu.org.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44&forum=10

18.修改 ee /etc/modutils/aliases 加入 alias ra0 rt2400

19.安裝 gdm

20.確定 /dev/lirc 權限,執行 chmod 666 /dev/lirc*
如果有問題,可以直接使用 lircd --device=/dev/lirc /etc/lircd.conf -n 來檢查
如果說沒有 /dev/lirc,可以直接改 /etc/init.d/lirc 裡面的 /dev/lirc 改為 /dev/lirc0

21.設定 gdm 加入 freevo 項目
以 Debian 來說,gdm項目放在 /usr/share/gdm/BuiltInSessions/
可以查 /etc/X11/gdm/gdm.conf 裡面的 SessionDesktopDir


新增檔案 /usr/share/gdm/BuiltInSessions/freevo.desktop
===============================
[Desktop Entry]
Encoding=UTF-8
Name=freevo
Comment=freevo
TryExec=/usr/bin/freevo
Exec=/usr/bin/freevo
Icon=
Type=Application
===============================

新增檔案 ~/.dmrc(權限,Owner要注意)
===============================
[Desktop]
Session=freevo
Language=zh_TW.UTF-8
===============================

22.將 lircrc 複製到 /etc/ 並確定 local_conf.py 中 lircrc 檔案位置的設定正確
不確定時可以使用
irw
ircat --config=/etc/lircrc freevo
進行驗證

23.到 cd /usr/share/fonts/truetype/ 看看有沒有安裝中文字型,沒有安裝就先安裝好(包括直接解壓縮 fireflysung)

24.要查看 freevo 狀態,可以看 /tmp/freevo/main-1000.log 紀錄檔

25.建立目錄 /var/cache/freevo 並改權限
mkdir /var/cache/freevo
chown media.root /var/cache/freevo

26.如果自己裝 freevo,要記得裝 PyLirc,http://pylirc.mccabe.nu/

23.到 cd /usr/share/freevo/fonts

24.建立目錄 mkdir backup

25.將所有字型備份 cp *.ttf backup/

26.將 VeraBd.ttf 和 VeraBI.ttf 連結到其他中文字型
rm VeraBd.ttf &&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VeraBd.ttf
rm VeraBI.ttf &&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VeraBI.ttf

27.要編譯 setpanel 來控制 LED 面板,首先到 http://asusfan.linux-site.net/ 下載 setpanel,之後安裝套件 libasound2-dev,即可。

28.安裝 vncserver,到 real-vnc 網站下載,不過要記得先裝 libstdc++2.10-glibc2.2 套件

29.http://asusfan.linux-site.net/asusfan.html Sensor 設定檔和自動風扇控制程式

30.風扇設定和面板設定參數如下:
setpanel -D "000000" -l -T &
asusfan -m 35 -o 40 -g 3 -i 或者 asusfan -m 40 -g 3 -o 33 -i 這兩個是網站上的推薦,不過似乎不大適用,
簡單說,-m 表示最低的風扇速度,-o 表示最低風扇速度的溫度
目前我的設定:
asusfan -m 0 -g 3 -o 38 -i &

總結:
python 目前對 big5 不支援,不支援中文編碼,在 2.3 版時需要額外安裝 cjkcodec,我裝後效果並不顯著.....
python 2.4 把 cjkcodec 納入,但 Freevo 對 python 2.4 似乎還不非常完整的支援,我沒試過~~
經過了快 2個月 的使用測試,Freevo 對中文的支援實在是十分的有問題(或者該說 python 對中文的支援),
讓我不敢親近他.....

因此我決定跳巢使用 MythTV,至少試看看情況如何,
在這兩個月中,我看到了莫名其妙的狀態,例如這個目錄中文正常,另一個目錄卻是亂碼,
甚至亂碼還同時出現有方塊字和亂碼,Freevo 讓我太失望了。
我深深了解方塊字表示的是能顯示但字型檔沒這個字,可是我換了 n種中文,沒一個能解,又偏偏不是所有字都如此,
中文字型對應我也做了,我只能說,該做的我都做了,但現實環境是 python 要再加油~~
看著 Linux 上最著名了兩套 Media Center 軟體,一套表現的如此讓人難過,
深深感覺,也許花 5000 大洋買套 MCE2005 會實在許多,儘管 M$ 我不喜歡,儘管買下去後就進了 M$ 的牢房,
但 M$ 展現的,是完全沒有中文問題,功能十分齊全,支援非常廣泛,將 Media Center 的硬體完全發揮,
相較於連個中文,連個 TV GUIDE 都搞不出來的 Freevo,我只能說 Freevo 要再加油~~

MythTV:
目前較需要注意的部分....

1.安裝好之後,它會建立 mythtv 帳號,不用額外使用 media 帳號
2.安裝時,會選擇 mysql 密碼,這邊的 mysql 密碼是 MythTV 連上 mysql 時用的
3.安裝好後,先把 MythTV 在 mysql 的資料庫設置好,如下:
mysql -u root mythconverg
mysql> grant all on mythconverg.* to mythtv@"%" identified by "mythtv";
mysql> flush privileges;


mplayer字幕位置問題:
mplayer看電影的時候有個討厭的地方,而這點 xine 做得比較好,討厭的地方在於字幕的位置,
mplayer在放片子的時候,字幕會在影片上,要就是擋到影片,要就是被影片擋到看不清楚,
明明下面一大塊黑色的區塊,卻這樣搞.......

http://forums.gentoo.tw/viewtopic.php?p=55205
上面網址提到解決方案,可以使用
mplayer -vf expand=0:-50:0:0

這樣會在影片下面多出 50像素 的黑邊,接著便可以把字幕移到那裡,可是對於像是 Hero 這樣的 4:3 影片,
則會將左右也縮減,在下面產生 50像素 的黑邊。

經測試,使用如下
-vf expand=0:-65:0:0

65像素 在兩行字時,都會在黑色區域內,距離適中。

MythTV 的中文問題,MythTV 的中文問題可以分兩部分:
一個部分是中文掉字(中文缺字)的問題
另一個部分是文字傾斜(文字上飄)的問題

中文掉字問題其實是因為缺字,MythTV裡面很多部分使用了 Arial 這個字型,
Arial 這個字體似乎不錯,也似乎夠完整,所以很多英文軟體都喜歡用它(Freevo也是...),
不過 Arial 中文字數不足,因此很多字它沒有,就會造成『魔法家庭』->『魔 家 』,
因此解決方案不難,透過修改 /etc/fonts/fonts.conf 或者新增 ~/.fonts.conf 來改進,
建議,以新增 ~/.fonts.conf 較好,
一方面一般都建議避免修改 /etc/fonts/fonts.conf,
另一方面這個檔案可能因為系統更新而被竄改。

而 fonts.conf 的關鍵是下面這些內容:
================================================================


Arial

AR PL ShanHeiSun Uni


=================================================================

這些內容的功能,是以 XXX (AR PL ShanHeiSun Uni)字型來代換 Arial 字型。


而文字傾斜問題在網路上有人提過了,不過他稱它為『文字上飄』: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t=8621&highlight=%E4%B8%8A%E9%A3%84

而解決方案在: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p=42973&highlight=#42973

搞了半天,這是已知的中文化 bug,透過將幾個程式修正,即可解決,而且似乎還會順道支援粗體字。

電視沒聲音:
找出問題了,問題很簡單,也很白痴,不過也得到了證實......

DiGiMatrix 的 電視,在 ALSA 中,是由 AUX 控制的,預設是靜音,只要把它打開即可!!
而 alsamixer 都不會用,真的很笨,設為靜音後,音量多大聲都沒用,這也許是 ALSA 設計時不夠細心吧~~
要開啟/關閉靜音,使用『m』鍵。

Mythtv 還是沒聲音阿:
上述方法可以解決 xawtv 沒聲音的問題,不過 Mythtv 仍然沒辦法解,因為 Mythtv 還有個地方要注意的,
那就是要執行

/usr/bin/v4lctl volume mute off

執行完後,Mythtv 便有聲音了

按照上面設定,有聲音了,但是卻不會和電視同步,而且一進MythTV就有聲音,怎麼辦?
操照下面步驟42 中,關於 MythTV 的聲音設定。

新 Mythtv 步驟:

1.按照一般安裝,之後更新為 sid

2.安裝套件 openssh-server,lm-sensors,alsa-base

3.執行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改為 zh_TW.UTF-8,其他該加的加加

4.執行 dpkg -i /home/backup/kernel-MyDiGiMatrix***.deb,並將 /boot/grub/menu 內的 default 改到 2(自己 compile 的那個),以及 等待秒數

5.重新開機

6.安裝套件 rt2400,ttf-arphic-*(兩個繁體,兩個簡體,兩個 Unicode)

7.修改 vi /etc/modutils/aliases 加入 alias ra0 rt2400

8.安裝 CwTex字型

9.安裝 mplayer_1.0cvs_i386.deb 和 xine-ui_0.99.3-2_i386.deb 套件(這兩個套件的產生,參照前面的兩個網址)

10.執行 aptitude 將上述兩個套件的相依套件裝好

11.安裝套件 sisctrl(會安裝到跟 X 有關的套件,解析度把 1024x768 勾掉)

12.建立目錄 /etc/mythtv

13.安裝套件 mythtv,mythdvd,mythvideo

14.設定 asusfan 和 setpanel
cd /etc/init.d/
cp /home/backup/asusfan.sh .
chmod 755 asusfan.sh
cp /home/backup/setpanel.sh .
chmod 755 setpanel.sh
update-rc.d asusfan.sh defaults 20
update-rc.d setpanel.sh defaults 20
cd /usr/local/sbin/
cp /home/backup/setpanel .
cp /home/backup/asusfan .
chmod 755 setpanel
chmod 755 asusfan

15.安裝套件 kernel-package,dialog,bzip2,modconf

16.將 kernel source,lm-sensors,lirc 解壓縮到 /usr/src/ 並設 linux 連結(ln -s linux-source-2.6.15 linux)

17.將 all-*******.tar.bz2 解壓縮到 /usr/lib/
(win32codec 的手動安裝方式)

18.將 /usr/lib/all 改為 /usr/lib/win32,並變更為 root.root 權限
mv all-20050412 win32
chown root.root win32

19.安裝 x-window-system-core,vnc4server

20.安裝 samba,swat

21.執行 vnc4server,在將它 kill,修改 ~/.vnc/xstartup 把 twm & 改為 mythtv-setup,再執行 vnc4server

22.選項 1 ~ 4 執行一輪,之後離開.....kill vnc,執行 /etc/cron.daily/mythtv-backend

23.安裝套件 bison,flex

24.安裝套件 lm-sensors ,將 linux-source-2.6.15(自己改過的kernel的source) 解壓縮,將 lm_sensors-2.9.2.tar.gz 解壓縮

25.進入 lm_sensors 目錄,執行 make user,之後 make user_install

26. /etc/ld.so.conf 加入 /usr/local/lib,執行 ldconfig

27.安裝 lirc(不裝套件),將 lirc-0.8.0.解壓縮

28.執行 ./setup.sh 選 digimatrix 之後選 make && make install

29.安裝 modconf,進入後將 lirc_dev,lirc_it87,i2c-dev,i2c-isa 安裝(lirc 需要安裝過 lirc_it87)

30.將 lirc 放到 /etc/init.d/ ,執行 cp /usr/src/lirc-0.8.0/contrib/lirc.debian /etc/init.d/lirc

31.將 /etc/init.d/lirc 內的 --device=/dev/lirc 改為 --device=/dev/lirc0

32.之後執行 update-rc.d lirc defaults 20

33.修改自己的 fonts.conf 設定檔,cp /etc/fonts/conf.d/ttf-arphic-uming ~mythtv/.fonts.conf,加入下列
================================================================


Arial

AR PL ShanHeiSun Uni


=================================================================

34.設定讓 myth-frontend 自動執行,首先要確定有安裝 sudo,接著如下
執行 dpkg-reconfigure xserver-common,改為 Anybody
cd /home/backup/mythtv
cp .xinitrc /home/mythtv/
cp init-frontend.sh /home/mythtv/
mkdir /home/mythtv/logs
cp /home/backup/mythtv/mythtv-frontend /etc/init.d/
chmod 755 /etc/init.d/mythtv-frontend
update-rc.d mythtv-frontend defaults 30
chown -R mythtv.mythtv /home/mythtv

36.確定 /dev/lirc 權限,執行 chmod 666 /dev/lirc*

37.參考網站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p=42973&highlight=#42973,安裝幾個 patch 套件

38.將 mythdvd 的設定從 mplayer 改為 xine -pfhq --no-splash dvd://
(mplayer 不支援 DVD選單,xine支援,因此將 MythVIDEO 改使用 xine 播放)

39.執行 vigr 和 vigr -s 將 mythtv 加入 cdrom,plugdev,dialout,floppy(原則上和media群組相同)

40.讓 XINE 支援中文字幕
複製字型 cp /home/backup/cwyen-* /usr/share/xine/libxine1/fonts/
複製字型 cp /home/backup/newsung-* /usr/share/xine/libxine1/fonts/
修改 ~/.xine/config 裡面的 subtitles.separate.font:sans,將 sans 改為 cwyen 或 newsung

41.安裝套件 ntpdate,修改 /etc/default/ntpdate 裡面的 Server 為 ntp.ntu.edu.tw

42.Mythtv的電視的聲音設定
確定 .xinitrc 裡面有 v4lctl volume mute off
用 alsamixer 改聲音,按『Tab』切換到錄音,接著移到 AUX,按『SPACE』選取為錄音來源,接著移到 Capture 將它調到最大即可
(DiGiMatrix 的電視卡是由 AUX 輸出的,而 Mythtv 的電視功能是即時錄影,因此我們設定錄音來源為 AUX,然後將錄音的音量調到最大即可)

43.設定 mplayer
(/etc/mplayer/mplayer.conf修改如下)
=============================================
### mplayer DEBCONF AREA. DO NOT EDIT THIS AREA OR INSERT TEXT BEFORE IT.
# MPlayer video output driver, configured by mplayer.deb
vo=xv

### END OF DEBCONF AREA. PLACE YOUR EDITS BELOW; THEY WILL BE PRESERVED.
subfont-encoding=unicode
subcp=big5
unicode=yes
zoom=yes
stop-xscreensaver=yes
=============================================
(在 ~/.mplayer/ 要 link 字型進去,link 成 ln -s /usr/share/fonts/truetype/cwtex/center/cwyen.ttf subfont.ttf)

44.MythVideo影片關聯問題
MythVideo 對於 VIDEO_TS 這種 DVD 資料夾(EX:電車男/VIDEO_TS)的判斷是有點問題的,
解決方法是,將 VIDEO_TS 的資料夾改名,並且幫它設定一個關聯,例如:

電車男/VIDEO_TS

改為

電車男.DVD/VIDEO_TS

然後設定一個 DVD 的新檔案類型,使用特定撥放 command,要注意,要記得把什麼 use default 的勾掉

45.讓 xine 和 mplayer 支援遙控器控制
mplayer 對遙控器的訊息比較明確,至少它會有

Setting up LIRC support...

這樣的訊息告訴你遙控器連結是否正確,xine 則似乎不大甩你......

設定上,和 mythtv 的遙控器設定相同,要設定 lircrc 的檔案,
mythtv 會吃 ~/.mythtv/lircrc
而 mplayer 和 xine 則會吃 ~/.lircrc

因此常見的做法是使用 ln -s ~/.mythtv/lircrc ~/.lircrc

將兩個檔案 link 起來..........

而 xine 比較方便一點的地方是,它可以幫你產生 lircrc 的檔案內容,你再自己改即可,
xine --keymap=lirc

它便會產生一大串,我們可以使用
xine --keymap=lirc >> ~/.lircrc

將它貼進原本 mythtv 的 lircrc 中......

之後設定和前面雷同,修改內容,
把 button 改成 /etc/lircd.conf 中遙控器按鍵的設定名稱(大小寫要相同)(xine 中的 button 預設是 xxxxx)。
而這邊要注意的是,xine 預設的 lircrc 有個叫 remote 的參數,預設也是 xxxxx。
remote 似乎是其他電腦控制這台電腦的 xine 用的,它似乎要搭配 xine-remote 使用。
這邊要填的,可能是電腦的 IP,不過我沒試過,在這邊我們使用上,務必要把 remote 整個拿掉,
否則反而會讓所有按鍵都沒作用.......

mplayer 的按鍵設置相同,也是 ~/.lircrc,這邊設置上,
則是要參考 input.conf 的內容和 mplayer -input cmdlist 指令,
input.conf 應該會是在 /usr/share/doc/mplayer/examples/input.conf

可以使用 locate 查看看.......

設定時大致如下,
begin
button = vol+
prog = mplayer
repeat = 2
config = volume 1
end

按鍵對應到 /etc/lircd.conf 中遙控器的按鍵名稱,
程式對應到 mplayer
repeat 看情況設置,原則上,在遇到像是大小聲這類要按著不放的控制時,才需要設置這個數值,而值愈大,反應越慢
config 是重點,要對應 input.conf,然後填入後面控制的參數,以上面得例子,在 input.conf 中是,
0 volume 1
* volume 1

則我們便要使用 volume 1
==================================================================

家中新成員(DiGiMatrix)

好陣子沒有更新blog了,從過年到現在,除了在學校弄些老闆交代的事情之外,最大的事情就是處理家中的新成員。

看一些財經節目說,現在是後PC時代,如果你有在買準系統,也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現在最便宜的電腦,就是一般的PC,或是組裝電腦,而附加價值高的,則是準系統這類的電腦。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些準系統很小,而且價格很高,仔細看你會發現,它使用的是Intel筆記型電腦用的CPU,也就是傳統上我們說得Centrino系列,Pentium M處理器。
不過它搭配了PCI-E,PCI...等介面,可以說是筆記型電腦的桌上型版本,和MAC-mini的概念雷同,這類電腦目前的單價比一般PC高不少,用在Media Center上,可以強調效能同時兼顧省電與散熱。

我預料,未來的組裝電腦會逐漸消失,光華商場的光環會慢慢的消失,一般PC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準系統或是專用電腦,以類似制式的Media Center型態,車用電腦型態出現,而以目前來看,Intel的Pentium-M系列,已經開始搶佔這樣的市場了。
未來的光華商場,可能賣得電腦,會是一整盒,像NB一樣,讓你拎了就走,我猜想,未來的組裝市場,會消失掉。

因此在這邊奉勸在光華打工的同學們,光華商場不是永遠的,距離它的消失,已經不遠了,重要的是,現在還想靠組裝電腦打工的同學們,不能在以此沾沾自喜了,這樣的打工,這樣的工作在未來,恐怕會消失掉。

我的一些學弟,至今還在光華打工,還有光華人的壞脾氣,往往講到電腦時,就是一副老大模樣,好像他說的一定是對的,聽他的準沒錯的味道。

我個人對這樣的態度並不喜歡,畢竟半瓶水的人,才會是這樣的態度,而且學一些晶片組,這種今天過了又變了的東西,一點意義都沒有,既不知道原理,也不知道原因,只能看著文宣說著一樣的話,實在很沒力。

離題了,我家裏的新成員,是華碩在2~3年前推出的資訊電腦,叫做DiGiMatrix,我是在奇摩拍賣買的,二手機我還是買了15000。

看起來頗貴,不過在當時,我認為能夠以這樣的價格買到P4-2.4的電腦,同時具備這些特點,算是很划算的,不過現在看來,二手還是有其弊病阿~~
像機器,我個人覺得在開久了之後,有些不穩,當然啦~~這可能是過熱造成的,不能全盤怪二手貨,而最讓我比較討厭的,是光碟機買來之後,便嚴重有問題,幾乎不大能讀了。
ASUS特有的前置面板,硬是有排燈不會亮........讓人感到很討厭。
除去這些之外,這是台好機器。

它的圖片我目前沒拍,不過貼幾個介紹的網址,這東東在2~3年前推出時,價格可是3xxxx的勒。
http://www.oc.com.tw/article/0404/readparticle.asp?id=249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8&t=92383
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ayfqWfL6wMYJ:buy.yahoo.com.tw/gdsale/gdsale.asp%3Fgdid%3D27889+digimatrix&hl=zh-TW&gl=tw&ct=clnk&cd=16&lr=lang_zh-TW&client=firefox


隨便吧~~就貼這三個好了,我也是用DiGiMatrix在google上找的。

目前這樣的電腦也有出新的,像XPC最近就有出一款,而且走頂級價位的。
一台6xxxx,不過用料真的是極品,CPU用前面提到的Pentium-M、音效卡用創新未來的頂級音效卡(有8.1聲道...等特色),顯示卡我印象中也是用極品貨,有興趣可以去XPC網站膜拜一下。

我相信,隨著M$推出的MCE 2005,這類的資訊電腦會越來越多。

所以我覺得,反過來說,ASUS出的這台DiGiMatrix時機有點問題,可能是為了挑戰或證明ASUS的電腦設計能力,因此在這麼早,以這麼高的價格推出,事實上,如果是現在出,隨著MCE的熱潮,搭配MCE2005,會是很不錯的吧~~~

然而在當時,它搭配的竟是XP HOME,這..........太沒用了吧~~~
而且實際使用,ASUS自己附的程式爛到不行,用遙控器,根本十足的有障礙,按一按就卡住了,沒鍵盤根本完全無力,而且遙控器在Windows下反應爆慢,一般需要2~3秒才會回應你的動作,這時在太嚇人了,完全不符合現實環境。

所以,在下篇,我將po出DiGiMatrix->Linux Media Center的心得。

2006年1月26日

VMware與Qemu是好夥伴... :p

印象中,之前曾經寫過幾套免費的Virtual Machine軟體的推薦,用來用去,目前來說似乎是Qemu比較好用些,另外兩套免費的Virtual Machine軟體要不就是速度慢,要不就是支援性差(安裝平台只支援Linux),而Xen儘管不錯,但就是只能在Linux上裝這點不好,且要用,要用改過的Linux。

說句實在話,以效能/便利性來說,商業版的兩套(VMware和被M$買下來的Virtual PC)是最好的,但相對的價格也很貴。

不過隨著許多廠商的加入,Xen的快速成長,對於這兩套商業版的Virtual Machine軟體壓力不小,而VMware新的策略是推出了所謂的VMware Player,這東西的構想似乎和Flash頗為相似,VMware Player僅僅只能執行已建立的Virtual Machine Image,但它能夠執行包括VMware、Virtual PC、Symantec LiveState Recovery disk的Virtual Machine Image,按照它的說法,VMware Player不能夠建立Virtual Machine Image,要建立Virtual Machine Image,必須透過其他要錢錢的版本的VMware(例如VMware Workstation)。

我最早想到的是,裝個VMware Workstation的試用版,之後再看看怎麼用,不過顯然網路上的達人比我更是聰明,連結如下:
http://johnbokma.com/vmware-player/

他的教學寫的頗清楚,圖文並茂,簡單的說,雖然VMware Player不能建立Image,但是我們的好朋友Qemu可以,Qemu可以建立VMware的Image,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利用Qemu建立好VMware的Image,再透過修改設定檔的方式,餵給VMware Player,這樣一來,你要建多大有多大,你要安裝系統,甚至移除都可以,VMware Player等於是免費的VMware,而且檔案更小,安裝更快,大家來玩玩看吧..... :D

2005年11月25日

Allway Sync同步軟體與ERAM的邂逅

又好陣子沒發貼文章了~~~

這次要介紹的是Allway Sync這套同步軟體~~~

話說上次開始用ERAM之後,發現實在滿好用的,差就差在關機後所有資料都沒了,我也提到過另一套要錢的商業版就有這個好功能,在關機前會先備份,開機後複製回去,達到資料不遺失的好處。

這樣的功能其實不難做,自己寫都是可以的,無奈實在沒時間,只能找找看有沒有符合需求的免費軟體。

同一時間,我有另一個需求,我希望我筆記型電腦上的某幾個資料夾能夠和家裡的桌上型電腦同步,主要是MSN的聊天紀錄和學校工作的文件夾,不知道有沒有備份、同步軟體可以做到我這兩項需求。

經過努力的搜尋,幾套軟體的測試後,Allway Sync算是最符合我需求的軟體,儘管它仍有一點小缺點,但已經是目前功能最貼近我需求的軟體了。

Allway Sync和Good Sync似乎是同一套軟體,好像也是同一家公司,鬧雙胞的原因我並不了解,感覺有點詭異。
而Allway Sync其實限制頗多,它雖然號稱是freeware,可是只有personal use是免費的,除此外都要求你購買Pro版,而Pro版又沒有列出Pro版的特色,我個人是懷疑,根本是一模一樣的,只差在有沒有註冊碼罷了~~
最可惡的是,它的personal use雖然是免費的,可是授權上有個『但是』,它被限制30天內只能同步20,000個檔案,超過了就不讓你同步,它認為30天內同步超過20,000個檔案,已經不算是personal use了,而是Professional use...........
我對這點.......是非常有意見的,聊天紀錄通常檔案很小,但是非常多...........
加上又是剛開始玩,多少會比較愛碰它,就給我爆了~~~
雖然如此,改日期後還是可以使用,這讓我不會太火大~~~
此外,它雖然支援網芳的同步,卻不支援網芳的認證,以至於直接同步都會error,要先連線後才能按同步,這讓我比較不舒服~~~
再者,它不支援系統服務,也不能夠隱藏右下角的系統圖示,這真的是很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情~~~

上面這五點(授權、20,000檔案限制、不支援網芳認證、不支援系統服務、不能隱藏系統圖示)是它的缺點,下面要說說它的優點......

第一點很重要,它是全中文的,這點就幹掉很多同步、備份軟體了。
第二點,它的介面夠簡單,操作起來非常直覺,我試用過幾套網路上風評很強大的備份軟體,操作起來都非常麻煩,還很醜~~
第三點,它支援雙向同步,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備份軟體都提供備份功能,卻沒有雙向同步功能,這在一般來說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於RAM Disk差別就很大了,我不可能把『來源』設到RAM Disk的磁碟,『目的』設到某個目錄,因為開機後來源空了,它會很聰明的把目的內容也通通砍了,同樣的,我也不能把『來源』設到某個目錄,『目的』設到RAM Disk磁碟,這樣根本不會備份,還會幫我把RAM Disk的檔案殺掉,愚蠢至極~~因此這個雙向同步的功能非常重要~~
第四點,雙向同步支援刪除檔案的功能,也就是說在其中一個目錄中有個檔案或資料夾刪除了,它在備份時會自動把另一邊的也殺掉,但在重新開機後的同步時,又夠聰明,不過笨到把另一邊的都砍光,而是把另一邊的通通copy過來~~這點非常成功,對於很多套備份、同步軟體來說,是做不到這樣的功能的~~

基於這四個理由,我認為它還是非常好用的,而且經過了半個月的試用,對於RAM Disk的適應性非常好,好像不曾看過有資料遺失,倒是垃圾目錄、垃圾檔案變多了.... :p

當然啦,還是要稍微提一下有沒有其他很接近的軟體可以選擇~~

我推薦FullSync這套軟體(http://fullsync.sourceforge.net/)~~

這套軟體的缺點有兩個,都很大,以致於不能符合我的需求:
1.它不支援開啟程式後或關閉程式前進行同步動作
2.它雖然有提供雙向同步,但是它的雙向同步是把兩邊檔案通通copy起來,讓兩邊檔案一樣多,所以前面的問題,也就是把檔案或目錄殺掉之後,它會自作聰明的又幫你複製回來

不過我推薦它的原因有幾個:
1.Java寫的,跨平台性較好一點點,而且我有能力修改
2.OpenSource的
3.支援命令列執行動作(Allway Sync也有支援)
4.支援網芳的認證、同步
5.支援包括FTP在內的多種同步
6.雖然目前沒有中文介面,但我有看到有提供多語言選擇,可以自己中文化

如果有時間或能力修改,FullSync應該可以很符合我的需要,但.......時間是很大的問題阿~~~

2005年11月9日

研討會心得~~

今天去台大參加嵌入式研討會,這個研討會是由嵌入式軟體聯盟發起的,經常會舉辦研討會,因為我們老闆是聯盟成員,因此我們做學生的,就被要求要參加~~

儘管如此,每次有活動還是滿讓人高興的,至少能聽聽他們說什麼,還能翹課,算是不錯啦~~

今天一整天的研討會,我只聽了10:30義隆電子和之後CIC的兩篇,獲益良多~~~

我忘了之前有沒有發過關於 FPGA/CPLD 和 Verilog/VHDL 的文章,不過簡單的說,這些都是現在數位IC發展的重要物件和語言。

FPGA/CPLD 和 Verilog/VHDL 是近年熱門的技術。

在電子科系的同學可能都有印象,曾經玩過 74 系列的 IC,其中的 AND/OR/NOT 更是必修....
再來是畫卡諾圖化減,這些.....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 =||

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或用過PLD這樣的東西,我印象中我是在丙級硬體裝修還是乙級硬體裝修時曾經用過,
PLD是一顆10支腳上下的IC,內部是許多預先設置好的邏輯閘,
我們可以寫類似 A and B or C = D (A,B,C,D均是自己定義的腳位)這樣的形式,然後把它燒錄進去,
它就能夠做些簡單的邏輯運算,更可以省去使用大量 74 系列邏輯 IC。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製程的不斷精細,PLD 進化了,變成了 CPLD,也多了 FPGA。

原則上,CPLD 和 FPGA 是類似的東西,只是內部基礎的邏輯閘不同罷了,使用上、用途上是相同的。

而這類進化的 CPLD/FPGA 應用了目前不斷變小的製程,不斷的在挑戰能夠容納的邏輯閘數目,邏輯閘數目越來越多,甚至為了稍後提到的用途,
不斷在提昇它的速度。

正因為 CPLD/FPGA 的容量提昇,一種新式的語言出現了,它叫做硬體描述語言,目前主流的硬體描述語言有Verilog和VHDL。

這類的語言變得更高階,讓我們可以使用 if / for / while / switch-case 來撰寫程式,而不用 A and B or C .......

而最終形式則依然是轉化成 AND/OR/NOT 燒錄進 CPLD/FPGA 中,或者是送進晶圓廠製成 IC。

正因為 Verilog/FPGA 讓硬體的開發更容易,因此架構也可以做得更大,目前的 CPU 均是以這種方式開發的,
不論是 Intel 的 P4 或 AMD 的 K8 都是,而往往新聞上會說目前的 P4 估計有 5000萬顆電晶體,怎麼估計出來的?
就是用 Verilog/FPGA 的軟體程式,以類似 M$ Word 的字數統計功能,將轉化成邏輯閘時的數目統計出來的。

當然啦,像 P4,K8 這樣的 CPU 所需的邏輯閘非常多,無法放入 FPGA/CPLD 中,但開發過程仍是相同的。

從這樣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硬體的開發已經走向軟體化了,目前聽研討會時常會聽到 core 或 IP,這是啥呢?

以FPGA/CPLD 寫出來的 IC 程式,我們稱它為IP,中文叫知識產權。
而製作出來的 chip 或某個功能的 controler(像 USB,Ethernet,LCD...等)則可以稱為 core。
儘管這樣形容core有些漏洞,但大致如此,因此目前聽說 P4 要出 Dual-Core 的 CPU,意思是說一顆 P4 的 CPU 當中有兩個 P4-2.4G,
稱呼就是這麼來的,因為 core 本身意味著核心,一個網路晶片,它的 core 自然就是網路功能的controler。

而目前又有所謂的 SoC,到現在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啥是 SoC。
SoC 叫 System On Chip,又叫系統晶片。
但不是把作業系統放進晶片,也不是把某個系統放進去,而是類似整合式晶片的形式。

例如:一個PDA專用的ARM9 CPU,內含一顆 ARM9 的處理器,又加上 USB Controler、LCD Controler、Serial Port Controler、SD/MMC Controler,
這樣一顆CPU我們就稱它叫 SoC chip。

硬要解釋和系統晶片的關係,大家可以想想電腦的架構,電腦架構上,有 CPU、有系統匯流排、有北橋、有USB Controler...etc,
現在的 SoC chip,內部架構也十分雷同,一樣有 CPU,一樣有系統匯流排,一樣有 USB Controler...etc,因此,SoC 的稱號就出現了。

而目前的發展如何呢?
目前已經有 www.opencores.org 這類的開放 Core 的網站,打算將OpenSource的概念推廣到硬體IP上,
事實上,也的確已經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了,而且五花八門,有 RAM 的 IP,ROM 的 IP,USB 的 IP,Ethernet 的 IP ....等。

說了這麼多,和研討會有啥關係,這次研討會,義隆電子展示了它們的成果,將RAM,ROM,Ethernet,CPU 通通包進一個 0.18 製程的 chip 中,
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把 OS 燒進 chip 中,chip 開機時會自動載入 RAM 中,即可開機進入 Linux,
我實在懷疑,做成板子後,板子上除了接頭外還需要什麼呢?
也終於搞清楚為啥 OpenCores 的專案中,為啥會有 RAM 和 ROM 的 IP~~

而另一個 CIC 的人講的是關於 ESL,這東西目前很神秘,CIC 那傢伙自己也說,不確定會不會只是個騙局,
聽完後我對它的理解是,ESL 可能是指軟/硬體協同開發。

目前有個新的硬體描述語言叫做SystemC,它開發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以 C 來開發硬體,並且讓SystemC 能夠寫軟體,也能夠寫硬體。

這個新的硬體描述語言是OpenSource的專案,以電子產業長期以來都是以大公司主導的市場來看,這東西能否成為主流,或者說能否成功其實都很難說,
但它的確讓軟/硬體能夠有機會一起開發。

我認為 ESL 可能的意思是軟/硬體協同開發,可能會出現類似 Visual Studio .NET 這樣的大型專案軟體,
讓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軟體,多人同時開發同一個專案,可能一部分人透過它寫軟體,一部分人透過它寫硬體,
這種可能性在目前看來,是有機會發生的。

2005年10月30日

ERAM~一套值得推薦的RAM Disk軟體

一直寫的政治文,再來寫一點軟體介紹。

之前就在找RAM Disk的軟體,RAM Disk,這在Linux、FreeBSD上,是很容易找到的技巧,是Linux、FreeBSD的內建功能之一,而RAM Disk在DOS上,一樣是很常見的東西,Win98的開機片便有使用到RAM Disk,可是在Win2000、XP上卻不大好找,大部分也都是商業軟體。

以商業版的RAM Disk來說,最有名的就數RAMDISK這套商業軟體,他的功能也是同類的RAM Disk軟體中最強的,光他設定磁碟大小不需重新開機、系統重開後資料仍可保留(利用重開前複製到硬碟的方法)這兩項,就是一般RAM Disk軟體無法比擬的。

不過商業軟體始終是商業軟體,不能免費使用,價格又高是兩大問題。

而免費的RAM Disk軟體我只找到AR Soft的AR RAM Disk比較多人推薦,上次使用時卻發現設太大會無法使用(超過100MB)。

這次則找到ERAM這套日本人寫的RAM Disk軟體,這套軟體有提供包括DOS、Win95,98、Win2000,XP,2003...等版本,算是相當齊全的。

ERAM的磁碟可以設定得很大,他的檔案系統只支援FAT 12/16/32,不過他的磁碟大小可以設定到4G,這在只有1G RAM的我來說,是非常足夠的了。

不過,雖然他的設定程式有提供英文介面,不過他的說明只有日文說明,我不大懂日文,還是摸索了一段時間。

要安裝ERAM方法如下:
1.到
http://hp.vector.co.jp/authors/VA000363/

點選
ERAM for WindowsNT3.51/4.0/2000/XP Ver 2.20 ドライバ

下載程式

2.解壓縮到C:\ERAM

3.開始→設定→控制台→新增/移除硬體(XP是新增硬體)→新增裝置→新增一項裝置→從清單中選擇硬體→其他裝置→從磁片安裝→C:\ERAM\2000

4.安裝完成之後會要求重新開機,即可看到多出一個Z: 的空間,這即是新增出來的RAM Disk

要加大RAM Disk空間,則需要稍微設定一下,步驟如下:
1.先確定要設定多大的RAM Disk,以我來說,我打算設256MB

2.開始→設定→控制台→ERAM

3.ERAM的設定畫面實在讓人有些難以理解,說明如下:

Drive:RAM Disk的磁碟代號
Rootdir ent:這只在FAT 12/16才有作用,不用理他,一定設,要注意他必須是設成16的倍數
Allow unit:這應該是類似FAT 32/NTFS的磁碟區塊大小,也就是Windows格式化視窗中的配置單位大小,同樣的,設得大存取時可以比較快,但是卻比較浪費磁碟空間,設得小存取時比較慢,不過比較省空間,不過這是RAM Disk,我不了解設得大有何意義,不是應該越小越好嗎~~~
Media ID:這應該是磁碟的檔案格式,目前的F8應該是FAT 32,我還沒確認,不過用SPFDisk或Linux的cfdisk就可以稍微查一下來確認
Disk size:要設定的磁碟大小,以KB為單位,因此以我來說,要設定256MB,則要設為262144

Memory source:我們要改設為External

剩下的選項都不用設定了。

4.計算你的RAM-RAM Disk後的大小,以我來說,1G RAM - 256MB RAM Disk=1024 - 256 = 768

5.用記事本編輯C:\boot.ini,照本來的XP登入項目在最後面加上 /MAXMEM=???,???輸入前面算出的大小768
EX: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NT="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改成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NT="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768M]" /fastdetect /MAXMEM=768

WinXP的改法相同......

6.改好後重新開機,開機時選新設定的"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768M]"

7.即可

高雄捷運.....真的是很誇張.......

最近佔據新聞版面最多的新聞就屬高雄捷運的弊案了,而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陳哲南的事情最令人矚目。

從「偶沒去過泰國」變成「偶只去過泰國幾次」,又被TVBS爆出有去過韓國,再再都讓人刮目相看,更有趣的是都變成這樣了,政府高層竟然一直在袒護他,連被TVBS爆料後,新聞局長竟然開始說TVBS有問題,可以撤照。

TVBS有沒有問題我是不知道啦,不過看電視台不順眼要開刀,也要稍微忍忍吧,竟然隔個幾天就說要抓來開刀,這太明顯,太容易讓人反感了,而且不論是TVBS自我吹捧或真有其事,但TVBS在台灣的新聞台當中,的確是佔有主流地位的,這樣完全沒動腦就說要開刀的行為,實在讓人對政府信心不起來。

今天的新聞甚至說到,這個陳哲南竟然還拿二等勳章,人家奧運金牌選手也不過是五等勳章,他可以拿二等........最有趣的是,政府竟然完全無法否認,只能說收回.... = =||
重點應該不在收不收回來,而是會不會給的太離譜,讓人實在看不下去。

上一篇我已經說過,剛好聽到阿扁的談話,對他很失望,最近的事情則在在顯示出一件事,民進黨當政後,雖然一直說國民黨時期政府腐敗,但....他們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傾向,弊案比大的,蠻恨無理比誇張的,電視台爆料就威脅要撤照,鼓吹人權的人竟然被泰國勞工說虐待(而且確有其事),甚至搞到現在還爆出民進黨當權來最大的弊案,弊案的地方,又是民進黨最引以為傲的大本營~高雄。
實在是很有趣,我實在看得很無言。

玩過三國志系列的人都知道,要管理一個地方,有內政、外交、軍事、商業.....等,讓我們看看這幾項民進黨做的如何:
內政-一直看到有很多地方浪費公帑,蓋了養蚊子,捷運爆發弊案,高鐵半天還在難產,BOT到最後政府出資一大半,機場要改成國際機場,就把軍事機場全部變成軍民兩用機場,軍事安全堪慮,航空公司沒興趣租機位,地方百姓嫌太遠不願意去。

外交-砸大錢被爆料都被污掉,塞內加爾足球員來台灣「看」台灣妹外交部買單,又花大筆錢「援助、投資」他們,換來的是一封內容寫著「國家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那個只會嘲笑新加坡是顆鼻屎的陳唐山陳部長,只說會負責下台......要搞清楚,所謂的「負責下台」,意思是「做不好,只能交給高人來收爛攤子,當沒人能收爛攤子時,就該負責任把爛攤子解決,再下台。」,而不是一句話,我會下台以示負責,根本是本末倒置。
在對照到我們的阿扁跑去南美洲和別人拼酒博感情,實在好笑,感情在哪?
感情在錢裡面~~~

軍事-整天買武器,上台後拼命買武器,卻沒看到其他該有的措施,不是買武器不好,也不是不應該買武器,小馬哥說過一段話我認為很對,「武器是國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武器沒法打仗,但國防並不只是買武器」,事實的確如此,買了這麼多先進武器,人員素質有提昇多少?行政效率有提高多少?訓練時的效率提高多少?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進步的空間,但花費絕對比買武器便宜許多,而且很多可以取法商業企業或者學校教學體系,是想法、作法的進步,這是不用花錢也不受國際情勢所影響的。

商業-商人實在很難纏,沒有商人支持則國家沒有錢,商人則又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所謂的忠誠度,要如何吸引商人,又要讓他離不開你,還不能讓商人掌握主動,正是商業困難的地方,看台灣現在經濟嚴重不景氣,大家往大陸衝,一邊說大家不要去,一邊喊改革卻沒有讓商人留下來的政策,找幾個大頭當國策顧問,卻不知道是訂出對這幾個大頭有利的政策,還是訂出對整體商業有利的政策。
更離譜的是,大家越來越窮,政治人物卻一個比一個有錢,大家看到的是政治人物很有錢,開車有名車,結婚有高級又便宜的結婚禮盒和婚紗,孫子是金孫,看在那些還在借錢繳學費的學生和家長情何以堪。
回到高雄捷運,高雄捷運貪污,利益50億,再看看這些政治人物,呵呵呵~~~
看看商業,的確很賺,都賺給自己了,全台灣卻一片哀號~~~

2005年10月24日

對陳水扁及執政黨完全絕望了!

趁著今天再發一篇,實在是因為對陳水扁完全絕望了..........

古根漢,這個名詞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我是台北市人,不過我對這個名詞還頗有印象,因為這個名詞在前幾年非常的紅,曾經有這麼一段時間,天天上新聞。

古根漢美術館,是世界知名的美術館,似乎是以現代藝術而聞名,記得前幾年,胡志強非常信誓旦旦的說要讓古根漢美術館在台中生根,不但連續幾週天天在新聞上喊,也因為這樣還有馬力強和執政黨親近的新聞不斷,甚至胡志強還上新聞台接受專訪,強調美術館的需要性,強調台中要發展成一個文化之都,強調在他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下,如何打敗中國大陸,打敗其他亞洲國家,取得優先考慮建設的權利。

當時為何不蓋,為何胡志強一直在喊,政府的態度如何?
當時行政院長說(誰我已經忘了...),古根漢要蓋沒問題,那以後的維護費用怎麼辦,地方政府有能力出嗎?中央不補助每個月60萬的經費,中央還要評估建設經費。
然後說,其實不一定是要古根漢,誰說台中要建設成文化之都,非古根漢不可?

結果是什麼?
台中有古根漢嗎?
那結果很清楚了~~

今天晚上一個新聞,讓我對陳水扁和其執政團隊徹底絕望了,以後出現一些罵陳水扁的言論,不會意外~~~

其實我個人本來對民進黨和陳水扁沒有什麼偏見,在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時,如果我有投票權,我是會投他的,不過他這次的言論真的讓人心寒,讓人認識到,他只是個政客罷了。

今天晚上的新聞說到,陳水扁到台中造勢,在臺上,大言不慚的說,古根漢沒建成,是誰的責任.......云云。

我人在房間,聽到這樣的新聞,當時真的是傻掉了,他怎麼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他還打算選舉嗎?

這件事情當時鬧這麼大,我不是在地人都知道,台中的市民更是清楚,他公然講出這樣的話,真的愧為人了,竟然可以把事情說的好像是現任市長的錯,而不是他們執政團隊的問題,想當初,胡志強為了爭取古根漢,那種樣子,都還有印象;這不是我特別對他有偏愛,而是這是普遍的事實,新聞、報紙抓出來看都可以知道,竟然可以被扭曲,這真的很惡劣,也真的是讓我對執政黨完全心寒。

我不知道這件事情會不會有後續效應,這要看明後天新聞才知道,但我已經從這點認清執政團隊的無能與卑劣。

民進黨執政後的這些年,台灣的狀況很糟,尤其是經濟特別糟糕,我之前寫過,和台灣相鄰的亞洲國家,每個國家經濟都有成長,泰國,我們當勞工、傭人使喚的國家,人家的經濟成長還比我們高,人家在努力建設成亞洲的好萊屋,已經看到不少成效了,而且進一步帶動他們的觀光產業。

我們台灣,近幾年經濟完全沒有起色,可是政府建設卻一直蓋,一個比一個貴,陳水扁和呂秀蓮,每年都要出國親善,好聽是說提昇台灣知名度,難聽的說是在送錢,儘管政府一直說是投資,可是看看上次陳水扁去南美洲,和該國總統拼酒,新聞說總統酒量好云云,我第一個感覺是,好像應酬,不過看起來,像是南美洲總統對陳水扁應酬,一邊鼓掌一邊和陳水扁拼酒,回來後,又在記者會說他有多拼命的在做外交,拼到喝酒不手軟,趕場不說累.............

過沒多久的新聞,就說我們當了凱子外交,在某某國家的『台灣醫院』,花了大錢,裡面的設備卻是爛貨,還是MIC(中國製造)的,用屁股想也知道錢都被污走了,政府卻跳出來說這是投資,設備是該國列的清單....... = =

這時候立法院就有很多立委跳出來說,錢都被大陸賺走啦,當凱子外交送錢,自己國內都缺錢......

我爸每次都說,民進黨是一群敗家子,我現在也不好意思否認了。

我相信建設是要花錢的,而且要花很多錢,但是沒計劃的亂花錢就是敗家,這幾年下來,民進黨開始提出新民進黨運動,事實上民進黨已經變成一言堂,只剩下陳水扁的聲音,而這些人越來越有錢,有錢看豪宅,有錢買名車,有錢搞臍帶血,有錢玩股票,這些錢怎麼來的?

豪宅,離我很遠
名車,離我很遠
臍帶血,我看以後我小孩大概沒這福分
股票,我買大概不會賺吧

身為總統,一邊說要財產基金化,卻有能力搞這些,看在一般老百姓眼裡如何?

身為執政黨,整天抨擊在野黨讓法案不過,一直說要拼經濟,一直怪國民黨時期亂政,現在都執政5年了,還有資格這麼說嗎?
再看看最近高雄捷運,不負責也就算了,陳菊、陳其邁竟然還能利用這樣的機會轉換跑道,準備競選。
不是為了下台負責,而是為了趕快撇清關係,順便開始準備競選,新聞竟然還說,他們這是因禍得福(原來那句忘了,大致是這種意思),能夠趁這機會轉換跑道。

我卻只看到兩個不負責任的人,事情發生了卻繞跑,陳菊,看到她的臉就很討厭她,死八婆樣。

執政團隊搞到這樣,實在難看。

2005年10月22日

編輯軟體推薦~Crimson Editor

好久沒發文了,果然是蜜月期結束了,不過不用擔心,只要還記得,持續發文中~~

這段時間發生不少新聞,不過不打算提了,反正也過了~~

首先來說說這套文字編輯軟體吧~~ :p

在現在和過去,我最喜歡的編輯軟體是UltraEdit,不可否認,它應該是所有文字編輯軟體中最強的,我甚至花錢買了一套呢~~

首先,來說說UltraEdit我死守不放的幾項大優點:
1.區塊編輯模式
2.超強的字串搜尋/取代功能
3.FTP/SSH遠端開啟/編輯功能

上面幾個功能,是我死守著不放的幾大功能,其他一些什麼自動斷行、多檔案開啟、程式碼高亮度顯示...etc,麻煩一下,請當作基本功能,不算特色了....謝謝~~ = =

UltraEdit有沒有缺點,有的,而且因為都老夫老妻了,它的缺點我還頗清楚:
1.錢...錢...錢...貴...貴...貴...(一套US 40真的不是人買的,而且一PC一套,而不是NB可共用)
2.搜尋時,有些中文字會判斷異常
3.不支援類似VC++那種展開/摺疊功能
4.Windows only

這幾項裡面,其中第一項是最大的缺點,以至於我都不大喜歡推薦別人使用,不過也不用我推薦,這套的大名之響亮,多的是人在用........

之前幾次我都在google上用力的找替代軟體,一直沒什麼斬獲,這次無意間在
http://phpbb-tw.net/phpbb/viewforum.php?f=96

被我挖到,原來早就有人找到這套強悍的文字編輯程式了!!

Crimson Editor的網址如下:
http://www.crimsoneditor.com/

它的功能真的滿強大的,以我的需求來說,它是非常接近我的需求,幾乎可以取代UltraEdit了,以我剛剛稍微 try 一下,除了 SSH 和 Windows only 之外,它已經符合我的需求,是套十分優質的文字編輯軟體,的確滿值得推薦的,而且它是 free 的,這點是極大的優勢,在推薦時、安裝時都沒什麼顧慮,這十分的方便。